隨著醫學科技的飛速進步,干細胞治療作為一種新興的治療手段,正在為許多難以治愈的疾病帶來新的希望。特別是針對2型糖尿病這一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干細胞治療展現出了其獨特的優勢和巨大的潛力。
本文將詳細解析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優勢,并總結2019年-2024年期間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案例。
2019-2024年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進展
01、2型糖尿病的現狀與挑戰
2型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抵抗。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成為全球性的健康問題。傳統的藥物治療和胰島素注射雖然能夠控制病情,但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且長期治療可能導致并發癥的出現。
因此,尋找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成為醫學界的迫切需求。

02、干細胞治療的基本原理
干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潛能的細胞,可以分化成多種類型的細胞,包括胰島素分泌細胞(即胰島β細胞)。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將干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使其在胰腺中分化成具有功能的胰島β細胞,從而恢復胰島素的正常分泌和血糖的穩定。這種治療方法不僅能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
03、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優勢
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具有以下顯著優勢:
- 針對病因治療:干細胞治療能夠直接針對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抵抗的病因進行治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通過分化成胰島β細胞,干細胞可以恢復胰島素的正常分泌,從而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
- 個性化治療:干細胞治療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定制,確保治療效果的最大化。通過提取患者自身的干細胞進行培養和分化,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應和藥物副作用,提高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長期效果:干細胞治療的效果持久,有助于減少疾病的復發風險。由于干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潛能,可以在體內長期存活并持續分泌胰島素,從而維持血糖的穩定。
- 降低藥物依賴:干細胞治療可以降低患者對藥物的依賴,減少藥物副作用,提高生活質量。通過恢復胰島素的正常分泌,患者可以逐漸減少或停止使用降糖藥物,減輕藥物對身體的負擔。
- 改善并發癥:干細胞治療還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引起的并發癥,如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等。通過恢復血糖的穩定,可以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提高患者的整體健康水平。
2019-2024年期間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進展
2019年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案例
2019年1月份,《不同移植途徑下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隨機、平行、對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臨床研究》,獲得國家首個干細胞療法針對糖尿病的臨床研究備案項目。此后,干細胞療法防治糖尿病腎病的兩個項目也相繼獲批,取得了國家的進一步認可和支持。
在國內,目前有2項干細胞治療糖尿病腎病相關的項目完成了備案,分別為近期啟動的由東方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瑞金醫院三方承擔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腎病的多中心臨床研究》以及昆明市延安醫院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糖尿病腎病》。(加上時間)
今年《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腎病的多中心臨床研究》啟動會已經成功召開。

2019年10月30日,國際期刊雜志《細胞移植》發表了一篇《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聯合高壓氧治療2型糖尿病:一項隨機對照試驗》。

臨床結果表明自體骨髓干細胞療法與高壓氧療法相結合,可顯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謝參數,減少胰島素需求。
2020年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案例
2020年2月1日,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在期刊雜志《Aging Dis》發表了一篇《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的文獻綜述。

這項薈萃分析的結果顯示,在接受糖尿病干細胞治療后,C肽水平、HbA1c水平和每日外源性胰島素需求均有所改善。干細胞療法可能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干預措施,適用于特定糖尿病患者。在1型糖尿病中,BM-HSC是干細胞移植的良好來源。在2型糖尿病中,MSC治療后HbA1c和每日胰島素需求顯著改善,BM-MNC治療顯著改善胰島素需求和C肽水平。
干細胞治療對于患有特定DM的個體來說是一種相對安全有效的方法。數據顯示BM-HSC在T1DM治療中優于MSC。在T2DM中,MSC和BM-MNC移植均顯示出良好的治療效果。
2020年10月22日,伊朗薩里馬贊德蘭醫科大學在國際期刊雜志《J Diabetes Investig》發表了一篇《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療效:系統評價與薈萃分析》的文獻綜述。

綜述表明在本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中,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改善是由于降低了胰島素劑量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需要進一步研究來明確干細胞是否影響C肽基因表達。此外,還應對C肽上游和下游因子的基因表達進行更精確的臨床檢測。
2021年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案例
2021年5月6日,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在國際期刊雜志《干細胞研究治療》上發表了一篇《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1型和2型糖尿病療效的薈萃分析》的文獻綜述。

綜述表明MSCs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可用于短期內安全有效地治療糖尿病,尤其是1型糖尿病。但長期效果的檢測需要更長的隨訪期、更大的樣本量和更多的試驗。此外,在所有10項研究中,接受 MSC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均未觀察到嚴重不良事件或顯著的低血糖事件。因此,MSC移植被認為是一種安全的糖尿病治療方法。
由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單位聯合申報的《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二型糖尿病臨床研究項目》通過了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備案。這是貴州第一家、全國第二家在應用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研究中獲得國家備案的項目。該備案標志著國內在應用干細胞治療二型糖尿病方面取得從基礎研究到進入臨床研究的重要實質性進展。
2021年7月,中山大學施松濤教授、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長海醫院)黃勤教授等研究者,完成的一項乳牙干細胞治療II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發表在《干細胞轉化醫學》上。

結果顯示:
● 乳牙干細胞治療II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 輸注前控制血糖和血脂,能提高療效
● 殘余胰島β細胞的患者,獲益更多
2022年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案例
2022年5月3日,由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母義明教授、生物治療中心韓衛東教授領銜的一項單中心、隨機、雙盲對照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II期臨床研究結果公布,發表在《Stem Cells Research&Therapy》雜志上。研究結果表明: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可能是成人2型糖尿病(T2DM)潛在的治療方法。

此研究共納入了91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為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組與安慰劑組,隨訪48周。

結果發現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組20%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7.0%,且每日胰島素用量減少一半以上,此外,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組的HbA1c水平下降1.31%。對比安慰劑組,安慰劑組僅有4.55%患者達到了HbA1c<7.0%,而整體HbA1c僅下降了0.63%。綜上所述,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顯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且治療及隨訪期間無相關不良反應。
2022年10月,中國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的研究團隊在SCI期刊《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世界糖尿病雜志)》上發表了題為《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論文,并表明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新療法。

這也是國內干細胞備案研究項目中首個針對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研究結果公布。
16名患者入組,每周接受1×106個細胞/kg,連續3周的靜脈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hUC-MSC)輸注。
整個干預期間:
- 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顯著降低并且患者HbA1c水平在第84±3天顯著降低。
- 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在第28±3天顯著改善。
- 所有患者均減少降糖藥劑量,其中6例(50%)減量超過50%,1例(6.25%)停用降糖藥。
- 4例患者出現一過性發熱,均發生在第2次或第3次輸注后24小時內。未報告肝功能損害等副作用。
本研究結果提示,hUC-MSC輸注可改善血糖,恢復胰島β細胞功能,減少降糖藥用量,且無嚴重不良反應,有望成為2型糖尿病治療的新選擇。
2023年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案例
2023年6月,新華網發布了一則振奮人心的消息:我國針對“人FGF21、GLP-1雙因子高表達自體脂肪間充質干細胞(MSC)”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備案正式獲批。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標志著糖尿病治療領域邁入了全新的階段——干細胞治療。

據介紹,“GLP-1和FGF21雙因子高表達的脂肪間充質干細胞”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科技成果。研究人員從治療糖尿病的多個維度入手,創造性利用基因技術將腸源性多肽(GLP-1)和肝臟分泌的細胞因子(FGF21)與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相融合,研發出能夠協同靶向調節糖脂代謝異常的“CAR-Like間充質干細胞”。該細胞賦予了普通間充質干細胞新的靶點和功能,不但能實現GLP-1和FGF21對糖脂代謝的調控作用,同時還可利用其歸巢特性實現靶向局部治療,起到保護胰島β細胞和抑制并發癥的療效,在矯正2型糖尿病代謝紊亂和修復組織器官等方面取得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創新技術已經獲得了國際專利授權,為無數糖尿病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希望和選擇。
2023年7月,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內分泌科在國際期刊雜志《世界臨床病例雜志》上發表了一篇《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評價:Ⅱ期臨床試驗》的文獻綜述。

該研究顯示,hUC-MSCs在T2DM治療中耐受性良好,未引起嚴重不良反應。短期內可能出現短暫性發熱、低血糖和疲勞,??但未檢測到長期不良反應。靜脈輸注hUC-MSCs后淋巴細胞水平下降,炎癥因子增加。本研究結果有望為MSCs在T2DM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提供更堅實的理論基礎。
2024年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案例
干細胞來源自體再生胰島移植,成功治愈25年糖尿病史患者
2024年4月30日,海軍軍醫大學上海長征醫院和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研究團隊在權威雜志《細胞發現》在線發表了一篇關于“利用個性化內胚層干細胞來源的胰島組織治療胰島功能受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研究成果。

本項研究報告了一位59歲患者,患2型糖尿病已長達25年,他的胰島細胞幾乎全部喪失了活性。在此期間,他需要每天多次注射胰島素,以防止出現糖尿病昏迷等致命并發癥。
該患者于2021年開始接受干細胞移植治療,通過從干細胞中產生胰島素的胰腺細胞,以達到恢復患者自然調節血糖水平的能力。直到2022年數據統計止,創下了33個月未注射胰島素,也未服用其他降糖藥物的記錄,他奇跡般地獲得了“臨床治愈”!
該突破性研究成果,同步發表世界權威期刊《Nature》子刊《細胞發現(cell discovery)》上,這標志著糖尿病治療領域的重大進展!為那些正在與糖尿病斗爭的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與曙光!
2024年5月10日,期刊雜志《前內分泌學(洛桑)》發表了一篇《薈萃分析顯示間充質干細胞療法可成為治療糖尿病的一種可能方法》的文獻綜述。

分析顯示,MSCs已被證實是治療糖尿病的安全干細胞移植選擇。短期研究結果表明MSCs有助于增強血糖調節;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評估其長期影響。在13項研究中,接受MSCs治療的受試者未發現任何重大不良反應或低血糖事件。這表明MSCs移植可被視為治療糖尿病的安全選擇。
2024年9月30日,福建醫科大學福綜臨床學院聯勤保障部隊第900醫院(福州總醫院)在行業期刊《干細胞研究治療》上發表了一篇關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與單個核細胞聯合治療2型糖尿病:一項隨訪8年的隨機對照研究”的臨床研究成果。

本次研究共納入97例患者,其中89例完成隨訪。2型糖尿病患者分為聯合組(Dual MSC+MC,n=33)、單核細胞組(MC-Only,n=32)和對照組(Control,n=31)。
- 1年時Dual MSC+MC組和MC-Only組的C肽曲線下面積顯著增加(分別為50.6%和32.8%)。
- 隨訪8年后,Dual MSC+MC組大血管并發癥發生率為13.8%,MC-Only組大血管并發癥發生率為21.4%,而對照組大血管并發癥發生率為44.8%。
- Dual MSC+MC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發生率為10.3%,MC-Only組發生率為17.9%,而對照組發生率為48.3%。
結論: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和單核細胞聯合治療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代謝控制,且副作用較小。
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進展
截止2024年11月5日,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最大臨床試驗注冊庫clinicaltrials.gov網站上注冊的有關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研究項目有73項,已完成的到達39項。

總結
總而言之,研究表明,干細胞在治療2型糖尿病上前景廣闊,有望成為治療2型糖尿病的醫學發展新途徑,不過未來仍然需要開展更多的研究來克服其中的挑戰,包括安全性、有效性、長期效果等方面。隨著進一步的研究和臨床試驗,我們有望看到多能干細胞治療在2型糖尿病領域帶來了的更多成果與希望。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