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是一類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疾病,患者常常遭受多種身體癥狀的困擾,如水腫、疲勞、高血壓、貧血等。傳統(tǒng)的腎病治療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控制病情,但對于改善患者的整體身體癥狀有時效果不盡人意。近年來,干細胞療法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治療手段逐漸受到關注,其在腎病治療領域的潛在作用引發(fā)了廣泛的研究和探索。
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干細胞療法在改善腎病患者身體癥狀方面的潛力,揭示干細胞療法如何成為改善身體癥狀的新希望,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并延長生命。

探索奇跡:干細胞療法如何改變腎病患者的身體狀況
案例一:干細胞移植對糖尿病腎病患者各項指標改善效果
2016年,第二軍醫(yī)大學福州總院臨床醫(yī)學院在《中華細胞與干細胞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關于《臍帶間充質(zhì)干細胞移植對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觀察》的研究成果。

該醫(yī)院對16位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了經(jīng)胰背動脈、雙腎動脈介入及靜脈輸注臍帶間充質(zhì)干細胞治療。
- 經(jīng)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尿素氮、血清肌酐、24h尿白蛋白定量均較治療前下降,空腹C肽、餐后2hC肽值均較治療前升高。(見圖1)
-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3個月的各項指標差值進行比較,在舒張壓、尿素氮、血清肌酐、24h尿白蛋白定量這4個指標方面,實驗組患者下降程度較對照組明顯。

案例二:間充質(zhì)干細胞移植治療狼瘡性腎炎的遠期預后分析
2023年,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鼓樓醫(yī)院聯(lián)合南京醫(yī)科大學鼓樓臨床醫(yī)學院在《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關于《臍帶間充質(zhì)干細胞移植治療難治性狼瘡性腎炎的遠期預后分析》的臨床研究成果。

本研究主要分析臍帶間充質(zhì)干細胞(UC-MSC)治療難治性狼瘡性腎炎(LN)患者的遠期療效及安全性,并分析影響其預后的危險因素。共納入92例為研究對象
一. 總生存率、腎臟緩解率及復發(fā)率
所有患者隨訪3年,4例患者死亡,13例患者需透析維持,總生存率為95.7%(88/92)。
- 治療3個月后為23.9%(22/92)患者達到腎臟緩解;
- 治療6個月后為37.0%(34/92);
- 治療12個月后為40.2%(37/92);
- 治療24個月后為47.8%(44/92);
- 治療36個月后為48.9%(45/92)患者達腎臟緩解(圖2A)。
在治療6個月后的隨訪中4例患者復發(fā);12個月后8例患者復發(fā);24個月后9例患者復發(fā);36個月后10患者復發(fā),見圖2B。

二.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IE)疾病活動度緩解及腎臟緩解
SLEDAI評分,即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指數(shù),是一種用于評估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病情活動性的臨床工具。
BIAG腎評分是一種用于評估腎臟病變的病理評分系統(tǒng)。主要用于評估腎臟移植后的排斥反應和其他病理變化,包括腎小球、腎小管、腎間質(zhì)和血管的病變。
經(jīng)臍帶間充質(zhì)干細胞(UC-MSC)治療3、6、12、24 個月后,SLEDA評分低于治療前。
難治性狼瘡性腎炎患者經(jīng)UC-MSC前SLEDA評分為(16.4±4.8)分,
- 經(jīng)UC-MSC治療3個月后為(7.1±4.2)分;
- 治療6個月后為(6.9±4.6)分;
- 治療12個月后為(6.5±4.6)分;
- 治療24個月后為(6.1±4.6)分;
- 治療36個月后評分為(5.1±3.6)分。見圖2A。
所有患者治療36個月后的BILAG腎臟評分低于治療前及治療后3、6、12、24個月。
難治性狼瘡性腎炎患者治療前BIAG腎評分為(9.3±2.3)分,
- 治療3個月后為(6.5±2.5)分
- 治療6個月后為(5.8±2.6)分,
- 治療12個月后為(5.2±2.8)分,
- 治療 24 個月后為(4.5±2.9)分,
- 治療36個月后為(4.3±2.9)分。
綜上所述,這些指標的改善確實顯示出干細胞療法對腎病患者身體癥狀的有效性。通過干細胞治療,患者的腎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復,疾病活動度有所降低,總生存率也得到提高,生活質(zhì)量因此得到提高。
案例三:間充質(zhì)干細胞治療腎衰竭和多次發(fā)作的腎結(jié)石患者
2024年,我國科研人員在期刊《疾病與健康研究最新更新》上發(fā)表了一篇關于《間充質(zhì)干細胞治療慢性腎病(腎衰竭和多次發(fā)作的腎結(jié)石)》的臨床病例報告。
這份報告特別關注了一位58歲男性慢性腎病患者的治療經(jīng)歷,該患者有高血壓病史,并且存在雙下肢慢性點狀水腫的問題,自2013年以來每3-4個月會復發(fā)一次腎結(jié)石,伴有嚴重的左右兩側(cè)及背部交替痙攣,并向腹股溝和尿道放射的癥狀。

在治療前,患者的估計腎小球濾過率(eGFR)、血尿素氮(BUN)以及血清肌酐水平均顯示其腎功能處于下降狀態(tài),提示可能存在慢性腎臟病(CKD)第3期的發(fā)展風險。
治療后在隨后長達五年的隨訪期內(nèi),患者的腎功能得到了顯著改善,具體表現(xiàn)為:
- 雙下肢點狀水腫消失;
- 血清肌酐也從1.44mg/dL降低至0.88mg/dL,回到了更健康的水平。
- 治療五年后顯示沒有復發(fā)性腎結(jié)石;
- 腎小球濾過率從最初的50mL/min(屬于中度CKD)恢復到了87mL/min,接近正常范圍;
- 血尿素氮從29.0mg/dL降至22.0mg/dL;
結(jié)果表明,間充質(zhì)干細胞不僅能夠安全地應用于人體,而且能夠長期改善慢性腎病患者的腎臟功能指標以及生活質(zhì)量。
小結(jié)
干細胞療法為緩解腎病患者身體癥狀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其在修復腎臟組織、調(diào)節(jié)免疫反應、改善腎臟血液循環(huán)等方面的獨特作用,為腎病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盡管目前面臨諸多挑戰(zhàn),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技術的不斷進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干細胞療法能夠在腎病治療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切實緩解腎病患者的身體癥狀,提高他們的生活質(zhì)量,為廣大腎病患者帶來福音。
相關閱讀:干細胞療法:腎病患者水腫消退的新希望
信息來源:
趙堂亮,吳正敏,譚建明,等.臍帶間充質(zhì)干細胞移植對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觀察[J].中華細胞與干細胞雜志(電子版),2016,6(02):110-114.
鮑星蘭,王丹丹,靳子義,等.臍帶間充質(zhì)干細胞移植治療難治性狼瘡性腎炎的遠期預后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23,27(10):1-5+20.
Wang, S. G. ., Wang, S. M. ., Hsu, M. C. ., & Wang, F. N. . (2024).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Renal Failure and Multiple Episodes of Nephrolithiasis): A Case Report.?Recent Updates in Disease and Health Research Vol. 4, 19–25. https://doi.org/10.9734/bpi/rudhr/v4/7241B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yè)觀點,不構(gòu)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fā)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y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yè)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lián)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