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政治顧問敦促有關各方努力將上海打造成全球干細胞研究、開發和產業化中心。
上海擁有全國最大的干細胞公共資源庫,相關臨床研究項目正在該市15家醫院開展。
顧問敦促上海在干細胞領域發揮帶頭作用

干細胞是一個很有前景的醫療領域,能夠用健康細胞替代受疾病影響的細胞,增進對疾病發生方式的了解,以及許多其他應用。
“截至2023年8月,全球已有21個干細胞產品獲批上市,6200多項相關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涉及人體八個系統疾病的200多個適應癥。”政協委員張毅說,在該市政治咨詢機構正在進行的年度會議期間。
美國的干細胞相關專利申請量占全球總量的28%,中國位居第二,占16%。
“預計到2030年,全球干細胞治療市場規模將達到2261億元人民幣(315億美元)。如果上海保持在干細胞領域的領先地位,將對加快該市建設與國際接軌的生物醫學中心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影響力。”同時擔任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的張說。
上海市政府計劃到2025年,該市生物醫藥研發規模達到1000億元。
到年底,培育或引進100多個創新藥物和醫療器械產品,建立至少50家生物醫藥公司總部。
政顧問馬進建議政府要求,在從臍帶和胎盤獲取干細胞的過程中,醫護人員向家長解釋干細胞的作用。
深圳、廣東、天津等地已出臺相關法律,明確醫療機構應當支持生物樣本采集,促進干細胞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
專家們還建議,要加大對上海創新藥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增強上海生物醫藥企業應對國際競爭的應變能力。
2019年以來,上海生產的國內外創新藥共獲批19個,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
但從研發到營銷的整個過程仍然存在困難。例如,一種創新藥的審批時間較長。他們表示,在中國通常平均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而在美國則需要八個月。
其他困難還包括創新藥物通常不納入商業保險,且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納入政府醫療保險。
民建上海市委提出,本市要建立推動上海創新藥走出去聯動工作機制,為企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服務支撐體系。
作者:周文婷,
內容來源:中國日報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及時跟本公眾號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