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脊髓損傷(SCI)是一種破壞性疾病,常導致終生殘疾、肌肉痙攣、感覺障礙、自主神經紊亂和大小便失禁等,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困難,但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治療至今。正是由于這些后遺癥,患者和護理人員的生活質量顯著下降。
因此,SCI不僅是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而且是一個巨大的社會負擔。據作者所知,細胞療法似乎是治療SCI的一種有希望的替代方法,因為它具有許多優勢,包括自我更新、多譜系分化、炎癥控制、免疫調節功能、抑制細胞凋亡、多種營養因子的產生和受損軸突的髓鞘再生。
然而,細胞療法仍處于起步階段,臨床試驗方案中在受試者選擇、細胞類型、移植時機、給藥劑量和遞送途徑方面存在許多差異和不確定性。因此,為了安全有效地治療脊髓損傷,迫切需要一項標準化、設計良好的臨床研究。
在用于同種異體移植的各種候選細胞中,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 (hUC-MSC) 是治療頑固性脊髓損傷的有吸引力的選擇,因為它們具有易于獲得、快速增殖、沒有倫理爭議、免疫特權和旁分泌作用。
自2008年首次對SCI受試者進行蛛網膜下腔干細胞給藥以來,這種方便、微創的方法被認為是最安全、最有效的細胞輸送方法,因為它在其他器官中的滯留較少、宿主免疫反應降低、細胞植入更多和在受傷的脊髓中更好地保??護組織。之前的研究表明,移植更多的細胞是可取的,因為細胞療法具有劑量依賴性。因此,由于鞘內移植的可重復性而促進了重復細胞給藥,似乎對SCI患者更有益。
間充質干細胞重復蛛網膜下腔給藥治療脊髓損傷:1/2期初步研究
在此,中山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脊柱外科介紹了一項前瞻性1/2期試點試驗的結果,該試驗評估了四劑同種異體hUC-MSC蛛網膜下腔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6個細胞/kg,每次給藥間隔1個月,在中國SCI受試者中(ClinicalTrials.gov 標識符 NCT02481440;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機構審查委員會學術批準號 [2017]22 和 [2017]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倫理審批號[2018]02、[2018]。

干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案例簡介
hUC-MSC藥物
hUC-MSCs制備于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良好生產規范干細胞實驗室。在獲得健康足月新生兒父母的知情同意書后,在出生后立即獲得新鮮臍帶并保存在4°C環境下的無菌生理鹽水中。去除臍帶內的動脈和血管后,沃頓氏膠質被分成體積小于1cm3的碎片;
結果
對于安全性分析集和完整分析集,均包括102名受試者。總共進行了383例hUC-MSC鞘內移植。在細胞療法期間,觀察到的AE如下:54次發熱 (14.1%)、16次頭痛 (4.2%)、6次肌肉緊張短暫增加 (1.6%) 和5次頭暈 (1.3%)。這些AE中的大多數是輕度的,并且在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臥床休息后徹底解決。無嚴重不良事件
討論
在這項臨床研究中,hUC-MSC藥物在施用于患有慢性SCI的受試者之前已做好充分準備。具體而言,移植的干細胞在不含任何動物來源補充劑的培養基中培養,因為人們越來越擔心異種感染的傳播或臨床藥物中異種抗原的轉移。
結論
在沒有針對SCI患者,尤其是亞洲人群的最佳治療指南的情況下,中山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脊柱外科目前的方案表明,以106個細胞/kg的劑量鞘內注射同種異體hUC-MSC,每月一次,持續4個月是可行的。安全有效,可顯著改善神經功能障礙和恢復生活質量。
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