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科技日報7月24日電(記者代小佩、薛巖)從北京協和醫院獲悉,該院神經外科王任直、包新杰和神經科萬新華團隊聯合開展的“利用人源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Ⅰ期臨床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們首創了通過鼻黏膜移植神經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方法,并通過臨床試驗證明這種與既往移植途徑不同的無創方式安全有效。相關成果近期發表于《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和精神病學雜志》。
《協和新聞》安全有效 | 北京協和醫院“另辟蹊徑”移植神經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病
一、帕金森病的挑戰
帕金森病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大腦的多巴胺能神經元逐漸減少。現有的藥物和手術治療方法雖然能暫時緩解癥狀,但無法逆轉病情,更不能根治疾病。全球范圍內,多項利用外源性神經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試驗已進入臨床階段,這些療法通常采用腦內定向注射或腰椎穿刺的方式移植干細胞,屬于有創操作,給患者帶來了額外的風險和不適。
二、創新的鼻黏膜移植法
北京協和醫院的研究團隊敏銳地發現,鼻腔作為大腦的“后門”,其黏膜下存在一條直接通往大腦深處的“近道”,即嗅覺神經通道。這為植入神經干細胞繞過血腦屏障直接抵達目標區域提供了可能。為了驗證這一創新思路的可行性,團隊開展了單中心、對研究者和受試者都不設盲、劑量遞增的人源神經干細胞經鼻黏膜途徑移植治療帕金森病的Ⅰ期臨床研究。

三、Ⅰ期臨床研究的突破
具體而言,研究納入了18名患病5年以上的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患者被分為3個劑量組,分別經鼻黏膜途徑接受每次150萬、500萬和1500萬人源神經干細胞治療。在安全性評估中,研究團隊未發現與治療相關的、有臨床意義的安全問題或嚴重不良事件,影像學檢查也未發現腫瘤或其他異常。經鼻黏膜途徑移植神經干細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以證實。
四、前景展望
“相比傳統的腦內定向注射或腰椎穿刺移植,經鼻黏膜途徑移植治療的方式更加便捷,而且無創,可以多次重復移植。這一方法將有效提高細胞的存活率和功能性整合效率,從而實現神經網絡的有效修復與功能恢復。”研究團隊表示,下一步,他們將進行更大規模、更長期的隨機對照Ⅱ期臨床試驗,進一步驗證其效果。
北京協和醫院的這一創新研究,不僅為帕金森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希望,也為未來神經系統疾病的研究和治療開辟了新的路徑。期待這一無創且高效的方法能早日惠及更多患者,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不僅希望讀者能了解這一突破性的研究進展,也希望能夠引起更多人對帕金森病及其治療方法的關注,共同推動醫學科學的發展。如果你對本文有任何看法或疑問,歡迎在下方留言與我們互動。
信息來源:https://doi.org/10.1136/jnnp-2023-332921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