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幾乎人人都是“談癌色變”,但近年來,世界對癌癥科技攻關的加強,使現在許多深陷絕望的癌癥患者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而其中最有發展前景的技術莫過于TIL細胞免疫療法、NK細胞免疫療法、CAR-T細胞免疫療法。
40天,7個轉移病灶消退,是什么神操作?
2016年,一位50歲的女性不幸罹患轉移性結腸直腸癌,她因為不愿接受只能續命而不能根治的化療方案,所以去參加了Rosenberg的實驗。

細胞免疫療法——讓“談癌色變”成為過去式
從患者的CT影像中發現有十個肺部病灶后,試驗人員決定用VATS切除其中的三個,并培養從腫瘤碎片中產生的腫瘤浸潤淋巴細胞,接著又對三個病變樣本進行測序,以評估由腫瘤所表達的突變。
結果顯示,患者存在人類胃腸道癌癥中最為常見的KRAS突變體和能特異性識別突變體KRASG12D的CD8+T細胞。試驗人員就從中選擇了對G12D突變體反應最頻繁的CD8+T細胞進行擴大化培養,等到培養出腫瘤浸潤淋巴細胞1480億個并包含有75%的CD8+T細胞時,便將其輸回到患者體內。

經過40天的TIL細胞免疫療法,患者的7個轉移病灶全部消退,該女子重獲新生,四年后仍然無任何疾病進展。
TIL細胞療法——“自相殘殺”
TIL(腫瘤浸潤淋巴細胞)來自于患者的腫瘤,所以能直接識別癌細胞的靶標。根據這個特點,科學家們將腫瘤細胞或腹水中的TIL提取出來,然后分離TIL+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并在體外擴增活化,最后輸回到患者體內,使其釋放細胞毒素直接殺傷腫瘤。TIL細胞免疫療法的費用大約在70000~80000美金,已在治療實體瘤方面取得了客觀緩解率達到56%,完全緩解率高達24%的好成績。

就目前而言,TIL細胞免疫療法能緩解宮頸癌、卵巢癌、頭頸癌、晚期肺癌、肉瘤等疾病,但是TIL細胞分離數量少、擴增倍數低、回輸細胞的存在時間及是否會被腫瘤微環境影響而受到抑制等局限,大大削弱了該療法的有效性。
不過,中國科學家趙潔突破了這個局限性,研發出了超級TIL療法。相比傳統的TIL細胞免疫療法,它多了個在體外將基因改造成能攻克腫瘤環境障礙,而且無限復制的環節,未來有望在實體瘤領域“大放異彩”。
短短30天,DLBCL就“甘拜下風”
在2017年的一篇文獻中,一位年僅34歲的女性不幸患上彌散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她在接受常規臨床的藥物治療和化療的同時,又進行CAR-T細胞免疫治療。

在此過程中,盡管出現了發燒39.5℃、書寫障礙、不能辨別方向等常見臨床癥狀,但在第30天時,患者病情有了緩解的癥狀,12個月后患者病情依舊處于緩解狀態。
五款CAR-T細胞療法上市,讓癌癥“無處可逃”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CAR-T)是將人類體內的T細胞提取出來,經過基因工程手段,在體外修飾改造并安裝上識別癌細胞表面抗原的“嵌合抗原受體”后,再回輸到患者體內釋放顆粒霉素B、穿孔素等物質對抗癌細胞的一種技術。
經過幾年的努力,這項技術得到了一代又一代的更新,距今已有五項CAR-T細胞療法被FDA批準上市,總費用至少為37萬美元。

CAR-T細胞免疫療法不僅精準,而且不受MHC的限制。它既可以利用腫瘤蛋白質抗原,又可以利用糖脂類非蛋白質抗原,腫瘤抗原靶點因此有很多。最值得一提的是,CAR-T細胞有著免疫記憶功能,可以長時間地在體內存活。
盡管如此,但“是藥三分毒”,CAR-T細胞療法在治療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發生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CRS)。CRS患者會出現發熱、低血壓、呼吸功能受損及高細胞因子水平的并發癥等。

CAR-T細胞療法在治療血液癌癥方面有很大的成效,但是在實體瘤的應用上稍遜色于TIL細胞免疫療法。根據日本京都大學的研究報告,將基因編輯過的iPS細胞分化為T細胞后,這種iPS -T細胞在不刺激免疫細胞的情況下可以達到良好的抗癌效果。相信該療法在未來能突破實體瘤的頸瓶,并可以有效緩解甚至消除不良并發癥。
四天時間,化療做不到的事,它做到了
有一位女性患上了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多次化療,依舊不見好轉,直到她抱著一種嘗試的心態,接受了兒子捐贈的NK細胞的實驗性細胞回輸后,在第四天發現滲透性皮膚病已消失,這讓她看到了生的希望。之后,她進入了逐漸緩解的狀態。
NK細胞免疫療法——“慧眼識癌”
成熟的自然殺傷細胞(NK)與靶細胞形成免疫突觸后,會以胞吐的方式釋放穿孔素和顆粒酶,繼而殺死腫瘤細胞。該細胞也可以通過分泌IFNγ、TNFα、IL-1、IL-10等細胞因子和CCL3、CCL4等趨化因子,來調節免疫系統的免疫細胞,使它們聚集在炎癥發生部位,誘導其活化和增殖,進而產生固有和適應性免疫應答。
此外,NK細胞還會形成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病毒作用(ADCC):當免疫系統“護法”之一B細胞“察覺”到癌細胞入侵時,會把特異性IgG抗體留在癌細胞身上作為“路標”,不讓NK細胞“迷路”,方便它識別并結合腫瘤抗原特異性抗體Fc段,從而發揮殺傷作用。
NK細胞源自胎盤,可以識別健康細胞和腫瘤細胞,不需要MHC分子進行抗原遞呈和抗原激活,可以靶向多種致病性抗原,具有更強的細胞毒性。

在中國,NK細胞免疫療法的費用在五萬元到十萬元人民幣,目前尚在臨床研究階段。雖然該療法存在免疫檢查點的激活或抑制機制,但是不會像CAR-T細胞引發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那樣嚴重的不良反應,而且無論是對抗實體瘤,還是針對血液癌癥,NK細胞都向人們展現了具有前景的一面。
總結
細胞免疫療法繁多,其中TIL細胞免疫療法、NK細胞免疫療法、CAR-T細胞免疫療法“各有千秋”,都讓患者看到了它們的“潛力所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寶藏細胞”會給癌癥患者帶來更多的好消息!
參考文獻:
[1]JACOB A MYERS, JEFFREY S MILLER. Exploring the NK cell platform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J].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2021,18(2):85-100. DOI:10.1038/s41571-020-0426-7.
[2]TRAN, ERIC, ROBBINS, PAUL F., LU, YONG-CHEN, et al. T-Cell Transfer Therapy Targeting Mutant KRAS in Cancer[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6,375(23):2255-2262. DOI:10.1056/NEJMoa1609279.
[3]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therapy —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toxicities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