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作為全球高發(fā)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猶如一顆隱匿的 “定時炸彈”,時刻威脅著患者的健康。長期高血糖狀態(tài)不僅蠶食著身體的各個器官,引發(fā)諸如心血管病變、腎病、視網膜病變等慢性損害,更會在某些誘因下驟然爆發(fā)急性并發(fā)癥,將患者迅速推向生命危境。
傳統(tǒng)治療手段雖能一定程度上管控血糖,但在阻止急性并發(fā)癥的突襲上,時常力不從心。近年來,干細胞治療糖尿病領域的蓬勃發(fā)展,宛如一道曙光,為顯著降低這些致命風險帶來了嶄新希望。本文將通過臨床案例分析干細胞治療糖尿能否降低急性并發(fā)癥的風險。

什么是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
- 當體內胰島素嚴重缺乏,血糖急劇飆升,脂肪分解加速,酮體大量生成,血液酸化,一場代謝性的 “風暴” 就此掀起。患者會出現惡心、嘔吐、呼氣有爛蘋果味、脫水甚至昏迷等癥狀,若得不到及時救治,死亡率頗高。
- 誘因多樣,感染、胰島素漏打或劑量不足、飲食失控等都可能成為導火索,使得原本看似平穩(wěn)的病情瞬間惡化。
高血糖高滲狀態(tài)(HHS)
- 一般多見于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極度升高,血漿滲透壓顯著增高,腦細胞脫水,引發(fā)神經精神癥狀,從最初的嗜睡、幻覺,到后期的昏迷、抽搐。與 DKA 不同,它的酮癥和酸中毒表現相對較輕,但同樣危及生命,且由于老年人機體反應能力較差,往往容易延誤診斷。
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原理
胰島 β 細胞再生
- 干細胞,尤其是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它們如同神奇的 “種子”,在特定微環(huán)境的 “滋養(yǎng)” 下,能夠分化為功能完備的胰島 β 細胞,這些新生細胞接過分泌胰島素的 “接力棒”,精準調節(jié)血糖水平,從根源上改善糖尿病病情,降低因胰島素缺乏導致急性并發(fā)癥的幾率。
免疫調節(jié)作用
- 1 型糖尿病多源于自身免疫攻擊,免疫系統(tǒng)錯誤地將胰島 β 細胞當作 “敵人” 剿滅。干細胞恰似 “維和部隊”,介入后通過調節(jié)免疫細胞的活性,抑制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保護殘存的胰島 β 細胞,阻止免疫炎癥進一步破壞胰島組織,維持血糖的相對穩(wěn)定,減少血糖大幅波動引發(fā)急性代謝紊亂的風險。
改善胰島微環(huán)境
- 胰島如同一個小小的 “生態(tài)系統(tǒng)”,血管、細胞外基質等構成了胰島微環(huán)境。干細胞能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修復受損的血管內皮,重塑細胞外基質,為胰島細胞提供適宜的生存 “土壤”,促進胰島細胞的存活與功能發(fā)揮,保障血糖調控機制的順暢運行。
詳情信息請點擊(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原理和機制)
干細胞治療糖尿病,顯著降低急性并發(fā)癥的風險
2016年11月,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南京鼓樓醫(yī)院在國際期刊《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上發(fā)表了一篇關于《沃頓果凍衍生間充質干細胞療法改善1型糖尿病和酮癥酸中毒患者的β細胞功能:一項單中心、單組、開放標簽、2期試驗》的研究成果。

研究結果顯示:接受 WJ-MSC 治療后,兩名患者失訪并被排除在分析之外。未記錄與治療相關的死亡或嚴重不良事件,糖尿病并發(fā)癥顯著改善。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持續(xù)降低:與基線時的HbA1c濃度相比,所有患者的HbA1c濃度在整個隨訪期間持續(xù)降低,6個月時為6.8%,12個月時為 7.6%,24個月時為7.5%。
胰島素需求減少:15 名患者中有 8 名 對 WJ-MSC 治療有反應,即他們將外源性胰島素劑量減少 30% 以上以維持正常血糖,血清FCP濃度增加 30% 以上,或 PCP 增加 50% 以上,持續(xù)至少 3 個月。
2020年10月10日,華西醫(yī)院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Diabetes Research》上發(fā)布了一篇《干細胞治療 1 型糖尿病的療效和安全性:最新的系統(tǒng)評價和薈萃分析》的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在RCT中,干細胞治療可顯著降低HbA1c水平,提高空腹C肽水平和AUCC。干細胞治療還可減少治療后6個月的胰島素用量。NRCCT也具有一致的結果。干細胞療法治療 1 型糖尿病可改善血糖控制和β細胞功能,且不會增加嚴重不良事件的風險,未觀察到低血糖或嚴重高血糖發(fā)作。干細胞療法還可能在短期內(3-6 個月)減少胰島素劑量。
2024年4月30日,上海長征醫(yī)院在國際期刊《Cell Discovery》上發(fā)布了一篇《利用個性化內胚層干細胞來源的胰島組織治療胰腺胰島功能受損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干細胞移植治療后,胰島素需求逐漸減少,直到第11周結束時完全停藥,口服抗糖尿病藥物從第44周開始逐漸減少,并在第48周和第56周停藥。在術后 116 周的整個隨訪期間未觀察到低血糖或嚴重高血糖發(fā)作。
前27個月的數據顯示血糖控制有顯著改善,并提供了干細胞來源的胰島組織可以挽救晚期T2D患者胰島功能的第一個證據。移植物耐受性良好,沒有腫瘤形成或嚴重的移植物相關不良事件。
干細胞治療糖尿病,對患者來說有哪些重大意義
改善血糖控制:干細胞能夠分化為胰島β細胞,恢復或增強胰島素的分泌功能,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例如,通過移植干細胞,患者可能不再需要依賴外源性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物來控制血糖水平,這顯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減少藥物依賴:研究表明,經過干細胞治療的糖尿病患者能夠減少甚至擺脫對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的依賴。
預防和逆轉并發(fā)癥:干細胞治療不僅可以改善血糖控制,還能預防和逆轉糖尿病的多種并發(fā)癥,如腎病、心臟病和視網膜病變等。這是因為干細胞具有修復受損組織、改善微循環(huán)和免疫調節(jié)的功能,從而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
長期療效和安全性:干細胞治療具有長期療效,能夠持續(xù)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此外,干細胞療法的安全性較高,經過嚴格的質量控制和安全性檢測,未發(fā)現明顯的不良反應或副作用。
個性化治療方案:干細胞治療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針對不同類型的糖尿病(如1型和2型糖尿病)提供有效的治療策略。對于1型糖尿病患者,干細胞移植可以替代受損的胰島β細胞;而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則可以通過改善胰島功能和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來達到治療效果。
總結
盡管當前干細胞治療糖尿病展現出令人矚目的成效,但仍面臨一些挑戰(zhàn)。
- 一方面,治療的標準化流程有待完善,從干細胞的采集、制備到輸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亟需統(tǒng)一規(guī)范,確保不同醫(yī)療機構的治療質量與安全性一致。
- 另一方面,長期療效監(jiān)測與評估體系尚需細化,了解干細胞在體內的存活、分化動態(tài)及其對糖尿病遠期預后的影響,為患者提供更精準的預后指導。
不過,隨著科研投入的持續(xù)增加、技術的迭代升級,相信干細胞治療必將成為糖尿病管理的常規(guī) “利器”,徹底改寫糖尿病患者與急性并發(fā)癥 “生死博弈” 的劇本,引領他們邁向健康、無憂的生活新征程。
總之,干細胞治療糖尿病在顯著降低急性并發(fā)癥風險領域已踏出堅實步伐,它承載著無數患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預示著醫(yī)學攻克糖尿病難題的光明前景。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yè)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fā)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y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yè)建議。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杭吉干細胞科技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fā)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網站后臺下方留言獲取。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