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糖尿病聯合會發布第9版的《全球糖尿病地圖 (IDF Diabetes Atlas)》,對全球糖尿病的當前形勢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與預測。目前全球范圍內估計在20歲~79歲人群中有4.63億人患有糖尿病,絕大多數為II型糖尿病。
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原理和機制


到2030年與2045年,預計這一數字將分別達到5.78億(10.2%)與7億(10.9%)。中國糖尿病患者達1.46億,其中II型糖尿病患者占比95%。我國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升高,成年人的患病率約為9.7~11.6%。
全球糖尿病患者中有32%患有心血管疾病;超過80%的終末期腎臟疾病是由糖尿病或高血壓或兩者同時引起;糖尿病足和下肢并發癥影響4000萬~6000萬糖尿病患者。
目前的常規干預方法是控制飲食、口服降糖藥物和使用外源性胰島素。
然而,傳統方法只能延緩疾病的進展,不能從根本上干預糖尿病。隨著疾病的進展,各種并發癥將接踵而至,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即便如此,科學家也沒有放棄科研的想法。他們正試圖運用干細胞有效治療糖尿病。
美國哈佛大學干細胞研究中心的科學家使用手繪漫畫視頻講解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可行性。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糖尿病發病原理
人體內大概含有35萬億個細胞,它們各有不同,有腦細胞、表皮細胞、腸道細胞。但是除去這些不同,它們有一個共通的地方,就是都起源于同一個細胞,這個從一個細胞分裂成35萬億個細胞,其中包括從消化食物,到殺死病原體,到制造回憶等,擁有各個功能細胞,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
但是了解這個過程,能幫助科學家們治愈疾病,其中一項疾病就是糖尿病。哈佛干細胞研究院的科學家正針對關注糖尿病作一個主要的研究熱點。
糖尿病的造成是由于功能性胰島β細胞的缺失,胰島β細胞存在于胰島中,主要負責人體內血糖的調節。人體的血糖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以保持健康。
當我們食用碳水化合物,糖分進入到人體,血糖升高,就會發出信號給胰島β細胞,使其產生胰島素,通過這種方式將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圍內。胰島素是人體的一種激素,可以儲存糖分,通過這種方式將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胰島β細胞調節人體血糖的原理如同恒溫器,當溫度上升到使人不適的高溫時,空調就會打開,把室溫降至常溫。當血糖濃度太高,胰島β細胞就會啟動產生胰島素,將血糖濃度調節到正常。
在I型糖尿病中,胰島β細胞被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所破壞。在II型糖尿病中,胰島β細胞功能被破壞,產生的胰島素數量不夠。在兩種疾病中都是由于胰島β細胞的功能喪失而導致血糖濃度升高,以至于造成器官的損傷,甚至造成死亡。
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原理是什么?
干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復制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或組織器官,醫學界稱其為“萬用細胞”。
干細胞之所以對糖尿病起到很好的干預修復作用,首先是因為干細胞的多項分化能力,可以通過誘導分化成為胰島β細胞。
胰島β細胞能增加葡萄糖的穿膜轉運,促進葡萄糖在細胞內氧化或糖原合成,降低血糖。
通過回輸干細胞增加胰島β細胞,即可有效調節血糖水平、胰島素水平、改善胰島功能和受控的胰島素抵抗。
除此之外,干細胞的“歸巢”效應讓其進一步遷移到損傷部位,修復損傷的部位的同時,還可以分泌生長/生物活性因子,潛在影響局部以及全身生理過程,讓肌體由內而外煥發生機。

使用干細胞干預修復糖尿病相較于常規治療優勢在哪?
我國目前臨床的治療糖尿病的傳統方式主要為:注射外源性胰島素、吃降血糖的藥物、胰腺移植等。
其中外源性胰島素只能勉強解決血糖波動,胰腺移植還會因為器官來源、免疫排斥等原因未能得到推廣。
采用干細胞干預修復能解決以上問題,并有幾大優勢:
- 來源方便,可從多種組織中獲取;
- 易于分離培養和純化;
- 功能強大,在不同的理化環境下均適應;
- 可塑性好,無免疫排斥問題。
總結
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已被證實,是一種簡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對于糖尿病心肌損害、糖尿病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勃起功能障礙等并發癥,干細胞同樣有治療效果。預計在不久的將來,這項科技成果將給更多糖尿病患者康復帶來新的希望。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