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UC)是一種慢性腸道炎癥性疾病,病變主要累及結腸和直腸,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腹痛、腹瀉及血便。該病由遺傳、環境、微生物群落及免疫因素共同作用引發,病程遷延、易復發。近年來流行病學數據顯示,UC的全球發病率和患病率持續上升,患者隨著病程延長,不僅面臨結腸切除風險,其結直腸癌的累積發生率也顯著增高。
作為炎癥性腸病(IBD)的主要類型之一,UC的治療手段包括非靶向藥物如5-氨基水楊酸(5-ASA)和糖皮質激素,以及靶向生物制劑如抗腫瘤壞死因子(TNF)藥物和抗α4β7整合素抗體。然而,現有治療方案仍存在明顯局限——部分患者反應不足,或出現藥物不耐受甚至失效。因此,臨床上急需開發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療新策略。

近日,國內學者在《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發表了一項關于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UC-MSCs)移植治療UC的臨床試驗,該研究旨在評估UC-MSCs移植治療UC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術后2個月,接受UC-MSCs移植患者中有73.2%獲得臨床緩解,41.5%患者表現出臨床緩解,43.9%患者經歷粘膜愈合。[1]

患者資料:在接受評估的患者中,46名符合納入標準并表示愿意接受UC-MSCs移植治療,但根據具體標準,有5名患者被排除在外,最終41名患者參加了該研究,其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UC最長持續時間為21年,所有患者均接受全劑量的5-ASA。
方 法:該試驗根據之前對克羅恩病患者的研究,將UC-MSCs(臍帶樣本取自足月健康孕婦)懸浮在100 mL生理鹽水中,每月靜脈注射,連續2個月,每次細胞劑量為1*106/kg。UC-MSCs移植后,潑尼松劑量逐漸減少,最初每周1片,相當于每天20mg,然后每周半片直至停藥,其它相關藥物如5-ASA劑量保持不變,移植期間不允許通過靜脈或直腸給藥皮質類固醇和生物制劑。
臨床結果:
UC-MSCs移植后2個月,有73.2%(30/41)患者獲得臨床緩解,41.5%(17/41)患者表現出臨床緩解,43.9%(18/41)患者經歷粘膜愈合;
6個月時,2名患者失訪,61.0% (25/41)患者獲得臨床緩解,34.2% (14/41)患者表現出臨床緩解,41.5% (17/41)患者經歷粘膜愈合,30.0 % (3/10)達到無糖皮質激素緩解。此外,58.5%(24/41)和26.8%(11/41)的患者在6個月時分別獲得持續臨床反應和緩解。

UC-MSCs移植后,患者臨床癥狀逐漸改善,包括腹痛減輕、排便次數減少、血膿便減少;內鏡檢查顯示結腸炎癥明顯減輕,潰瘍消失,粘膜逐漸緩解(代表性內窺鏡圖像如圖2所示);組織病理學顯示炎癥細胞浸潤減少,腺體結構逐漸正常化。
復發結果:共有30名患者在2個月時達到臨床緩解,2名患者在6個月時失訪,其中14名患者在隨訪過程中未出現復發,維持時間從8個月到5年不等,13例患者維持時間超過1年,6例患者維持時間超過3年(表4)。

安全性結果:與UC-MSCs輸注相關最常見不良反應是低燒和疲勞,可通過對癥治療和休息解決。1例患者第1次移植后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經對癥治療后癥狀消失,第2次移植時未出現明顯不適;第2次輸液后,另1名患者出現頭痛和手部麻木,對頭部進行核磁共振檢查,未發現明顯異常,經對癥治療后,患者不適癥狀緩解;在整個治療或后續隨訪期間,未發現嚴重不良事件、感染或癌癥(表5)。
抗炎/促炎細胞因子分泌結果:我們分析了UC-MSCs移植前后UC患者生物細胞因子變化,數據表明,在UC-MSCs移植后2和6小時,IL-1β、IL-6、IL-8、IL-12、IL-17A水平顯著下降,而IL-10/IL-17A比率顯著上升(圖5B-H)。

總 結:我們的初步研究表明,靜脈輸注UC-MSCs治療中重度UC患者安全有效,還可以抑制促炎細胞因子分泌。但該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因為這是一項單中心、非隨機、單臂臨床研究,后續需要更大樣本量和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
參考資料:
[1]Xiaoke?Jiang, Xiaoying?Luo, Conghui?Cai, Yangqiu?Bai, Hui?Ding, Han?Yue, Yalong?Li, Zhiyu?Yang, Huimin?Zhang, Yuan?Liang, Cong?Peng,Huanrong?Huang, Min?Liu, Zhenjuan?Li, Yujie?Shi, Shuangyin?Han, Xiuling?Li and Bingyong?Zhang.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ulcerative colitis treatment: efficacy and possible mechanisms.Jiang et al. 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 (2024) 15:272.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