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干細胞 (NSC) 在神經再生中具有獨特的作用。神經干細胞移植的細胞療法是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一種很有前途的工具。然而,這些細胞的來源和治療應用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爭議。
國家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在《自然》國際期刊發布了一篇《神經干細胞的來源及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應用研究進展》的論文中,論文總結了神經干細胞的不同來源及其衍生方法,包括從原代組織直接分離、從多能干細胞分化和從體細胞轉分化。
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應用進展

同時還回顧了神經干細胞移植植入治療動物模型和臨床試驗中各種神經缺陷和損傷的當前進展。最后,還討論了神經干細胞移植衍生的潛在優化策略,并在不久的將來對神經干細胞移植的療法的臨床轉化提出了緊迫的挑戰。
最終結果得知如下:
- 神經干細胞移植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治療與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的方法,因為它們分泌可溶性因子并分化成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
- 利用最近的技術進步,神經干細胞可以從三個不同的來源獲得:從原代組織直接分離、從多能干細胞分化和從體細胞轉分化。
- 神經干細胞移植的細胞療法用于治療動物模型和臨床試驗中的各種神經缺陷和損傷已得到廣泛研究。
需要研究的問題
- 哪種神經干細胞推導策略對臨床翻譯最有效、最安全?
- 神經干細胞移植方法如何從臨床前研究轉化為臨床試驗?
- 在不久的將來,神經干細胞移植的療法在臨床轉化有哪些優化策略和緊迫的挑戰?
神經系統疾病是難治性疾病,可引起感覺喪失、運動功能喪失和記憶力減退,直接威脅患者生命。目前,這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及其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傳統的藥物治療用于延緩疾病進展,不能恢復功能或再生組織。最近的研究表明,神經干細胞移植是治療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神經細胞再生和損傷部位微環境恢復的一種很有前途的治療方式。圖1)

神經干細胞分泌可溶性因子,包括神經營養因子、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從而保護現有的神經細胞免受原位損傷。此外,它們通過定向祖細胞階段分化為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以取代丟失的神經細胞。神經保護或細胞替代可通過神經再生幫助急性或慢性損傷后的神經功能恢復。
細胞來源是神經干細胞在臨床治療中應用的第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因為足夠移植所需的細胞劑量非常高。利用最近的技術進步,神經干細胞可以從三種不同的來源獲得,包括從原代組織直接提取、從多能干細胞分化和從體細胞轉分化(圖2)。

利用最近的技術進步,神經干細胞可以通過三種不同的方法獲得:直接從初級CNS組織中提取,包括胎兒大腦、成人大腦和脊髓組織;從多能干細胞分化而來,例如胚胎干細胞和誘導性多能干細胞;體細胞的轉分化,如皮膚成纖維細胞、尿細胞和血細胞,這些細胞在臨床上很容易采集。從上述來源產生的神經干細胞可以通過基因改造進一步永生化。
神經干細胞的分離和生成策略
從原代組織中分離和培養神經干細胞:細胞分離和細胞培養技術的建立導致了有利的實驗方法的發展,并為 NSC 研究確定了豐富的細胞來源。
多能干細胞向神經干細胞的分化:多能干細胞,包括胚胎干細胞 (ESC) 和誘導多能干細胞 (iPSC),可以通過分化產生所需的細胞,這是原代細胞分離的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法。一般來說,多能干細胞的神經分化方案可分為兩大類:胚狀體 (EB) 形成和單層培養。
體細胞向神經干細胞的轉分化:術語轉分化,也稱為譜系重編程,最初由Selman和Kafatos于1974年創造。在此過程中,一種類型的成熟體細胞轉化為另一種類型的成熟體細胞,而無需經歷中間多能狀態。該過程主要由譜系特異性轉錄因子 (TF) 的外源表達和化合物誘導。
TF誘導的轉分化:Ding等人首先證明,多能性因子的瞬時表達與適當的神經信號輸入相結合,可以成功誘導小鼠成纖維細胞形成可擴張的NSCs,這被稱為誘導NSCs (iNSCs)。這一發現為通過病毒介導的外源基因表達后的直接細胞轉分化來產生NSC提供了一種新策略。
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進展
什么是神經退行性疾?。荷窠浲诵行约膊∈怯纱竽X或脊髓中的神經或神經膠質細胞缺陷引起的,導致記憶力減退、認知障礙、癡呆或身體運動障礙,主要包括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帕金森病(PD)、阿爾茨海默?。?AD) 和亨廷頓病 (HD)。
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漸凍癥
漸凍癥的特征是大腦皮層、腦干??和脊髓中運動神經元的退化和喪失,從而導致肌肉萎縮、虛弱,并最終在5年內死亡。人類神經干細胞分泌神經膠質細胞系衍生的神經營養因子和腦衍生的神經營養因子,在ALS轉基因大鼠模型中誘導運動神經元的再生。
此外,人iPSCs衍生的NSCs在鞘內或靜脈注射后有效改善神經肌肉和運動單位的功能,并顯著延長ALS小鼠的壽命。除了動物模型,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漸凍癥多年來一直處于臨床試驗階段。臨床結果表明這種通過脊髓注射的治療方法是安全的。
大量的研究也證實神經干細胞移植在治療漸凍癥上具有潛在的治療效果。
美國的一項正在進行的臨床實驗分別往12例ALS患者脊柱內注射神經干細胞,臨床評估顯示在注射后的第6個月到第18個月,疾病惡化明顯延緩,安全性也有所保障,
后續研究仍在進行2016年,該團隊對椎管移植神經干細胞的患者進行跟蹤研究報道,結果顯示部分移植的細胞分化成神經元,并有部分仍保留其干細胞表型;直至移植后2.5年仍檢測到有移植的細胞存活。
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種以黑質致密部及其紋狀體末端多巴胺神經元丟失為特征的疾病。在PD動物模型中,移植的人神經干細胞刺激大鼠星形膠質細胞的去分化和外源生長因子的分泌,從而抑制小膠質細胞的活化并通過調節病變微環境來減緩PD進展。
迄今為止,一份報告已證實人類神經干細胞 (NSCs) 可以成功植入嚙齒動物和非人靈長類PD模型的大腦中,長期存活并增加多巴胺水平。此外,研究神經干細胞致瘤潛力幾乎忽略不計,并且可安全用于臨床應用,因此支持批準基于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的I/IIa期研究。
陸明與其醫療團隊對36例PD患者通過自體神經干細胞移植的方法治療隨訪12個月后,治療總有效率為81.48%,其中顯著改善為37.04%,有效改善為44.44%,無效率為18.52%。
李強與其醫療團隊對病程4-13年的13名PD患者通過提取6-12周流產胎兒的胚胎組織分離并培養后由鞘內注射干細胞的方法在治療后記錄1H,3天,7天,30天及60天后的UPDRS總體下降8.1%-49.3%,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說過此療法遠期效果顯著。
經過比較,外體神經干細胞移植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自體神經干細胞移植,通過以上相關團隊不同醫療方法來年,神經干細胞移植術后,帕金森病患者臨床癥狀有很大改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AD的特征是可溶性和不可溶性淀粉樣蛋白β肽水平升高。還有報道稱,AD患者的海馬神經元線粒體水平降低。將外源性神經干細胞移植到轉基因AD小鼠中會導致線粒體數量和線粒體相關蛋白表達的顯著增加,以及改善小鼠認知功能的。
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亨廷頓病
HD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可引起尾狀核萎縮,以不自主的舞蹈動作、認知障礙和情緒障礙為特征。通過將喹啉酸注射到嚙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的紋狀體中來模擬興奮性毒性,可以建立動物HD模型。人類胎兒神經干細胞在移植到大鼠紋狀體后可以分化為神經元和星形膠質細胞,部分引起HD大鼠的行為和解剖學恢復。
21世紀初,有研究者將流產胎兒的腦細胞移植給HD患者,跟蹤研究顯示,移植的外源細胞在患者腦損傷區域存活并檢測到分化,患者的運動能力及認知能力也得到提升。
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
脊髓損傷 (SCI) 是一種嚴重的身體損傷,通常會導致嚴重的運動功能喪失和繼發性損傷。目前尚無有效的SCI常規治療方法,但在SCI小鼠模型中神經干細胞移植可顯著改善運動功能恢復,從而表明神經干細胞可以在體內存活、分化和改變早期慢性損傷部位的微環境。
一項胎兒腦神經干細胞移植入19例創傷性頸椎SCI患者的I/IIa期臨床試驗中,17例1年后感覺運動功能恢復,2例運動完全但感覺恢復不完全。沒有電線損壞的跡象;空洞或腫瘤形成;神經功能惡化;并加劇神經性疼痛或痙攣。
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中風
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風。據報道,移植的小鼠iPSC來源或人胎兒來源的NSC系可在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風動物模型中提供神經營養因子并增加血管生成和神經生成。
在開創性工作中,英國已經啟動了使用CTX0E03(一種永生化人類NSC系)治療缺血性中風的I/II期臨床試驗。招募了13名男性參加I期試驗,其中單劑量高達2000萬個細胞通過立體定向同側殼核注射植入,雖然神經功能得到改善,但未觀察到不良事件。基于I期試驗的結果,II期試驗啟動并仍在進行中。
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創傷性腦損傷
創傷性腦損傷(TBI)的主要機制分為局灶性腦損傷和彌漫性腦損傷,分別對應接觸性損傷類型和加速/減速損傷類型。TBI極有可能導致認知和記憶缺陷以及運動障礙。先前的研究得出結論,神經干細胞移植可以穩定TBI后的皮質微環境。
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癲癇
癲癇是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失衡導致的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這種失衡導致短暫的腦功能障礙,這主要與離子通道神經遞質和神經膠質細胞的變化有關。近30%的顳葉癲癇 (TLE) 患者對抗癲癇藥物有耐藥性。目前的報告表明,神經干細胞移植可以抑制自發性癲癇發作。
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腦癱
腦癱(CP)是一組出現在兒童早期的永久性運動障礙,是由于發育中的中樞神經系統形成非進行性病變所致。目前CP治療包括許多措施,但這些治療方法均不能治愈CP患者。近年來,對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腦癱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了評估。根據目前的研究,移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轉導的神經干細胞可以部分減緩腦損傷,并對缺氧介導的CP新生大鼠具有神經保護作用,從而為CP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的潛在策略。
在臨床上,已發現將流產的胎兒組織來源的神經干細胞注射到腦癱患兒的側腦室后,運動發育和認知顯著加快。
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缺氧缺血性腦病 (HIE) 是一種在整個大腦未完全缺乏足夠氧氣供應時發生的病癥。最近的研究表明,通過NSC移植對新生兒腦病進行輕度低溫治療可以減緩疾病進展并預防與HIE相關的長期損害。
基于這些臨床前研究,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來轉化神經干細胞移植技術,以便在涉及HIE患者的臨床試驗中進行評估。表3總結了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各種疾病的臨床試驗。
| 狀況 | 移植細胞 | 狀態/干預結果 | 階段 | 地點 | 開始年份 |
|---|---|---|---|---|---|
| 肌萎縮側索硬化 | 脊髓來源的神經干細胞 | 單側和雙側椎管內腰椎顯微注射安全 | 第一階段 | 美國 | 2011年 |
| 肌萎縮側索硬化 | 脊髓來源的神經干細胞 | 沒有研究結果 | 二期 | 美國 | 2012 |
| 肌萎縮側索硬化 | 胎兒腦源性神經干細胞 | 改善脛骨前肌 | 第一階段 | 意大利 | 2012 |
| 肌萎縮側索硬化 | CNS10-NPC-GDNF | 招聘中 | 第一階段 | 美國 | 2016年 |
| 帕金森病 | 孤雌生殖干細胞來源的神經干細胞 | 招聘中 | 第一階段 | 澳大利亞 | 2015年 |
| 帕金森病 | ESC 衍生的 NPC | 招聘中 | 第一/二期 | 中國 | 2017年 |
| 帕金森病 | 胎兒腦源性神經干細胞 | 邀請函 | 第二/第三階段 | 中國 | 2017年 |
| 多發性硬化癥 | MSC 衍生的 NPC | 主動,不招人 | 第一階段 | 美國 | 2013 |
| 脊髓損傷 | 胎兒腦源性 NSPCs | 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 第一/二期 | 韓國 | 2005年 |
| 脊髓損傷 | MSCs 衍生的 NSCs | 主動,不招人 | 第一/二期 | 俄羅斯 | 2014 |
| 脊髓損傷 | 脊髓來源的神經干細胞 | 招聘中 | 第一階段 | 美國 | 2013 |
| 脊髓損傷 | 中樞神經系統干細胞 | 終止,無研究結果 | 二期 | 美國、加拿大 | 2014 |
| 脊髓損傷 | NSC 與支架相結合 | 招聘中 | 第一/二期 | 中國 | 2016年 |
| 脊髓損傷 | 中樞神經系統干細胞 | 沒有研究結果 | 第一/二期 | 加拿大、瑞士 | 2011年 |
| 中風 | CTX0E03 | 改善神經功能,無不良事件 | 第一階段 | 英國 | 2010 |
| 中風 | CTX0E03 | 主動,不招人 | 二期 | 英國 | 2014 |
| 腦癱 | 胎兒腦源性NPC | 改善功能發育,無延遲并發癥 | 北美 | 中國 | 2005年 |
| 腦癱 | 胎兒腦源性神經干細胞 | 有不同程度好轉,無嚴重不良反應 | 北美 | 中國 | 2005年 |
| 腦癱 |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衍生的神經干細胞樣細胞 | 運動功能的最佳改善 | 北美 | 中國 | 2010 |
| 腦癱 | 神經干細胞 | 主動,不招人 | 北美 | 中國 | 2016年 |
| HIE | 具有來自 MSC 的旁分泌因子的 NPC | 招聘中 | 北美 | 中國 | 2014 |
| 醫學博士 | 中樞神經系統干細胞 | 沒有研究結果 | 第一/二期 | 美國 | 2012 |
| 下肢缺血 | CTX0E03 | 主動,不招人 | 第一階段 | 英國 | 2013 |
| 膠質瘤 | 表達大腸桿菌 CD的 NSC | 沒有研究結果 | 第一階段 | 美國 | 2010 |
| 膠質瘤 | 表達大腸桿菌 CD的 NSC | 招聘中 | 第一階段 | 美國 | 2013 |
| 膠質瘤 | 表達羧酸酯酶的神經干細胞 | 招聘中 | 第一階段 | 美國 | 2014 |
| 膠質瘤 | 載有溶瘤腺病毒的 NSC | 招聘中 | 第一階段 | 美國 | 2017年 |
| GBM | NPCs | 主動,不招人 | 第一階段 | 美國 | 2011年 |
| IBM | 神經干細胞 | 終止,無研究結果 | 第三階段 | 美國 | 2007年 |
結論與展望
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方面表現出極大的可塑性,可以被誘導分化為多種類型的成熟神經細胞,包括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在特定條件下,神經干細胞具有廣泛的分化庫,甚至可以產生非外胚層細胞,包括造血細胞和骨骼肌細胞。此外,神經干細胞分泌神經營養因子,改善病變微環境,從而為病理修復創造適當的條件。
間充質干細胞在再生醫學中具有很大的價值,因為自體間充質干細胞很容易收獲,并且可以有效地誘導成各種特化細胞,包括神經細胞。已發現MSC衍生的神經干樣細胞表現出顯著的神經保護作用。因此, MSCs衍生的神經干細胞的治療將是未來治療神經疾病的主要方向(圖3)。

MSC是NSC衍生的理想選擇,因為它易于從患者骨髓,尤其是皮下脂肪組織中獲取。
挑戰
盡管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在各種動物疾病模型中取得了一些成功,但由于人類和動物之間存在巨大的生理差異,在過渡到臨床應用之前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 首先,臨床治療必須遵守標準化方案。因此,必須為治療程序建立詳細有效的標準,包括干細胞類型、移植時間和細胞劑量。
- 其次,用作種子的干細胞必須經過體外和體內安全驗證。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建議對每批制造的神經干細胞產品進行深度測序并檢查小鼠的腫瘤形成能力。
- 最后,神經干細胞體內存活率低,治療效果一般是仍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此外,干細胞治療的潛在機制仍不清楚,因此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相關領域的進一步基礎研究可能有助于解決上述問題。
臨床試驗數據表明,神經干細胞移植后能夠改善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或急性腦損傷,患者總體狀況得到改善。隨著研究的進展,神經干細胞移植將為神經系統性疾病患者帶來康復的希望。
參考資料:Tang Y, Yu P, Cheng L. Current progress in the derivation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Cell Death Dis. 2017 Oct 12;8(10):e3108. doi: 10.1038/cddis.2017.504. PMID: 29022921; PMCID: PMC5682670.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注明“來源:杭吉干細胞科技”或“來源:杭吉干細胞科技”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于杭吉干細胞科技網站所有。非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取得書面授權轉載時,須注明“來源:杭吉干細胞科技”。其它來源的文章系轉載文章,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