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Cerebral Palsy, CP)是由非進行性腦損傷引起的運動功能障礙性疾病,通常都是以對癥康復為主,幫助患兒改善運動功能,比如說進行物理療法、康復訓練、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等,但是治療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但近年來,神經干細胞(NSCs)憑借其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及旁分泌效應在神經系統疾病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成為腦癱治療的研究焦點。
接下來本文結合近年來臨床研究及案例,系統闡述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腦癱核心機制以及臨床療效證據。

孩子腦癱有救了?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腦癱的真實療效分享
一、神經干細胞治療腦癱的關鍵作用機制
神經干細胞(NSCs)主要通過細胞替代與旁分泌調節兩大核心機制發揮治療作用。一方面,NSCs可定向分化為功能性神經元、支持性星形膠質細胞及髓鞘生成的少突膠質細胞,直接修復受損的神經網絡連接;另一方面,NSCs作為“生物工廠”,持續分泌多種神經營養因子(如BDNF、VEGF、IGF-2),形成“神經修復工具包”:
- BDNF:激活神經元存活信號通路,防止神經元凋亡;
- VEGF:促進血管新生,改善腦組織供血;
- IGF-2:加速軸突再生與髓鞘化,重建神經傳導通路。
這一雙重作用不僅直接補充缺失的神經元,還通過改善局部微環境(如抑制炎癥、清除自由基),為神經功能恢復提供系統性支持。
相關閱讀: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腦癱的5大作用機制,你都了解嗎?
二、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腦癱的臨床療效驗證
2.1 粗大運動功能(GMFM)顯著提升
2013年,武警總醫院曾在國際期刊《轉化醫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關于《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來源的神經干細胞樣細胞用于治療腦癱患者》的臨床研究結果。

本研究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入選60例運動功能嚴重受限的運動障礙型腦癱患兒,粗大運動功能分類系統平均Ⅲ-Ⅴ級。治療后:
粗大運動功能的結果分析
為了評估治療效果,研究人員記錄了患者在接受治療前以及治療后1、3和6個月的GMFM評分變化情況。(見圖1)
- 數據顯示,實驗組患者的GMFM評分在治療后的3個月和6個月內顯著增加,分別達到了統計學上的顯著性水平。
- 相比之下,對照組患者的評分雖然有所上升,但并未達到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
- 特別地,實驗組患者在治療后6個月的GMFM評分相較于基線增加了58.6分,這表明神經干細胞移植對于改善運動功能具有明顯的效果。進一步分析顯示,IV級和V級的實驗組患者在移植后的運動功能恢復更為顯著。

綜上所述,該研究通過60例重度腦癱患兒的對照試驗發現,神經干細胞移植能顯著提升運動能力(GMFM評分6個月后平均提高58.6分),尤其對最嚴重患兒(IV/V級)效果更明顯,而對照組無明顯改善。
2.2 精細運動與認知功能改善
2012年,中國北京海軍總醫院兒科在行業期刊《細胞移植》上發表了一篇關于《神經干細胞移植對重癥腦癱兒童的影響》的臨床研究成果。

本次研究對45例重度腦癱兒童患者實施了神經干細胞移植手術,將來自流產胎兒組織的NPC注射到側腦室。采用皮博迪發育運動量表-精細運動(PDMS-FM)測試對患者的神經功能進行評估。
- 大部分患者在術后1個月出現臨床改善。術前康復訓練改善較小的患者,治療后頭部控制得到改善,思維亢進和異常姿勢得到部分糾正,肢體功能恢復較好。
- 智力低下患者的認知能力提高,語言理解和交流能力提高,對簡單指令和面部表情的理解能力提高。
- 手術前精細運動測量表每月進步的評分為2.22±3.54(PDMS-FM),手術后1個月內每月進步的評分為2.17±3.27(PDMS-FM),均顯著提高,提示細胞移植加速了運動功能發育。(見圖2)

綜上所述,該研究通過45例重度腦癱患兒的神經干細胞移植,證實術后1個月內運動、認知和語言能力明顯進步,頭部控制、肢體功能及指令理解能力顯著提升,且精細運動評分提高,表明干細胞移植能有效促進神經發育。
2.3 長期療效
2024年1月,我國干細胞臨床研究中心在國際期刊《Frontiers in Pediatrics》上發表了一篇關于《為接受經鼻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的腦癱兒童提供整體護理》的研究成果,并進行了長達5年隨訪治療記錄。

本次研究是該院在2023年評估了神經干細胞(NSCs)通過鼻腔內注射治療腦癱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一項隨機1/2期對照試驗的后續研究成果。是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間,22名腦癱兒童接受了三次經鼻神經干細胞移植。
臨床結果表明腦癱患者得到極大改善
- 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患者治療24個月后GMFM-88及ADL均有明顯改善;與治療前相比,治療組治療24個月后精細運動功能、社交能力、生活適應能力、表達能力、GMFM-88、ADL量表評分均明顯提高,SDSC評分明顯降低。
-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組患者接受NSCs治療后,FBN分析顯示腦網絡能量明顯降低,VBM分析顯示灰質體積明顯增加。(圖3)

綜上所述,該研究通過5年隨訪證實,經鼻神經干細胞移植可顯著改善腦癱兒童的運動、生活能力和社交表達,24個月后多項功能明顯提升,且安全性良好。腦影像顯示大腦結構改善,為干細胞治療腦癱提供了長期有效性的證據。
三、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腦癱療效總結
綜上所述,多項臨床研究表明,神經干細胞移植在改善腦癱患兒的運動功能、認知能力和生活質量方面具有顯著療效。短期觀察中,患者的粗大運動功能(如坐立、行走)和精細運動能力(如手部協調)均顯著提升,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也有所增強;長期隨訪顯示,治療效果可持續數年,并伴隨腦結構(如灰質體積增加)和功能網絡的改善。
這一療法通過促進神經修復和重塑,為腦癱患兒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不僅驗證了神經干細胞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應用潛力,也為優化康復策略和探索長期干預方案奠定了科學基礎。
四、局限性與未來方向
盡管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腦癱已取得令人鼓舞的療效,但仍存在一些影響治療效果的因素。例如:
患兒的年齡、病情嚴重程度、神經干細胞的來源和移植劑量、移植途徑等,都可能對療效產生影響。一般來說,年齡越小、病情越輕的患兒,治療效果相對更好;不同來源的神經干細胞在分化潛能、免疫原性等方面存在差異,也會影響治療效果 。
未來,隨著干細胞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會在神經干細胞的來源選擇、制備技術、移植方案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和安全性。同時,多學科聯合治療模式,如將神經干細胞移植與康復訓練、藥物治療等相結合,有望為腦癱患兒提供更個性化、更有效的綜合治療方案,讓更多腦癱患兒重獲健康和希望。
相關閱讀:從基因到年齡:解析個體差異對干細胞治療腦癱的核心作用
結語
神經干細胞移植為腦癱治療開辟了新路徑,其通過替代損傷細胞、重塑神經網絡及調節免疫微環境,顯著改善患兒運動、語言及生活能力,但需進一步優化移植策略并推動標準化進程。未來,隨著基因工程與遞送技術的突破,神經干細胞有望成為精準修復腦損傷的核心手段,為全球數百萬患兒帶來康復希望。
參考資料:
Chen, G., Wang, Y., Xu, Z. et al. Neural stem cell-like cells derived from autologous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palsy. J Transl Med 11, 21 (2013). https://doi.org/10.1186/1479-5876-11-21
Luan Z, Liu W, Qu S, et al. Effects of Neural Progenitor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Cerebral Palsy. Cell Transplantation. 2012;21(1_suppl):91-98. doi:10.3727/096368912X633806
Li X, Li M, Qin X, Li Y, Wang Y, Han C, Ni S, Sun X, Dong P and Liu J (2024) Providing holistic care to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treated with transnasal neur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ront. Pediatr. 11:1297563. doi: 10.3389/fped.2023.1297563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