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真的能夠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嗎?長期以來,2型糖尿病的治療大多依賴藥物控制血糖或外源性胰島素補充,但這些方法只能緩解癥狀,卻無法修復受損的β細胞。
隨著干細胞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干細胞治療不僅有潛力替代或修復受損的β細胞,還能改善胰島微環境、調節免疫反應,從根本上恢復胰島功能。難道,這意味著糖尿病治療正在邁入“修復病因”的新時代,而不再只是被動控制血糖嗎?
本文將從科學機制、臨床研究和治療效果等多個角度,帶你全面了解干細胞如何助力2型糖尿病患者恢復β細胞功能。

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真的能夠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嗎?
一、功能衰竭:2型糖尿病久治不愈的癥結
要理解干細胞為何能夠在2型糖尿病治療中發揮作用,首先需要明確β細胞功能衰竭的多重機制:
糖脂毒性:長期高血糖和高游離脂肪酸環境對β細胞有直接毒性,不僅抑制胰島素基因表達,還可誘導細胞凋亡,逐步削弱胰島功能。
炎癥攻擊:2型糖尿病被視為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胰島組織中浸潤大量炎癥細胞,并釋放多種炎癥因子,這些因素會直接破壞β細胞的結構與功能,加速其失活。
氧化應激:代謝紊亂會導致活性氧(ROS)大量產生,超過細胞自身的清除能力,從而損傷β細胞內線粒體等關鍵細胞器,使細胞功能進一步下降。
去分化:在持續應激下,部分成熟β細胞可能“退化”為不成熟前體細胞或其他內分泌細胞類型,喪失胰島素分泌能力。
這些因素交織作用,導致β細胞數量銳減、功能失活。因此,任何旨在逆轉糖尿病的療法,都必須正面應對β細胞衰竭的核心問題。
二、修復與再生:干細胞治療如何靶向拯救β細胞
干細胞療法并非簡單地替代胰島素,而是通過多重機制,為受損的胰島β細胞創造一個再生的微環境。[1]
1.分化與再生:某些類型的干細胞,如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s)和間充質干細胞(MSCs),可以在特定條件下分化為功能性胰島β細胞,替代受損或凋亡的β細胞。這些再生的β細胞能夠感知血糖變化,自動分泌胰島素,實現生理性血糖調控。
2.旁分泌作用:干細胞能夠釋放多種生物活性因子,包括生長因子、抗炎分子和血管保護蛋白。這些因子可以改善胰島微環境,減少炎癥反應,促進原有β細胞存活和功能恢復,從而增強整體胰島功能。
3.免疫調節與抗炎:對于2型糖尿病,慢性低度炎癥會損傷β細胞。干細胞能夠調節T細胞和巨噬細胞活性,抑制炎癥因子釋放,減輕胰島慢性炎癥,保護β細胞免受進一步損傷。
通過以上機制,干細胞不僅能夠直接補充β細胞數量,還能改善其生理功能,為2型糖尿病的根本性治療提供了新的可能。
三、?臨床證據:從指標改善到“功能性治愈”
自體干細胞再生胰島:功能性治愈2型糖尿病β細胞損傷的里程碑案例
2024年4月30日,海軍軍醫大學上海長征醫院和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研究團隊在權威雜志《細胞發現》在線發表了一篇關于《利用個性化內胚層干細胞來源的胰島組織治療胰島功能受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研究成果。[2]
這是國際上首次利用干細胞來源的自體再生胰島移植,成功治愈胰島功能嚴重受損糖尿病的病例報道。目前該患者已徹底脫離胰島素長達33個月。

該項技術的首例受益者59歲,有25年2型糖尿病病史,并發展為終末期糖尿病腎病(尿毒癥),2017年6月出現終末期糖尿病腎病并接受腎移植。2021年7月19日,由于對低血糖的擔憂以及考慮血糖控制不佳對供體腎臟長期生存的不利影響,該患者在上海長征醫院接受了自體再生胰島移植治療。
1.血糖控制得到改善
移植后第2周,患者血糖指標出現明顯改善:
- MAGE(血糖波動幅度)從5.50mmol/L 降至3.60mmol/L
- TITR(目標血糖時間占比)從56.7%提升至77.8%
混合餐耐量試驗(MMTT)顯示,術后空腹血糖穩定,餐后血糖顯著下降;糖化血紅蛋白(HbA1c)從 6.6%降至5.5%(第85周),進一步降至4.6%(第113周)。整個116周隨訪期內未發生低血糖或嚴重高血糖事件,顯示血糖調控穩定且安全。(圖1)

2.胰島素需求逐漸減少
胰島素需求逐漸減少,直至第11周末完全停藥,口服抗糖尿病藥物從第44周開始逐漸減少,并在第48周(阿卡波糖)和第56周(二甲雙胍)停藥。(圖1h)
3.空腹C肽水平顯著升高
空腹C肽水平術后較術前增加3倍,表明內源性胰島素分泌明顯增強。MMTT結果顯示,C肽和胰島素分泌量顯著提升,AUC分析進一步確認了胰島β細胞功能的實質性改善。?(圖1k)
4.安全性良好
隨訪116周,上腹部MRI及血清腫瘤相關抗原標志物檢測均未發現腫瘤形成,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包括:
- 4~8周內出現暫時性腹脹、食欲減退,服用甲硫酰三氯后可緩解;
- 體重下降<5%(由80kg降至76kg),且可恢復。
總結:該案例明確顯示,自體干細胞再生胰島移植不僅能夠顯著改善血糖控制,減少胰島素依賴,更能恢復和增強胰島β細胞功能,為長期受2型糖尿病困擾的患者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同時保持良好的安全性。
異體干細胞CELZ?201:改善晚期2型糖尿病β細胞功能的臨床驗證
2025年2月11日,美國再生醫學解決方案的臨床階段生物技術公司Creative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Inc.宣布,其AlloStem?(CELZ-201)治療晚期2型糖尿病的試點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一年隨訪數據。[3]
CELZ-201是該公司開發的一種即用型通用且專有的同種異體(供體)干細胞產品。

該試點研究共納入 20名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10名接受CELZ?201干細胞治療,10名接受優化藥物治療作為對照。研究重點評估了血糖控制、胰島素需求量以及安全性。
結果顯示,接受CELZ?201治療的患者總體有效率達到80%,表現為:
- 胰島素依賴顯著下降:部分患者在隨訪期間減少甚至停用胰島素劑量。
- 血糖控制穩定:HbA1c水平維持在目標范圍內,顯示干細胞療法對血糖的長期調節作用。
- β細胞功能改善:干細胞治療組的內源性胰島素分泌增強,提示β細胞活性恢復。
- 安全性良好:研究期間未報告嚴重不良反應,顯示CELZ?201的臨床安全性可靠。
這項研究驗證了異體干細胞療法在2型糖尿病治療中改善β細胞的潛力,為無法通過傳統藥物充分控制血糖的患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治療選擇,同時也為未來大規模臨床研究奠定了基礎。
四、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胰島β細胞的療效總結
從上面臨床案例來看,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主要有以下療效特點:
- 改善β細胞功能:內源性胰島素分泌明顯增強,C肽水平升高,β細胞活性恢復。
- 血糖控制穩定:HbA1c下降,血糖波動減小,低血糖或高血糖事件減少。
- 降低藥物依賴:部分患者可逐步減少或停用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
- 安全性良好:短期和中期隨訪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干細胞治療不僅改善血糖指標,更直接修復和增強胰島β細胞功能,為2型糖尿病提供了一種潛在根治性治療方案。
結語
干細胞療法確實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通過分化、旁分泌和免疫調節等多重機制,干細胞不僅能恢復β細胞數量和分泌功能,還能改善微環境,延緩疾病進展。
盡管仍處于研究和臨床探索階段,但已有多項臨床試驗和案例證明了其潛力,為糖尿病治療開辟了全新的方向。
參考資料:
[1]Maxwell KG, Millman JR. Applications of iPSC-derived beta cells from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ell Rep Med. 2021 Apr 20;2(4):100238. doi: 10.1016/j.xcrm.2021.100238. PMID: 33948571; PMCID: PMC8080107.
[2]Wu, J., Li, T., Guo, M.?et al.?Treating a type 2 diabetic patient with impaired pancreatic islet function by personalized endoderm stem cell-derived islet tissue.?Cell Discov?10, 45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21-024-00662-3
[3]https://www.globenewswire.com/news-release/2025/02/11/3024280/0/en/Creative-Medical-Technology-Reports-Positive-One-Year-Results-for-AlloStem-Type-2-Diabetes-Program.html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