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海灣大學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能降低空腹血糖、HbAc1水平,并使C肽水平正常,為“擺脫胰島素”開辟新道路。

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雖然被視為能展現現代醫(yī)學神奇力量的藥物,但它仍然算不上完美。
使用胰島素雖然有效,但隨之而來的是高昂的費用以及一系列潛在的副作用,比如低血糖、動脈硬化和感染問題,還可能會產生對胰島素的抗體。近年來,隨著再生醫(yī)學的快速發(fā)展,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被視為一種可能替代胰島素的新方法。
擺脫胰島素或將實現!262位患者驗證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來自阿拉伯海灣大學的再生醫(yī)學研究人員最近發(fā)表的一篇名為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A Literature Review的綜述文章中提到,他們分析了58項研究中的間充質干細胞(MSC)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的數據,涉及總共262位患者的治療效果。
論文: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結果顯示,在接受干細胞治療后,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和HbAc1指標顯著改善,C肽水平也逐漸恢復正常。此外,一年的追蹤觀察期間,患者對胰島素的需求有所減少。這證明了干細胞治療在控制糖尿病方面具備極大的可能性,為廣大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1、262名患者證明干細胞療法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
根據2021年的數據,全球已有超過5億糖尿病患者,其中絕大多數患有2型糖尿病。

2021年和2045年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數排名前10位的國家或地區(qū)
糖尿病如果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會引發(fā)一系列嚴重的長期并發(fā)癥,包括心臟缺血、中風、慢性腎病和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等。因此,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維持血糖控制是一項終生任務。通常,患者需要調整生活習慣和飲食,服用口服降糖藥物如利拉魯肽或索馬魯肽,并可能需要進行胰島素注射。
很明顯,傳統(tǒng)的胰島素治療方式存在多種限制。而干細胞療法,尤其是利用其低免疫原性、分泌關鍵生長因子等特性的間充質干細胞(MSC),為治療研究提供了新的希望。

研究團隊審查了從2011年至2021年間的臨床試驗資料,最終從70個研究中篩選出6個符合條件的研究,涉及總共262名患者。這些患者均接受了3至4次傳代擴增的自體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并記錄了治療前后的胰島素依賴性及空腹血糖、HbAc1和C肽水平的變化情況。
1. 空腹血糖水平:這一指標通常用來衡量基礎胰島素分泌功能,是診斷糖尿病的常用檢測指標;
2. HbAc1水平:該指標能反映過去2至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3. C肽水平:此指標可反映體內胰島素生成情況,不會受到血清中的胰島素抗體或外源胰島素的影響,適用于檢測胰島β細胞功能、糖尿病類型診斷、低血糖的鑒別診斷等。
研究結果表明,間充質干細胞(MSC)治療在大多數案例中可以作為一種長期的解決方案。在12個月的隨訪期內,MSC治療能顯著減少患者對胰島素的依賴,并將空腹血糖水平降至3.9至5.5 mmol/L的正常范圍內,平均下降幅度達到45%。

關于HbAc1水平,所有研究均顯示,在3個月的隨訪期內HbAc1水平顯著下降,并在隨后的12個月隨訪期間進一步降低,平均下降率為32%。

至于C肽水平,雖然2型糖尿病患者的C肽水平通常呈上升趨勢,但在病程進展到一定階段后也可能出現下降。在接受治療12個月后,不同研究中患者的C肽水平趨于正常化,其中2項研究顯示C肽水平下降了38%,而在4項試驗中觀察到C肽水平上升了36%。
在此期間,所有參與的受試者都未出現任何嚴重的不良反應。因此,綜合考慮,間充質干細胞(MSC)在糖尿病治療領域展現出極大的潛力,使得完全不依賴胰島素的治療方案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在廣泛研究的支持下,逐漸成為可能實現的未來。
2、干細胞療法同樣能顯著改善糖尿病并發(fā)癥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的估計,每年大約有670萬人死于糖尿病及其相關并發(fā)癥,而不僅僅是糖尿病本身。
這些并發(fā)癥中,血管問題尤其嚴重,它們是糖尿病導致的主要死亡原因,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
在應對這些挑戰(zhàn)時,間充質干細胞憑借其旁分泌作用再次成為研究焦點。研究顯示,干細胞在體內能分泌多種生物活性因子,這不僅包括能修復內皮細胞、促進血管生成的因子如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等,還包括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后者的產物Ang1-7與相關受體結合,可以發(fā)揮血管舒張、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
此外,這些旁分泌因子還能提高周圍細胞的存活率,并通過從骨髓中招募新的干細胞或誘導現有的毛細血管增生,進一步增加血管生成。
這一系列功能為利用MSC治療糖尿病相關的血管并發(fā)癥提供了科學基礎,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影響因子:6.832)上發(fā)表的一項研究指出,MSC能通過MAPK/ERK信號傳導的旁分泌機制,保護和改善高糖環(huán)境下誘發(fā)的細胞損傷,促進人體內皮細胞的活力、傷口愈合、細胞遷移和血管生成,這是糖尿病血管并發(fā)癥臨床治療的一種前瞻性策略。
在實際案例中,研究人員已通過使用源自脂肪組織的間充質血管成分細胞(含有高濃度的內皮祖細胞及MSCs)治療了63名慢性糖尿病足患者。研究結果表明,有80%的患者傷口愈合率達到了100%。這項研究進一步證明,MSC療法不僅能促進組織新生,覆蓋肌腱,并使其高度與周圍健康軟組織相同,還能顯著改善足部的血液供應,這對治療足潰瘍至關重要。
在我國,科學家們還用MSCs治療了17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通過治療后視力功能的評估,發(fā)現這些患者的黃斑水腫及視網膜血管的滲漏均得到了顯著改善。

通過一系列研究,MSC療法不僅顯示出其幫助患者擺脫對胰島素的依賴的潛力,也在處理糖尿病的危險并發(fā)癥方面顯著有效。我們期待隨著全球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數以萬計的糖尿病患者將有更多的治療選擇,得以擺脫長期控制血糖的噩夢。
一個世紀前,胰島素的發(fā)現曾把糖尿病患者從死亡邊緣拉回生命線。如今,細胞療法再次為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提供新的治療希望。盡管道路充滿挑戰(zhàn),科學家們絕不會停止探索。畢竟,醫(yī)學治療的終極目標從未是暫時緩解,而是實現徹底治愈。
參考文獻:
[1]?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A Literature Review.https://doi.org/10.2147/dmso.s392161
[2] 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not only ameliorate blood glucose but also protect vascular endothelium from diabetic damage through a paracrine mechanism mediated by MAPK/ERK signaling.https://doi.org/10.1186/s13287-022-02927-8
[3] Treatment of chronic diabetic foot ulcers with adipose-derived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cell injections: Safety and evidence of efficacy at 1 year.https://doi.org/10.1002/sctm.20-0497
[4]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https://doi.org/10.1159/000492838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yè)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fā)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y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yè)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