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年來,干細胞治療在狼瘡性腎炎領域展現出了令人矚目的潛力。通過干細胞的免疫調節和組織修復特性,該療法旨在減輕炎癥反應,修復受損的腎組織。臨床研究顯示,干細胞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腎功能,減少蛋白尿,提高生活質量。這一突破性進展為腎炎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開啟了慢性腎臟疾病治療的新篇章。
狼瘡性腎炎( Lupus nephritis,LN)是由系統性紅斑狼瘡導致腎臟損害的一種疾病。有數據顯示我國紅斑狼瘡發生率:女性是男性的10倍以上,且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腎臟損害。發生明顯的臨床癥狀或者能夠被檢查出來的LN一般占到60%左右。
目前,傳統方法治療狼瘡性腎炎(LN)雖有成效,但存在多方面的局限性。主要依賴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雖能控制病情,卻常伴發骨髓抑制、感染增加、肝腎毒性等副作用。長期使用還可能導致代謝紊亂、心血管風險提升等問題。此外,部分患者對藥物反應不佳,或出現藥物抵抗,影響治療效果。
這些局限共同構成了傳統治療方案在應對狼瘡性腎炎時的固有難題,迫切需要創新技術加以突破。

干細胞治療狼瘡性腎炎:2019-2024年臨床研究進展回顧
近年來,研究人員將目光轉向了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細胞,干細胞能再生組織、器官及免疫調節功能得到了更多的場景應用,也為狼瘡性腎炎治療提供了新途徑。本文主要盤點2019年到2024年期間國內外進行干細胞治療狼瘡性腎炎患者的臨床研究進展有哪些。
2019年干細胞治療狼瘡性腎炎患者的臨床案例
2019年5月,南京大學醫學院金陵醫院國家腎臟病臨床研究中心在國際期刊《美國腎臟病學會臨床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關于’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難治性狼瘡性腎炎‘的臨床案例。【1】

本研究從2011年7月至2015年1月共入組22例難治性狼瘡性腎炎患者。
研究表明,干細胞移植的主要并發癥為發熱和胃腸道癥狀。中位隨訪時間為72(60 ~ 80)個月,18例(82%)患者獲得完全緩解,1例(5%)患者獲得部分緩解,1例患者對治療無反應,在移植后12個月接受腹膜透析。5年總生存率及無病生存率分別為91%和53%。隨訪期間6例患者出現復發,復發率為27%。
結論,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可作為難治性狼瘡性腎炎的治療選擇,因為它相對安全并且療效良好。
2020年干細胞治療狼瘡性腎炎患者的臨床案例
2020年6月2日,韓國首爾漢陽大學風濕病醫院在國際期刊《風濕病年鑒》上發表了一篇關于‘同種異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在狼瘡性腎炎的1期研究中的安全性 ’的臨床研究成果。【2】
AB0370 CS20AT04是一種單倍體同種異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

本次研究納入了七名患者。患者通過靜脈輸注接受CS20AT04。前3名患者接受的初始劑量為2.0×106細胞/千克,沒有任何劑量限制性毒性。
有1名患者由于輸注過程中的技術錯誤而未接受完整的2.0×106細胞/千克劑量。但該患者沒有表現出劑量限制性毒性,但又招募了1名患者,以便有3名患者接受完整的2.0×106細胞/千克劑量,然后升級到下一劑量。接下來的3名患者接受3.0 x106細胞/千克劑量,沒有任何劑量限制性毒性。
因此得出結論,對于狼瘡性腎炎患者,單劑量高達3.0×106細胞/kg的CS20AT04耐受性良好。
2021年干細胞治療狼瘡性腎炎患者的臨床案例
2021年9月11日,韓國順化中央醫院在《越南醫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關于’基于間充質干細胞的紅斑狼瘡相關慢性腎衰竭治療‘的病例報告。【3】

患者接受了一次2.6×106個細胞/kg的注射。
研究結果表明:七個月后,患者原有的腎功能不全逐漸改善,肌酐和血尿素下降,估計腎小球濾過率上升。狼瘡癥狀也減輕,隨之而來的是身體運動的改善和藥物治療的減少。沒有發生不良反應。
2021年12月31日,伊朗馬什哈德醫科大學醫學院內科系在國際期刊《轉化醫學的最新研究》上發表了一篇關于’同種異體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難治性狼瘡性腎炎‘的I期臨床試驗結果。【4】

在此項I期試驗中,9名經活檢證實對標準治療無效的狼瘡性腎炎患者接受了2×106同種異體脂肪來源 (AD) MSCs/kg的全身輸注,并在干預后進行了12個月的隨訪。
研究發現,干預后第一個月患者尿蛋白水平顯著下降,隨后逐漸升高,但到第3個月仍顯著低于基線。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指數中位評分從基線時的16顯著下降到治療后第六個月的6,在第12個月隨訪中略有上升。
結論:同種異體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有效減少尿蛋白排泄量和疾病活動性;根據蛋白尿,在1個月時觀察到最大效果(結果改善最大) ,根據疾病活動評分,在干預后6個月時觀察到最大效果。單劑量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可能不足以維持難治性狼瘡性腎炎的長期緩解,因此可能需要額外劑量。
2022年干細胞治療狼瘡性腎炎患者的臨床案例
2022年9月17日,南京大學醫學院金陵醫院國家腎臟病臨床研究中心在行業期刊《狼瘡》上發表了一篇關于’自體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難治性狼瘡性腎炎的長期隨訪——20例患者系列研究‘的臨床研究成果。【5】

本次研究數據來自22例接受自體造血細胞移植 (ASCT)治療的難治性狼瘡性腎炎患者。
20例長期隨訪患者,平均隨訪時間為92個月(63.25–109.5)。18例患者獲得完全緩解,1例患者獲得部分緩解。10年總生存率、10年無病生存率及10年腎臟生存率分別為100%、35%及90%。復發率為45%。
結論:本研究提示ASCT治療難治性狼瘡性腎炎安全、有效,有利于改善其長期療效。
2023年干細胞治療狼瘡性腎炎患者的臨床案例
2023年3月,中國嘉興市嘉善市第一人民醫院在期刊《臨床和研究醫學》上發表了一篇關于’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性腎炎及腎功能療效‘的薈萃分析。【6】

共納入12個研究,586例患者。MSC治療后12個月內疾病活動性指標(包括SLEDAI和BILAG)顯著下降。治療后腎功能和疾病控制的實驗室參數(包括估計的腎小球濾過率、肌酐、血尿素氮、補體C3、白蛋白和尿蛋白)也顯著改善。
結果顯示間充質干細胞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在改善LN疾病活動性和SLE患者腎功能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
2023年5月23日,南京醫科大學鼓樓臨床醫學院聯合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在期刊《實用臨床醫藥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關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難治性狼瘡性腎炎的遠期預后分析‘的臨床研究案例。【7】

本次研究選取接受臍帶間充質干細胞(UC-MSC)治療的92例難治性狼瘡性腎炎(LN)患者為研究對象。
92例難治性LN患者隨訪3年,共45例患者獲得持續腎臟緩解,總緩解率為48.9%(45/92),其中完全緩解率為6.5%(6/92),部分緩解率為42.4%(39/92);;37例患者未緩解,10例患者緩解后復發。
有效組和無效組患者基線血肌酐(SCr)、腎小球濾過率(eGFR)、英國狼瘡評定組(BILAG)腎臟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UC-MSC治療難治性LN具有良好的療效及遠期預后,其中基線eGFR水平低是影響療效的危險因素。
2023年6月14日,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國家科學醫學中心在期刊《腎臟病透析移植》上發表了一篇關于’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狼瘡性腎炎的免疫矯正新焦點 ‘的臨床研究結果。【8】

本次研究總共納入了15名對傳統免疫抑制療法有抵抗力的SLE(ACR標準)患者。
對患者自體干細胞移植效果的監測顯示,12個月后,SELENA-SLEDAI評分活動性顯著下降2倍,從 14.67±1.15分降至7.33±1.15分。在對照組中,盡管持續進行免疫抑制治療,但該指標保持不變,為 15.0±0.87分。
所有接受高劑量免疫抑制療法(HIST)和骨髓間充質干細胞(MSC)移植的患者均表現出臨床療效,其表現為:
- 每日蛋白尿量從2.48±0.77降至1.06±0.56g/l
- DNA抗體值(從443.28±547.53降至187.8±146.60)
- 血液細胞因子(TNF-Α顯著降低)降低,
- 補體水平升高(盡管不顯著)。
根據腎活檢數據,在接受HIST的MSC移植后,積極的動態包括腎小球血管環中網狀纖維的數量增加,以及通過對抗體譜的免疫熒光分析發現腎小球血管環中的免疫炎癥過程減少。
結論:根據臨床和實驗室數據,MSC移植與HIST相結合對SLE的療效明顯優于傳統的免疫抑制療法。該方法安全,可以減少自身免疫攻擊的跡象,可用于SLE標準療法無效、療效低或不耐受的情況。
2024年干細胞治療狼瘡性腎炎的臨床案例
2024年4月28日,用于治療中重度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創新性細胞藥物“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注射液”(受理號為:CXSL2400092),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NMPA)的藥物臨床試驗批準通知(通知書編號:2024LP01052)。

干細胞治療狼瘡性腎炎的臨床研究進展
截止2024年10月23日,國內萬方數據wanfangdata網站上搜索關于干細胞治療狼瘡性腎炎的相關文章研究成果有88條。

結論
總而言之,研究表明,干細胞在治療狼瘡性腎炎上前景廣闊,有望成為治療狼瘡性腎炎的醫學發展新途徑,不過未來仍然需要開展更多的研究來克服其中的挑戰,包括干細胞的長期效果等方面。隨著進一步的研究和臨床試驗,我們有望看到干細胞治療在狼瘡性腎炎領域帶來了的更多成果與希望。
【1】Huang, Xianghua; Chen, Wencui; Ren, Guisheng; Zhao, Liang; Guo, Jinzhou; Gong, Dehua; Zeng, Caihong; Hu, Weixin; Liu, Zhihong.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Refractory Lupus Nephritis. 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14(5):p 719-727, May 2019. | DOI: 10.2215/CJN.10570918
【2】Choi CB, Lee TY, Kim KS, et al AB0370?SAFETY OF CS20AT04, A HAPLOIDENTICAL ALLOGENEIC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A PHASE 1 STUDY IN LUPUS NEPHRITIS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2020;79:1485.
【3】Duy Thang, N. ., Thi Thuy Hoa, P. ., Thi Dieu Ngan, P. ., Nhat Hoang, N. ., & Thi Cam Ha, C. . (2021). MESENCHYMAL STEM CELL-BASED THERAPY FOR CHRONIC KIDNEY FAILURE RELATING LUPUS ERYTHEMATOSUS – A CASE REPORT. T?p Chí Y h?c Vi?t Nam, 506(1-2). https://doi.org/10.51298/vmj.v506i1-2.988
【4】Amin Ranjbar, Halimeh Hassanzadeh, Faezeh Jahandoust, Raheleh Miri, Hamid Reza Bidkhori, Seyed Mostafa Monzavi, Nasser Sanjar-Moussavi, Maryam M. Matin, Zhaleh Shariati-Sarabi,
Allogeneic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refractory lupus nephritis: Results of a phase I clinical trial,Current Research in Translational Medicine,Volume 70, Issue 2,
2022,103324,ISSN 2452-3186,https://doi.org/10.1016/j.retram.2021.103324.【5】Yang L, Ren G, Chen W, et al. Long-term follow-up of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refractory lupus nephritis—a series study of 20 patients. Lupus. 2022;31(13):1586-1594. doi:10.1177/09612033221126848
【6】Xia Y, Ye H, Li K, Shi B, Sun X, Wu J. Efficacy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on Lupus Nephritis and Renal Function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Meta-Analysis. Clin Invest Med. 2023 Mar 26;46(1):E24-35. doi: 10.25011/cim.v46i1.39561. PMID: 36966389.
【7】鮑星蘭,王丹丹,靳子義,等.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難治性狼瘡性腎炎的遠期預后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23,27(10):1-5+20.
【8】Natalya Krivoruchko, Lina Zaripova, Manarbek Askarov, Abay Baigenzhin, Temirlan Karibekov, Galiya Shaimardanova, Saltanat Bekturganova, #2733 TRANSPLANT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NEW FOCUS OF IMMUNE CORRECTION IN TREATMENT OF LUPUS NEPHRITIS, 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 Volume 38, Issue Supplement_1, June 2023, gfad063b_2733, https://doi.org/10.1093/ndt/gfad063b_2733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杭吉干細胞科技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網站后臺下方留言獲取。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