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全球超千萬患者飽受肢體震顫、肌肉僵直之苦。在這場對抗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攻堅戰中,中國科研團隊交出了一份突破性答卷。
近日,一款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干細胞新藥獲得美國FDA臨床試驗許可,并同步取得特殊審評通道資格。這標志著我國在再生醫學領域首次實現”中美雙認證”,為全球帕金森病患者點燃了新的希望。

干細胞療法破冰帕金森病:中國創新藥獲FDA雙認證開啟全球臨床試驗
經過一系列嚴謹的非臨床安全性和有效性驗證,這款干細胞新藥成功進入國際臨床試驗階段。FDA的快速批準,是對該產品在藥物開發、生產及質量控制體系上的嚴格標準的高度認可。與此同時,我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也在今年1月正式受理了該新藥的注冊臨床試驗申請,實現了與國際同步的發展步伐,進一步證明了我國在全球高端生物醫藥研發領域的領先地位。
值得關注的是,該藥物在申報過程中創下“零發補”紀錄,即一次性通過技術審評,這在生物醫藥領域堪稱”教科書式”的申報案例。與此同時,我國藥監局(NMPA)也于今年初受理其臨床試驗申請,形成中美同步推進的研發格局。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李教授解讀:”iPS技術能像’細胞打印機’般將普通細胞重編程為多巴胺神經元,這相當于為退化的大腦黑質區提供’替換零件’,從根本上解決帕金森病的致病根源。”
臨床曙光:超半數患者運動功能改善40%
在已完成的國家級臨床試驗中,接受治療的中重度患者展現出顯著療效:
- 安全性突破:連續12個月隨訪顯示,未出現致瘤性、免疫排斥等傳統細胞治療的潛在風險。
- 功能重建:58%的患者運動評分改善超40%,部分患者實現自主進食、獨立行走。
- 持續獲益:藥物植入6個月后,多巴胺神經元存活率達82%,療效維持超1年。
項目負責人王博士展示了一組振奮人心的數據:”有位68歲的患者治療后,原本需要每小時服用3次的左旋多巴,現已減少60%藥量,這是他患病十年來首次減藥。”
全球競速:中美領跑細胞治療新賽道
在這場再生醫學的”世界杯”中,中國正從跟跑者轉變為規則制定者:
- 技術迭代:我國首創的3D微載體培養體系,使細胞純度達到99.2%,遠超國際標準。
- 產能突破:上海張江的智能化細胞工廠,可實現年產10萬劑臨床級細胞制劑。
- 政策護航:北京、深圳等地已建立細胞治療先行區,推行”風險分級-動態監管”新模式。
無獨有偶,拜耳旗下BlueRock公司的同類療法近日也獲FDA批準進入III期臨床。中美雙雄并進的格局,預示著帕金森病治療將迎來”細胞療法時代”。

未來展望
據《柳葉刀》預測,我國帕金森病患者將在2040年突破500萬。當前干細胞療法已展現三大潛力:
- 病程逆轉:早期干預或可阻止神經元繼續凋亡。
- 個性治療:患者自體細胞制備避免排異反應。
- 聯合增效:與基因編輯、腦機接口技術協同應用。
并且中國的多項探索性研究,尤其是與自體干細胞相關的試驗,也將為推動相關療法進入更高階段臨床試驗提供重要依據。可以預見,未來幾年,中國將在這一領域與國際研究形成雙向互動,共同推動干細胞療法的創新與應用。

小結
無論是bemdaneprocel的注冊III期試驗,還是中國自體干細胞療法的顯著進展,都預示著干細胞療法正逐步從實驗室走向臨床。讓我們共同關注這一激動人心的過程,期待干細胞新藥早日走進臨床實踐,為全球帕金森病患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康復希望!
信息來源:土澤生物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