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帕金森病 (PD) 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嚴重運動障礙,影響約1%的60歲以上成年人。被診斷患有帕金森病將改變一個人的生活,因為該疾病的特點是復雜的運動和非運動癥狀的逐漸發展。癥狀進展是不可避免的,但卻是不可預測的。
目前,藥物和聯合治療只能緩解癥狀。此類治療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功能能力。當藥物和物理療法不能產生持續效果或出現難以忍受的副作用時,深部腦刺激手術可能是一種替代方案。目前尚無可用的治療方法可以改變或阻止疾病的進展。
患者接受胚胎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可行性研究

治療帕金森病和修復帕金森病造成的損傷的新的疾病緩解方法可能很快就會成為現實。胚胎干細胞(ESC)具有自我更新和重新編程的能力,可以衍生出任何成體分化細胞類型。人類胚胎干細胞 (hESC) 的細胞移植源自接受體外受精 (IVF) 治療的夫婦捐贈的剩余胚胎,已被移植到具有PD模型的實驗動物中,導致癥狀改善和神經元回路重建。這可能成為一種潛在的基于干細胞的療法,有可能減輕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人員還在探索源自體細胞的人類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細胞)自體移植的潛力。
之前的定性研究發現,公眾、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和接受生育治療的夫婦對利用剩余胚胎進行hESC治療的研究持積極態度。然而,在細胞治療中使用人類胚胎與一些倫理和法律問題有關。相信人類胚胎是有權利的受試者的患者可能會反對通過破壞胚胎來獲得胚胎干細胞治療,而認為胚胎太未發育而不具有這種道德地位的患者通常會期望允許這種治療。因此,有必要定量評估影響帕金森病患者對基于干細胞的潛在帕金森療法的偏好的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評估哪些因素會影響帕金森病患者對未來基于干細胞的帕金森病治療的偏好。
方法
帕金森病患者被邀請完成一項基于網絡的離散選擇實驗,以評估以下屬性的重要性:(i) 治療類型,(ii) 治療目的,(iii) 不同類型治療的現有知識,( iv) 對癥狀的影響,以及 (v) 嚴重副作用的風險。潛在類別條件邏輯回歸模型用于確定偏好估計和受訪者偏好的異質性。
結果
受訪者特征
該調查由498名受訪者完成。由于本研究的目的是評估哪些因素影響PD患者未來對基于干細胞的PD治療的偏好,因此始終選擇“標準護理”替代方案的43名受訪者被排除在分析之外。
最終分析共有455名受訪者。受訪者的平均年齡為66.7歲 (SD8.95)。大多數受訪者為男性(65.9%),出生于瑞典(90.3%)(表2),這反映了該患者群體的實際構成。受訪者的人口統計特征是根據他們對胚胎道德狀況的看法來呈現的。大多數人(n=252)認為胚胎只是一團細胞;其他人(n=203)則認為胚胎不僅僅是一團細胞。

| ?平均值(標準差) | 67.7 (8.86) | 65.9 (8.96) | 66.7 (8.95) | 0.31 |
| ?中位數 [最小、最大] | 70.0 [40.0, 84.0] | 67.5 [30.0, 84.0] | 69.0 [30.0, 84.0] | |
| P值(卡方檢驗) | ||||
| 性別 | 0.40 | |||
| ?女性 | 74 (36.5%) | 77 (30.6%) | 151 (33.2%) | |
| ?男性 | 127 (62.6%) | 173 (68.7%) | 300 (65.9%) | |
| ?其他 | 2 (1.0%) | 2 (0.8%) | 4 (0.9%) | |
| 出生國家 | 0.45 | |||
| ?瑞典 | 181 (89.2%) | 230 (91.3%) | 411 (90.3%) | |
| ?其他 | 22 (10.8%) | 22 (8.7%) | 44 (9.7%) | |
| 職業情況 | 0.15 | |||
| ?就業 | 44 (21.7%) | 77 (30.6%) | 121 (26.6%) | |
| ?退休 | 143 (70.4%) | 172 (68.3%) | 315 (69.2%) | |
| ?病假期間 | 22 (10.8%) | 17 (6.7%) | 39 (8.6%) | |
| ?求職者 | 3 (1.5%) | 5 (2.0%) | 8 (1.8%) | |
| ?學生 | 0 (0%) | 2 (0.8%) | 2 (0.4%) | |
| ?其他 | 3 (1.5%) | 0 (0%) | 3 (0.7%) | |
| P值(克魯斯卡爾-沃利斯檢驗) | ||||
| 教育 | 0.11 | |||
| ?沒有正規學校教育 | 0 (0%) | 1 (0.4%) | 1 (0.2%) | |
| ?小學 | 34 (16.7%) | 29 (11.5%) | 63 (13.8%) | |
| ?中學 | 50 (24.6%) | 56 (22.2%) | 106 (23.3%) | |
| ?職業培訓 | 22 (10.8%) | 30 (11.9%) | 52 (11.4%) | |
| ?大學 | 97 (47.8%) | 136 (54.0%) | 233 (51.2%) | |
| 健康算術 | < 0.001 | |||
| ?低的 | 57 (28.1%) | 56 (22.2%) | 113 (24.8%) | |
| ?中等的 | 82 (40.4%) | 66 (26.2%) | 148 (32.5%) | |
| ?高的 | 64 (31.5%) | 130 (51.6%) | 194 (42.6%) | |
| 健康素養 | 0.040 | |||
| ?低的 | 25 (12.3%) | 24 (9.5%) | 49 (10.8%) | |
| ?中等的 | 85 (41.9%) | 88 (34.9%) | 173 (38.0%) | |
| ?高的 | 93 (45.8%) | 140 (55.6%) | 233 (51.2%) | |
| 用藥頻率 | 0.58 | |||
| ?日常的 | 201 (99.0%) | 248 (98.4%) | 449 (98.7%) | |
| ?1–6 次/周 | 0 (0%) | 0 (0%) | 0 (0%) | |
| ?1-3次/月 | 0 (0%) | 1 (0.4%) | 1 (0.2%) | |
| ?每月少于一次 | 2 (1.0%) | 2 (0.8%) | 4 (0.9%) | |
| ?沒有藥物 | 0 (0%) | 1 (0.4%) | 1 (0.2%) | |
| 從確定的PD診斷開始的疾病持續時間 | 0.48 | |||
| ?0–6個月 | 5 (2.5%) | 6 (2.4%) | 11 (2.4%) | |
| ?6-12個月 | 10 (4.9%) | 13 (5.2%) | 23 (5.1%) | |
| ?1-3年 | 32 (15.8%) | 43 (17.1%) | 75 (16.5%) | |
| ?3-5年 | 34 (16.7%) | 40 (15.9%) | 74 (16.3%) | |
| ?5-10年 | 52 (25.6%) | 72 (28.6%) | 124 (27.3%) | |
| ?10-15歲 | 35 (17.2%) | 44 (17.5%) | 79 (17.4%) | |
| ?15-20歲 | 16 (7.9%) | 19 (7.5%) | 35 (7.7%) | |
| ?20多年 | 19 (9.4%) | 15 (6.0%) | 34 (7.5%) | |
| P值(方差分析a) | ||||
| 經歷過的副作用數量 | 0.55 | |||
| ?平均值(標準差) | 3.34 (2.94) | 3.18 (2.77) | 3.25 (2.85) | |
| ?中位數 [最小、最大] | 3.00 [0, 16.0] | 2.00 [0, 13.0] | 3.00 [0, 16.0] | |
| P值(卡方檢驗) | ||||
| 有沒有先進治療經驗 | 0.69 | |||
| ?不 | 158 (77.8%) | 200 (79.4%) | 358 (78.7%) | |
| ?是的 | 45 (22.2%) | 52 (20.6%) | 97 (21.3%) | |
| P值(克魯斯卡爾-沃利斯檢驗) | ||||
| 剩余胚胎可用于治療帕金森病患者 | p<0.001 | |||
| ?非常同意 | 106 (52.2%) | 209 (82.9%) | 315 (69.2%) | |
| ?同意 | 63 (31.0%) | 34 (13.5%) | 97 (21.3%) | |
| ?未定 | 26 (12.8%) | 4 (1.6%) | 30 (6.6%) | |
| ?不同意 | 1 (0.5%) | 0 (0%) | 1 (0.2%) | |
| ?強烈反對 | 7 (3.4%) | 5 (2.0%) | 12 (2.6%) | |
| 剩余胚胎可用于治療其他疾病 | < 0.001 | |||
| ?非常同意 | 86 (42.4%) | 188 (74.6%) | 274 (60.2%) | |
| ?同意 | 72 (35.5%) | 43 (17.1%) | 115 (25.3%) | |
| ?未定 | 36 (17.7%) | 13 (5.2%) | 49 (10.8%) | |
| ?不同意 | 2 (1.0%) | 4 (1.6%) | 6 (1.3%) | |
| ?強烈反對 | 7 (3.4%) | 4 (1.6%) | 11 (2.4%) | |
| 即使可以使用iPS細胞進行治療,剩余胚胎也可用于治療疾病 | < 0.001 | |||
| ?非常同意 | 36 (17.7%) | 130 (51.6%) | 166 (36.5%) | |
| ?同意 | 47 (23.2%) | 50 (19.8%) | 97 (21.3%) | |
| ?未定 | 64 (31.5%) | 37 (14.7%) | 101 (22.2%) | |
| ?不同意 | 34 (16.7%) | 21 (8.3%) | 55 (12.1%) | |
| ?強烈反對 | 22 (10.8%) | 14 (5.6%) | 36 (7.9%) | |
| 宗教 | < 0.001 | |||
| ?不重要 | 58 (28.6%) | 143 (56.7%) | 201 (44.2%) | |
| ?有點重要 | 49 (24.1%) | 43 (17.1%) | 92 (20.2%) | |
| ?中等重要 | 57 (28.1%) | 49 (19.4%) | 106 (23.3%) | |
| ?重要的 | 25 (12.3%) | 14 (5.6%) | 39 (8.6%) | |
| ?很重要 | 14 (6.9%) | 3 (1.2%) | 17 (3.7%) |
帕金森病患者的態度
作為排名練習的一部分,PD患者對八個陳述進行了排名(圖2)。結果以“不僅僅是一團細胞”和“一團細胞”亞組呈現,以表明受訪者的排名并不取決于他們對胚胎的看法。排名最高的說法是“針對缺乏此類疾病的疾病獲得新的有效治療方法非常重要”;第二個是“降低與醫療相關的嚴重副作用的風險非常重要。”

條形表示左側語句的排名值。
紅色和綠色的彩條將參與者將未植入的胚胎視為一塊細胞的觀點分成兩部分。
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療偏好
潛在類別模型根據離散選擇調查收集的數據評估了三種潛在偏好模式(類別)(表3)。Beta估計值的符號揭示了與參考水平相比,受訪者對該屬性是積極的 (>0) 還是消極的 (<0)。數據分析顯示,受訪者對于 hESC治療的偏好存在顯著差異。
受訪者屬于第1類的平均概率為38%。在第1類中,藥物 (ref) 優于其他治療替代方案。受訪者更喜歡接受治療的患者數量最多(n=5000)、效果最好(十分之八將獲得足夠效果)和嚴重副作用風險最低(十分之一)的治療方法。對于經歷過藥物治療、經歷過副作用和高級治療經驗較多的受訪者來說,屬于1類的可能性降低(與這些屬性的其他級別相比)。宗教信仰增加了屬于第一類的可能性。
在第2類中,平均分類概率為23%,胚胎干細胞治療優于iPS細胞和電刺激。就治療目的而言,修復疾病造成的損傷優于減緩疾病進展。接受治療的患者數量最多、效果最好、嚴重副作用風險最低(千分之一)的患者優先屬于第2類。與第2類相比,具有更多治療經驗的受訪者更有可能屬于第2類。
胚胎干細胞治療是第3類中最優選的治療替代方案,優于iPS細胞和電刺激。減緩疾病進展與修復疾病造成的損傷同樣重要。對于在治療、副作用和高級治療方面擁有更多經驗的受訪者,屬于第3類的可能性增加。宗教(否)降低了屬于第3類的可能性。

受訪者偏好的相對重要性
第1類最重要的屬性是“對癥狀的影響”(1),緊隨其后的是“治療類型”(0.91)(圖3)。與參考“藥物”相比,對 hESC和iPS細胞的偏好較低。參考與hESC、iPS細胞和電刺激之間存在統計學顯著差異。對癥狀的影響也是第2類中最重要的屬性,其次是出現嚴重副作用的風險 (0.68) 和治療目標 (0.53)。第3類最重要的屬性是治療類型。然而,與參考藥物相比,受訪者更喜歡hESC略多于iPS細胞和電刺激。治療目的幾乎與治療類型一樣重要(0.96)。

預計接受率
帕金森病治療中潛在治療方案的預測接受度是基于不同類別的潛在類別模型的胚胎干細胞治療。計算了考慮帕金森病潛在新療法的群體的預測吸收百分比(表4)。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假設瑞典的PD患者可以使用hESC進行治療,出現嚴重副作用的風險為千分之一,并且 50名患者之前接受過此類治療。在第1類中,如果對癥狀的效果為80%,則94-95%的人會接受hESC治療(取決于癥狀緩解的程度)。
如果對癥狀的影響為50% (85–91%) 或20% (79–82%),則第1類的接受度會略有增加。2級的錄取率在85%到100%之間。在第3類中,如果目標是緩解癥狀,72-79%的人會接受hESC治療方案;如果目標是減緩疾病進展或修復疾病造成的損傷,88-90%的人會接受治療方案。

討論
基于人類胚胎干細胞的療法可能很快就會成為治療帕金森病的現實。倫理和政策問題需要與科學挑戰一并討論,以確保干細胞研究和療法以符合倫理的方式進行。該DCE更全面地描述了利益相關者的倫理關切、價值觀和偏好的相對重要性,以及倫理觀點之間的沖突。例如,DCE讓人們了解了胚胎干細胞的有效性和使用之間的權衡。研究結果提供了倫理問題或風險的視角,以及如何處理和/或盡量減少這些問題或風險。
本研究的目的是評估哪些因素會影響帕金森病患者對未來基于干細胞的帕金森病治療的偏好。本文揭示了在三種潛在偏好模式(類別)中觀察到的受訪者偏好的顯著差異。
- 第一類顯示“治療效果”緊隨其后的“治療類型”是最重要的屬性,并且藥物優于其他治療替代方案。
- 第二類還揭示了“治療效果”是最重要的屬性。在這一類別中,胚胎干細胞治療優于其他治療方案。
- 第三類在決策時主要關注治療類型。與iPS細胞、電刺激和藥物治療相比,他們更喜歡胚胎干細胞。
這些發現也與最近一項針對瑞典PD患者的定性研究結果相對應,該研究表明他們對使用胚胎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病持積極態度。該研究還報告稱,無論iPS細胞是否也可用于治療,受訪者都發現這種治療有趣且令人興奮。
結論
無論對胚胎道德地位的看法如何,大多數受訪者都會接受來自胚胎干細胞產品的治療。帕金森病患者的偏好可以為有關干細胞治療的臨床決策提供指導。
參考資料:Bywall, K.S., Drevin, J., Groothuis-Oudshoorn, C. et al. Patients accept therapy using embryonic stem cells for Parkinson’s disease: a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 BMC Med Ethics 24, 83 (2023). https://doi.org/10.1186/s12910-023-00966-1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