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案領跑神經再生療法,改寫“年輕帕金森”患者命運
2025年7月3日,中國生物醫藥領域迎來里程碑時刻——一位年輕的早發型帕金森病患者在中外專家團隊的注視下,成功接受了中盛溯源自主研發的iPSC衍生的多巴胺能神經前體細胞(iDAP)注射液治療。
令人驚嘆的是,患者術后當天即能下床行走、正常交流,且無任何不適反應。術后7天CT復查顯示大腦無異常,患者順利出院。
年輕患者的漫長困境:早發型帕金森病的特殊挑戰
帕金森病常被視為老年疾病,但醫學數據顯示,5%-10%的患者在50歲前就被確診,被歸類為早發型帕金森病(EOPD)。這些年輕患者面臨更漫長的病程挑戰。
早發型帕金森病(EOPD)是指發病年齡小于50歲的帕金森病,該病罕見,治療主要以藥物改善運動和非運動癥狀為主,無法根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施炯副院長指出,“這對年輕EOPD患者的生活、家庭、工作和心理造成很大的負擔。
遺傳因素在EOPD發病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內科郭紀鋒主任解釋道:“不同基因突變會導致不同的臨床表型。目前主流治療方案存在明顯局限——藥物導致的開關期癥狀波動、異動癥等運動并發癥出現更早,對患者的生活造成極大困擾。”
年輕患者群體平均病程長達30年以上,傳統藥物治療效果隨病程延長而急劇下降,形成“治療時間越長,效果越差”的惡性循環。他們迫切需要能夠改變疾病進程而不僅是緩解癥狀的治療方案。

突破性療法:NCR201如何改寫帕金森治療規則
中盛溯源的NCR201注射液代表了帕金森病治療范式的轉變——從“緩解癥狀”到“修復病因”。
這項創新療法通過機器人輔助立體定向技術,將實驗室培養的“多巴胺能神經前體細胞”精準移植入患者大腦紋狀體區域,直接補充缺失的多巴胺能神經元。
“NCR201療法的創新性在于,通過移植由iPSC定向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經前體細胞(iDAP),直接補充患者腦內丟失的多巴胺能神經元,從病理機制上改善運動功能。”施炯副院長強調。
該療法的核心技術突破在于三大優勢:
1、高純度細胞產品:通過多輪迭代創新與專利工藝優化,iDAP細胞純度達國際領先水平
2、通用型設計:突破自體細胞療法的個體化限制,可覆蓋更廣泛患者群體
3、規模化量產能力:單株iPSC可無限擴增并分化為所需細胞,滿足大規模治療需求
尤為重要的是,NCR201采用的iPSC技術避開了傳統胚胎干細胞的倫理爭議。科學家通過向成熟體細胞(如皮膚或血液細胞)中引入特定因子,將其“重編程”回類似胚胎干細胞的狀態。
這種技術不僅無倫理爭議,還可利用患者自身細胞制備(自體移植),或建立高質量細胞庫供大眾使用(同種異體移植)。
療效數據:從“關期”到“重生”的轉變
臨床數據顯示,接受NCR201治療的患者在半年后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 每日“良好狀態”時間平均延長89.5%(“良好狀態”指不伴麻煩性運動障礙的開期)
- 多名患者實現“關期消失”的突破性效果
- 關期MDS-UPDRS III評分最高改善52.9%
- Hoehn-Yahr疾病分期最高下降2級,實現疾病逆轉
| 評估指標 | 改善幅度 | 臨床意義 |
|---|---|---|
| 每日“良好狀態”時間 | 平均增加89.5% | 患者日常活動能力顯著提升 |
| MDS-UPDRS III評分 | 最高改善52.9% | 運動功能大幅恢復 |
| Hoehn-Yahr分期 | 最高下降2級 | 疾病進程被逆轉 |
| “關期”癥狀 | 多名患者完全消失 | 擺脫藥物失效的困境 |
這些數字背后是患者生活質量的飛躍提升:
“翻身不疼了,走路穩了,扣扣子也輕松了!”一位患者分享道。
“以前每晚睡眠不足4小時,常做噩夢、喊叫,易驚醒,難以再入睡。現在睡眠延長至6-8小時,噩夢、喊叫消失。”另一位患者描述睡眠改善。
甚至有患者表示:“說話流利,家人能聽懂意思,記憶力好轉,甚至能背誦唐詩。”
PET/CT影像學證據進一步證實了治療效果——移植區域新增顯著的多巴胺能功能成像信號,意味著移植細胞已成功定植并發揮功能。
中國智慧:全球神經再生療法的領跑者
中盛溯源在此領域的突破并非偶然。公司創始人俞君英博士是人類iPSC技術國際首創人之一,也是干細胞領域國際頂尖科學家。她曾師從“人類胚胎干細胞之父”Dr. James Thomson。
2007年,她率先實現了將人類皮膚細胞轉化成iPSC;2009年又率先實現了無病毒載體制備人類iPSC,為產業化打開了大門。
憑借卓越科研實力,中盛溯源已在神經再生領域構建了全球競爭力:
- 全球唯一全管線布局:建立iMSC、iNK、iDAP、islet多元化iPSC分化技術體系;
- 臨床進展行業領先:6條產品管線進入注冊臨床試驗階段;
- 國際化專利壁壘:覆蓋iPSC重編程、定向分化等核心技術;
除帕金森病治療外,公司針對膝骨關節炎的iPSC衍生細胞產品已處于注冊臨床Ⅱ期階段,面向血液腫瘤、間質性肺病、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適應癥的iPSC衍生細胞產品處于注冊臨床Ⅰ/Ⅱ期階段。
2025年成為中盛溯源加速突破的關鍵年份:
- iDAP療法獲批臨床,展現巨大治療潛力;
- 全球首個iMSCplus獲批臨床,鞏固領域領先地位;
- 入選國家工信部首批重點培育中試平臺,獲國家級認可;
近期完成的2.35億元B輪融資將進一步加速這些管線的開發與商業化。
展望未來:帕金森病治愈的新紀元
隨著首例EOPD患者成功給藥,中盛溯源正在全面驗證NCR201注射液治療帕金森病的潛力。這項突破性進展為全球約500萬早發型帕金森病患者點燃了希望之光。
“細胞治療可以從根本性替代多巴胺能神經元,分泌多巴胺發揮作用。”郭紀鋒主任強調,“開展NCR201注射液治療EOPD的臨床研究有望為患者提供一種可改變疾病進程的治療方案。”
NCR201注射液已獲得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的臨床試驗默示許可,正在開展注冊臨床試驗(CTR20252147)。隨著更多臨床數據的積累,這種療法有望成為帕金森病治療的新標準。
中國在再生醫學尖端領域的這一突破,不僅為飽受煎熬的帕金森病患者帶來希望,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生物醫藥領域的自主研發實力。
隨著iPSC技術的不斷成熟與更多管線的推進,中國制造的“細胞藥物”有望在未來惠及全球更廣泛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重塑人類對抗腦部疾病的格局。
參考資料:
1. Doi D, et al. Isolation of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dopaminergic progenitors by cell sorting for successful transplantation. Stem Cell Reports. 2014 Mar 6;2(3):337-50.
2. Kikuchi T, et al. Human iPS cell-derived dopaminergic neurons function in a primate Parkinson’s disease model. Nature. 2017 Aug 30;548(7669):592-596.
3. Jeon J, et al. Pre-clinic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products for autologous cell therapy in Parkinson’s disease. Cell Stem Cell. 2025 Mar 6;32(3):343-360.e7.
4. Piao J, et al. Pre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Derived Midbrain Dopamine Progenitor Product, MSK-DA01. Cell Stem Cell. 2021 Feb 4;28(2):217-229.e7.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