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精神疾病是一組在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環境因素影響下,導致大腦功能失調或紊亂的疾病。這些疾病通常表現為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精神活動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間充質干細胞通過其免疫調節、抗炎、神經保護和修復等多種機制,在治療精神疾病方面展現出顯著的優勢,為精神健康領域帶來了新的希望。
什么是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是指在各種生物學、心理學以及社會環境因素影響下,大腦功能失調或素,導致感知、思維、情感、意志和行為等精神活動出現異常的一種疾病狀態。精神疾病的癥狀可能包括在思想、情緒或行為上出現顯著變化,這些變化通常會干擾患者的社交、工作和家庭生活。
治療精神疾病的方法多種多樣: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社會支持、物理治療和干細胞治療等。
其中,藥物治療精神病是目前臨床上常用且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然而藥物治療的同時多項研究表明神經干細胞也可以治療精神疾病。根據不同的精神疾病類型和患者的具體癥狀,醫生會選擇合適的抗精神病藥物進行治療。
藥物治療的同時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抗精神病藥物可能引起體位性低血壓、心動過速、心電圖改變和傳導阻滯,增加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風險。

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具有顯著的免疫調節、抗炎和神經保護作用,這些特性使其成為治療精神疾病的有效手段。
本文為大家介紹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最常見的三種精神疾病的臨床應用:抑郁癥、精神分裂癥、自閉癥。
精神疾病如何治療?間充質干細胞的治療案例有哪些?
1、間充質干細胞在抑郁癥中的應用
抑郁癥,又稱抑郁障礙,是一種常見的心境障礙,其主要特征是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抑郁癥的癥狀多種多樣,包括情緒持續低落、興趣減退、悲觀、思維遲緩、缺乏主動性、自責自罪、飲食和睡眠差等。嚴重者可能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甚至發生木僵。
2024年,浙江大學醫學院在國際期刊《MEDS Basic Medicine》上發布了一篇《間充質干細胞對重度抑郁癥的治療潛力》的研究結果。

目的:本綜述主要側重于闡明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當前進展和潛在應用。
方法:在?項臨床試驗中,13 名患有難治性抑郁癥的女性每周接受四次濃縮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輸注,單次劑量為 2.5 億個細胞。
結果:患者的抑郁程度有所下降,表現出更積極的態度和更生動的面部表情,他們的平均貝克問卷分從 28.66 下降到 14.71。此外,他們的認知能力也有顯著改善,包括工作記憶、心理處理速度、語?和視覺學習以及執行功能。
結論:臍帶間充質干細胞釋放的神經營養因?可能參與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免疫調節,修復受損的腦組織,最終改善抑郁癥狀。傳統療法與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相結合對抑郁癥有積極影響,為抑郁癥的治療提供了一種新放法。
2、間充質干細胞在精神分裂癥中的應用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慢性或復發性的精神病性障礙,通常表現為感知、思維、情感和行為的異常。其主要癥狀包括妄想、幻覺、思維和言語瓦解,以及奇怪和不恰當的行為。患者常常難以區分現實與想象,反應遲鈍、行為退縮或過激,嚴重者甚至難以進行日常生活活動。
2022年3月24日,斯洛伐克科學院實驗醫學中心在國際期刊《Immunotherapy is effective for psychiatric diseases》上發布了一篇《精神分裂癥的細胞療法:間充質干細胞能否干細胞能滿足需要嗎?》的研究結果。

背景:在隨后的研究中,Miyaoka 等人提出一名 24 歲男性接受喹硫平治療的病例,利培酮和奧氮平用于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在 23 歲時突發精神分裂癥發病。24歲時,被診斷出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接受了同種異體骨髓移植間充質干細胞 (BMT)。
方法:作者沒有具體說明預處理方案,CD34+每公斤體重細胞計數。
結果: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注射四周后,精神病患者該患者的癥狀幾乎完全消失。八年后,患者恢復得很好,并且沒有殘留癥狀精神分裂癥。
結論:鑒于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公認的強效抗炎和免疫抑制特性,利用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精神分裂癥頗具吸引力。
3、間充質干細胞在自閉癥中的應用
自閉癥,也稱為孤獨癥或自閉癥譜系障礙(ASD),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主要表現為社交互動和溝通能力受損,以及行為模式重復且受限。自閉癥的核心特征包括社交溝通障礙、興趣或活動范圍狹窄以及重復刻板行為。
在中國,自閉癥患病率則相對較低。根據對142086名6-12歲兒童的調查,我國學齡期兒童的自閉癥患病率為0.7%。另有數據顯示,中國自閉癥發病率達到0.7%,目前約有超過1000萬自閉癥譜系障礙人群。
2017年4月5日,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在國際期刊《Stem Cell Transplant Medicine》上發布了一篇《自體臍帶血輸注對患有自閉癥譜系障礙的幼兒來說是安全可行的:單中心 I 期開放標簽試驗的結果》的研究結果。

目的:我們進行了一項 I 期開放標簽試驗,以評估單次靜脈輸注自體臍帶血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自閉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以及對幾種自閉癥評估工具變化的敏感性,以確定未來試驗的合適終點。
方法:25 名兒童入組,中位年齡為 4.6 歲(范圍為 2.26-5.97 歲),確診為自閉癥并擁有合格的自體臍帶血。在臍帶血間充質干細胞輸注前(基線)以及輸注后6個月和12個月,對兒童進行了一系列行為和功能測試評估。
結果:對 12 個月期間的不良事件的評估表明,該治療是安全的,耐受性良好。在輸注后的前 6 個月內觀察到行為改善,并且基線非語言智商較高的兒童行為改善更明顯。

圖1:Vineland 適應性行為量表 II (VABS-II) 社會化標準分數。
(圖1A):所有參與者的 VABS-II 社會化標準分數隨時間變化的分布。
(圖1B):按非語言智商分層的 VABS-II 社會化分數分布。

圖2:總體印象量表 (GCI)。
(圖2A):CGI 嚴重程度隨時間的變化。
(圖2B):6 個月和 12 個月時評估的 CGI 相對于基線的改善情況。
結論:我們在一項開放標簽 I 期試驗中證明,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對患有自閉癥的幼兒進行自體臍帶血靜脈輸注是安全可行的。我們描述了輸注后前 6 個月觀察到的行為顯著改善,并在 12 個月內持續改善。
總結
綜上所述,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精神疾病(自閉癥、抑郁癥、精神分裂癥)安全有效。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間充質干細胞將會為神經疾病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未來的研究可能會集中在優化給藥途徑、提高治療效果以及解決現有挑戰上,從而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療選擇。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杭吉干細胞科技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網站后臺下方留言獲取。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