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類由免疫系統對自身抗原失去耐受性,導致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組織和器官的慢性疾病。常見的包括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銀屑病和強直性脊柱炎等。間充質干細胞在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展現了強大的潛力和優勢,包括其免疫調節功能、多向分化能力、廣泛的來源、低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等。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系統疾病
自身免疫行系統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是指人體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和破壞自身正常組織、細胞或器官的疾病。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能夠區分自身和非自身物質,但當這種識別功能失調時,免疫系統會將自身的健康細胞誤認為外來入侵者并進行攻擊,從而引發炎癥反應和組織損傷。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類機體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組織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其治療方法多樣且復雜。以下是幾種主要的治療方式:藥物治療、免疫調節療法、物理治療和營養支持、干細胞療法等。
其中藥物治療是自身免疫性系統疾病最常見的方法之一。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方法多種多樣,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和激素等。藥物治療的同時,隨之而來的還有藥物治療的副作用,例如:腎毒性、肝功能異常、高血壓、病毒感染、淋巴瘤,這些副作用可能與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有關,特別是長期使用。

隨著組織工程學和細胞治療技術的發展,間充質干細胞對于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間充質干細胞在治療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顯示出潛力。
本文為大家介紹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最常見的四種自身免疫性系統疾病系統疾病的臨床應用: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銀屑病和強直性脊柱炎。
自身免疫性系統疾病如何治療?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的案例有哪些?
1、間充質干細胞在類風濕關節炎中的應用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種慢性炎癥性自身免疫疾病,主要特征是關節的對稱性、慢性、進行性炎癥,導致關節軟骨和骨質的破壞,最終可能引起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該病通常在20至50歲之間發病,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
2018年8月15日,韓國首爾國立大學醫院在國際期刊《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發布了一篇《臍帶血間充質干細胞靜脈輸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Ia 期臨床試驗》的研究成果。

目的:這項 Ia 期試驗研究了韓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單次靜脈輸注臍帶血間充質干細胞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方法:在 11 名篩選出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9 名入選并接受了單次靜脈輸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
結果:輸注 4 周后未報告短期 AE 或 DLT。此外,輸注后 24 小時,DAS 28顯著降低,促炎細胞因子降低。重要的是,在間充質干細胞給藥后或隨訪期間未觀察到任何不良反應 。移植4000萬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后,對關節炎癥癥狀有良好影響,間充質干細胞組的站立時間有所改善。未報告嚴重不良事件或劑量限制性毒性 (DLT)。
結論:這是第一項針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 Ia 期研究,評估了單次靜脈輸注臍帶血間充質干細胞(細胞數量高達 1×108個)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結果顯示其安全性可接受。
2、間充質干細胞在系統性紅斑狼瘡中的應用
系統性紅斑狼瘡 (SLE) 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抗體過度表達和炎癥反應激活為特征,常影響皮膚、關節、腎臟和中樞神經系統,并可導致殘疾和死亡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 5 至 64 歲女性前 20 大死亡原因之一 。黑人女性的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率是白人女性的四倍,非洲裔患者往往發病更早,死亡率更高。
2021年8月16日,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在國際期刊《Stem Cell International》上發布了一篇《干細胞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信號通路概述》的研究結果。

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療效
Barbado 等人給 3 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靜脈注射了間充質干細胞(150 萬個 MSC/kg),發現與基線相比,間充質干細胞治療 1 個月后蛋白尿水平降至 0.6 g/24 小時以下。其中兩名患者的血清肌酐(Cr)水平也有所下降,而第三名患者的血清 Cr 在整個研究期間一直保持正常。
Leng 等人在一項為期 10 年的隨訪研究中評估了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的療效,該研究招募了 24 名中國重度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大劑量免疫抑制療法和自體外周血干細胞移植相結合的治療。超過半數患者完成了10年隨訪,中位蛋白尿水平由治療前的4.00g/24h降至移植后5年的0.00g/24h,并維持至10年隨訪結束。
Liang等評估了15例接受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MSCs)治療的難治性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血清指標和腎功能。隨訪研究顯示,15例患者中有11例的血清抗dsDNA抗體水平在移植后1個月和3個月均降至基線以下。除一例患者外,幾乎所有患者的24 h蛋白尿在1周時均顯著下降,從2538.0±382.3 mg降至1430.7±306.3 mg,并在隨訪1、3、6和12個月時持續下降。
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安全性
研究和病??例報告的數據,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接受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后,沒有出現嚴重不良事件、治療相關死亡或腫瘤相關事件。 間充質干細胞輸注后的即時不良事件較輕,包括頭暈和溫熱感,但在短時間內消失。
結論:間充質干細胞干細胞治療可降低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血清自身抗體(抗dsDNA,ANA)、蛋白尿、肌酐水平,改善狼瘡腎臟病理,減輕炎癥反應。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接受干細胞治療后未出現嚴重不良事件、治療相關死亡及腫瘤相關事件。
3、間充質干細胞在銀屑病中的應用
銀屑病(Psoriasis),俗稱“牛皮癬”,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具有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特點。其主要特征是皮膚上出現紅色斑塊,覆蓋有銀白色的鱗屑,且刮去鱗屑后可見半透明薄膜和點狀出血。
2017年10月20日,波蘭奧爾什丁瓦爾米亞-馬祖里大學在國際期刊《Moleculer Sciences》發布了一篇《干細胞作為銀屑病細胞替代療法的潛在候選者》的研究結果。

有效性評估:Mori 等人描述了一名54歲男性患者的病例,該患者有 10 年的銀屑病病史,由于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他接受了異基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之前用白消安和環磷酰胺進行了骨髓消融治療,最終銀屑病完全緩解,并在8個月的隨訪中保持緩解。
安全性評估:治療過后未發現患者有任何不良反應。
4、間充質干細胞在強直性脊柱炎中的應用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主要累及中軸骨骼,尤其是骶髂關節和脊柱關節,導致疼痛、僵硬以及最終的關節強直和畸形。該病通常在青年男性中發病,發病年齡多在20至30歲之間,男女患病比例約為2至3:1。
2016年1月1日,閬中市人民醫院在《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上發布了一篇《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免疫調節及組織損傷的影響》的研究結果。

目的:探討臍帶間質干細胞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免疫水平以及組織損傷的影響
方法:回顧性分析61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33例)和觀察組(28例),分
別進行免疫及生物劑治療、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輸注治療。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愈10例,對照組治愈5例,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9%和76%,經 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水平變化
隨訪12個月,兩組患者免疫水平各項指標均得到顯著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治療后12個月觀察組的各項指 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圖1-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病情活動指數評分變化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組病情活動指數評分均不斷下降。治療后3個月開始,觀察組的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圖4)


不良事件
觀察組患者有1例在治療過程中出現注射外滲現象,經重新選擇血管后順利完成注射。2例患者出現輕微發熱現象,經積極物理降溫之后體溫恢復至正常水平。術后患者均未出現嘔吐、肝腎功能異常等情況。對照組有5例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輕微惡心現象,未予以特殊處理,均隨時間推移自行消失。其余患者均未出現任何不良事件。
結論
綜上所述,間充質干細胞對自身免疫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強直性脊柱炎)的療效確切,前景廣闊,但距離真正廣泛地、安全地投入到自身免疫病的治療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近幾年,國內外學者正致力于克服當前間充質干細胞應用的限制,提出了未來的研究方向。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杭吉干細胞科技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網站后臺下方留言獲取。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