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抵抗導致功能性β細胞喪失而形成的。持續增加的胰島素需求迫使β細胞凋亡和去分化,導致β細胞數量減少。在成人體內,β細胞的再生(增殖、新生或轉分化)很少在生理狀態下發生。由于β細胞的這種停滯特性,一旦其數量嚴重減少,其質量就無法充分恢復。

人們一直在努力通過胰島或胰腺移植,來補充糖尿病患者減少的β細胞數量。然而,供體短缺和持續使用免疫抑制劑仍然是異基因β細胞移植臨床應用的關鍵障礙。為了克服這些障礙,胚胎/誘導多能干細胞衍生β細胞移植、異種移植或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已被廣泛研究。
骨髓是未來再生醫學中極具吸引力的干細胞來源。由于骨髓干細胞易于獲取,且自體移植時具有免疫耐受性,因此骨髓干細胞是胰島素缺乏糖尿病患者理想的β細胞來源。事實上,骨髓干細胞可在體外分化為胰島素分泌細胞。
重要的是,Hess等人發現,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可改善糖尿病小鼠模型的高血糖癥狀。在該研究中,作者顯示,靜脈注射的骨髓干細胞會移植到胰腺中受損的胰島或導管結構,并分化成糖尿病小鼠的胰島素分泌細胞。這些科學證據鼓勵了臨床研究,支持自體骨髓干細胞治療糖尿病患者的人體相關性。
在這些臨床研究中,骨髓來源的單核干細胞或間充質干細胞安全地治療了人類糖尿病患者。然而,自體移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MSC)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的程度和持續時間因研究而異。這些相互矛盾的結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某些亞群可能從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中獲益更多。然而,人們對患者特征如何影響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療效還知之甚少。
糖尿病病程和肥胖會影響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嗎?
最近,Nguyen等人發表了一項有趣的研究,評估了自體干細胞移植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該研究中,作者招募了30名2型糖尿病患者,并將他們隨機分為兩組,每組根據干細胞/基質細胞輸送途徑(靜脈、胰背動脈)不同,并評估了12個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兩組中自體干細胞/基質細胞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當。高血糖癥 ( n=3)、低血糖癥 ( n=1)、腹痛 ( n=3)、脾腫大 ( n=1)、失眠 ( n=1)、嘔吐 (n=1)、頭痛 ( n=1) 和高血壓 ( n=1) 是最顯著的副作用。
未觀察到嚴重不良事件。雖然臨床結果并不因移植途徑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患者的特征會顯著影響自體干細胞/基質細胞移植的療效。重要的是,糖尿病病程<10年且體重指數 (BMI) <23的患者在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后表現出比其他糖尿病患者亞組更好的臨床結果 (圖1)。
療效持續時間為3至6個月。為了解釋不同臨床結果取決于患者特征的機制,作者分析了來自不同2型糖尿病患者亞群的BM-MSC。
作者表明,來自糖尿病病程較長的BM-MSC具有一些可比的干細胞特征,但增殖能力下降。根據這些結果,作者認為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自體BM-MSC移植是安全的,應該在BMI<23且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中進行,最終發現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療效,跟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年齡及身體肥胖程度有關。

對于體重指數 (BMI) <23且糖尿病持續時間<10年的患者,自體干細胞移植更有效。
這項研究的意義在于,它為之前關于自體血漿造血干細胞移植療效的矛盾結果提供了一個合理的答案。造血干細胞增殖能力的改變取決于患者的特征,這對未來的糖尿病研究是非常有價值的信息。
這項研究還提供了關于β細胞再生療法干預時機的新見解。傳統上,β細胞補充療法一直被認為是針對β細胞功能嚴重減退者的療法。在糖尿病治療中,早期干預(早期胰島素強化治療、早期聯合治療)對實現長期穩定的血糖控制有好處。同樣,這項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會從早期β細胞補充療法中獲益。然而,由于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需要β細胞補充療法,因此,仔細挑選可從早期β細胞補充療法中獲益的糖尿病患者應是未來關注的焦點。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很好地描述了糖尿病病程對造血干細胞特性的改變。然而,BM-間充質干細胞增殖能力受損可能并不能完全解釋自體BM-間充質干細胞因患者特征而產生的不同療效。評估糖尿病病程或體重指數如何影響造血干細胞分化為胰島素分泌細胞的能力或移植效率的研究將是未來研究的興趣所在。功能性β細胞的數量會隨著糖尿病的進展而減少,而體重指數與胰島素抵抗有關。
因此,未來的研究應評估殘余的β細胞質量(胰腺部分切除術、大鼠胰島素啟動子特異性白喉毒素受體表達小鼠)或胰島素抵抗(高脂飲食、胰島素受體拮抗劑)如何影響自體BM-間充質干細胞移植的療效。
參考資料:Diabetes duration and obesity matter in autologous mesenchymal stem/stromal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type?2 diabetes patients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