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也稱為腎臟疾病或nephrosis,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腎臟結構和功能損害的一類病癥。這類疾病會導致腎臟病理損傷、血液或尿液成分異常等問題。
依據《柳葉刀》刊載的相關文章內容顯示,在我國成年人群體當中,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已然高達10.8%,換算下來,患病人數總計達到了1.2億之多。這也就意味著,平均每10個人里面,就會有1個人遭受腎病的困擾。并且,大多數情況下的腎損傷很容易進一步發展演變,要么發展成慢性腎功能衰竭,要么發展成更為嚴重的急性腎功能衰竭,而急性腎功能衰竭發展到后期便是人們熟知的尿毒癥。

目前,傳統的治療方法如透析和腎移植存在諸多局限性。近年來,干細胞療法作為一種新興的治療手段,因其在修復腎損傷和改善腎功能方面的潛力而備受關注。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干細胞療法對各種腎病患者腎功能長期改善的有效性,揭示這種創新療法如何通過不同的作用途徑為腎病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療選擇,進而可能改變未來腎病治療的格局。
腎病患者應該關注的長期腎功能指標
- 腎小球濾過率(GFR):它是反映腎功能的重要指標,需定期通過專業檢查如肌酐清除率測定、放射性核素檢查等方法來評估。關注GFR是否能穩定提升并維持在正常范圍,若出現波動或下降,可能提示腎功能存在問題,需要進一步檢查原因。
-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這兩項指標能反映腎臟的排泄功能。定期檢測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觀察其是否逐漸降低并保持在正常范圍內。如果指標出現反彈或持續不降,可能意味著腎臟功能的改善出現停滯或惡化,需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或進一步排查影響因素。
- 尿蛋白定量:尿蛋白的多少與腎臟損傷程度密切相關。通過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測,觀察蛋白排泄量是否持續減少。若尿蛋白減少不明顯或再次增多,可能提示腎臟的濾過功能仍未得到有效改善或存在新的腎臟損傷因素,如感染、免疫反應等,需要進一步評估腎臟病理情況并采取相應措施。
長期跟蹤研究揭示干細胞療法對腎病患者腎功能改善方面的關鍵作用
01.干細胞療法對狼瘡性腎炎患者腎功能長期改善效果
2022年,我國南京一家軍醫院在國際期刊《狼瘡》上發表了一篇關于《自體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難治性狼瘡性腎炎的長期隨訪——20例患者系列研究》的臨床研究成果。
這項研究聚焦于使用自體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AHSCT)來治療那些對傳統療法反應不佳的難治性狼瘡性腎炎(LN)患者。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20位接受了自體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ASCT)治療的難治性狼瘡性腎炎患者進行了平均長達8年的隨訪。
臨床結果表明:
- 18例患者獲得完全緩解,1例患者獲得部分緩解,1例未緩解患者于12個月開始腹膜透析,1例患者在ASCT前接受短期腎臟替代治療,于移植后84個月開始血液透析。
- 9例患者在隨訪期間復發10次,3例患者接受了利妥昔單抗治療。2例患者完全緩解后在妊娠期間復發,嬰兒Apgar評分分別為9分和10分。 9例患者復發后均接受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療,并再次起效。
- 10年總生存率、10年無病生存率及10年腎臟生存率分別為100%、35%及90%。復發率為45%。并發癥包括細胞減少、感染、B型胰島素抵抗綜合征及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癥。
- 具體來說,這些患者的腎功能指標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這表明干細胞療法不僅能夠在短期內帶來積極的效果,而且這種改善是可以長期維持的。
- 此外,研究還指出,通過AHSCT治療后,多數患者的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活動指數下降,整體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綜上所述,自體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確實能夠為難治性狼瘡性腎炎患者帶來長期的腎功能改善效果。
02.干細胞療法對慢性腎病患者的腎功能長期改善效果
2024年,我國科研人員在期刊《疾病與健康研究最新更新》上發表了一篇關于《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慢性腎病(腎衰竭和多次發作的腎結石)》的臨床病例報告。
這份報告特別關注了一位58歲男性慢性腎病患者的治療經歷,該患者有高血壓病史,并且存在雙下肢慢性點狀水腫的問題,自2013年以來每3-4個月會復發一次腎結石,伴有嚴重的左右兩側及背部交替痙攣,并向腹股溝和尿道放射的癥狀。

在治療前,患者的估計腎小球濾過率(eGFR)、血尿素氮(BUN)以及血清肌酐水平均顯示其腎功能處于下降狀態,提示可能存在慢性腎臟病(CKD)第3期的發展風險。
治療后在隨后長達五年的隨訪期內,患者的腎功能得到了顯著改善,具體表現為:
血清肌酐也從1.44mg/dL降低至0.88mg/dL,回到了更健康的水平。
- 腎結石未再復發;
- 雙下肢點狀水腫消失;
- 腎小球濾過率從最初的50mL/min(屬于中度CKD)恢復到了87mL/min,接近正常范圍;
- 血尿素氮從29.0mg/dL降至22.0mg/dL;
結果表明,間充質干細胞不僅能夠安全地應用于人體,而且能夠長期改善慢性腎病患者的腎臟功能指標。
03.干細胞療法對急性腎損傷患者的腎功能長期改善效果
2021年,日本湘南鐮倉綜合醫院的研究團隊在《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分享了利用自體干細胞移植成功治療一名36歲男性嚴重急性腎損傷患者的經驗。

這位患者患有難治性高血壓、視網膜病變、心臟及腦損害以及嚴重的腎功能不全。盡管經過血液透析后,他的血肌酐水平仍然很高。因此,他接受了基于外周血CD34+細胞的干細胞干預治療。
- 干細胞移植治療后23周,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顯著下降至2.96mg/dL,表明腎功能得到明顯改善。
- 更為重要的是,患者原本難以控制的頑固性高血壓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僅需60mg硝苯地平和20mg奧美沙坦即可維持血壓穩定。
- 患者除移植后5天體溫短暫升高至38.1°C外,一般情況無異常。治療后早期血小板計數和血清白細胞介素 (IL)-6和IL-8水平短暫升高。患者在細胞移植后10天出院回家。
- 并且在在細胞治療后的1年內未觀察到嚴重不良反應,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繼續逐漸改善。
這一案例研究表明,對于急性腎損傷患者而言,干細胞療法不僅能夠顯著降低血清肌酐水平,還能促進整體腎功能的恢復。
04.干細胞療法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腎功能長期改善效果
2023年,歐洲三家頂尖醫療機構聯合在國際期刊《美國腎臟病學會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關于《間充質基質細胞 (ORBCEL-M) 治療糖尿病腎病的安全性和初步療效:一項隨機臨床試驗 (NEPHSTROM)》的研究成果。

在16名隨機分配的參與者中,有14名完成了為期18個月的隨訪。
- 干細胞移植治療后,盡管兩組的腎小球濾過率在18個月隨訪期內均有下降趨勢,但干細胞治療組在6、12和18個月時mGFR的變化幅度數值上小于安慰劑組。
- 當使用CKD-EPI或MDRD公式估算腎小球濾估算值時,干細胞組的平均變化量明顯優于安慰劑組。
- 以年下降率衡量腎功能變化,結果同樣顯示干細胞治療組的腎小球估算值年下降率顯著低于安慰劑組。
研究表明,在腎功能改善方面,接受者的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速度在數值上低于安慰劑接受者,而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的類似趨勢具有統計學意義,這意味著干細胞可能會使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腎功能軌跡產生不同變化。
05.干細胞療法對腎小球硬化癥患者的腎功能長期改善效果
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癥(FSGS) 是兒童中最常見的后天性腎病,會導致終末期腎病,并且也是多種類型腎小球腎炎發展的終末階段。2013年,意大利再生醫療中心在國際期刊《生物制品》中發表了一篇關于《同種異體間充質干細胞輸注用于穩定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癥》的研究成果。

在接受MSC治療前,患者需要每周進行一次血漿置換,以達到尿蛋白/肌酐比值低于。
經過三次MSC輸注后1年隨訪中,觀察到幾個關鍵的變化:
- 腎功能穩定:患者的腎功能指標保持在一個較為穩定的范圍內,表明疾病進展得到了控制。
- 蛋白尿緩解:達到了預定的目標值,這意味著通過MSC治療可以有效地減少尿液中蛋白質的排泄量,而不再依賴于頻繁的血漿置換。
- 炎癥反應減弱:一些與炎癥相關的循環因子水平下降,并且在一年后的隨訪中仍然維持在較低水平。這說明MSC輸注可能具有長期調節免疫系統的作用,減少了體內促炎狀態,有助于保護剩余健康腎組織免受進一步損傷
研究表明,干細胞輸注后,血清中幾種炎癥因子的水平確實出現了持續性的降低,同時患者不再需要依靠血漿置換來管理蛋白尿,對患者的腎功能改善方面有積極影響,
展望未來
隨著干細胞療法在腎臟疾病治療領域取得的突破性進展,我們已經見證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成功案例。這些案例不僅證明了干細胞對于急性腎損傷(AKI)、慢性腎病(CKD)以及其他復雜腎臟病癥的有效性,而且展示了其作為非透析、非換腎選擇的巨大潛力。展望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對干細胞生物學理解的不斷深化,我們可以期待這一創新療法將在以下幾個方面繼續發展:
- 個性化醫療:基于每位患者的獨特基因背景、疾病狀況及反應特征定制化的干細胞治療方案將成為可能。這將確保每一位接受治療的患者都能獲得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最大化療效的同時最小化潛在風險。
- 機制解析與優化:深入探究干細胞如何通過旁分泌信號傳導、免疫調節以及直接組織整合等多重機制發揮作用,有助于開發更加精準有效的治療策略。例如,研究發現間充質干細胞(MSCs)可以通過抑制炎癥反應、促進血管新生、減輕纖維化進程等方式來修復受損腎臟組織。
- 臨床應用擴展:目前已有超過30項針對不同類型的腎臟疾病的I/II期臨床試驗注冊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數據庫中6,而在中國知網上也有86項相關臨床研究記錄。隨著更多高質量臨床數據的積累,干細胞療法的應用范圍將進一步擴大,并逐步進入常規臨床實踐。
- 政策支持與行業規范:政府出臺的一系列鼓勵政策如《“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旨在推動包括干細胞在內的前沿生物技術的發展,同時加強行業監管以保障公共健康安全。此舉不僅促進了科研成果向實際應用轉化的速度,也為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干細胞療法正在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它不僅為腎臟疾病患者提供了除傳統透析或移植之外的新希望,還極大地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在未來幾年里,隨著更多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預計會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從中受益。
結論
總之,干細胞療法作為一種新興且充滿活力的治療方式,在改善腎功能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成就。從早期的基礎研究到如今廣泛開展的人體臨床試驗,大量的證據表明,這種療法不僅能夠有效延緩甚至逆轉某些類型腎臟疾病的進程,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記錄。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傳統的藥物治療、透析或者器官移植,干細胞療法提供了更為根本性的解決方案——即通過激活體內自身的再生能力來恢復受損器官的功能。
相關閱讀:想要了解更多關于干細胞治療腎病的新聞資訊請點擊這里!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