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肌酐值又升高了,這次必須開始透析嗎?”——這是無數慢性腎病患者面對的共同困境。現有藥物雖能延緩腎功能惡化,卻無法逆轉損傷;透析和移植雖可續命,但伴隨感染風險、排斥反應和生存質量下降。究竟有沒有一種療法,能真正延長腎功能的‘穩定期’,讓患者遠離尿毒癥的陰影?
近年來,干細胞療法以其獨特的再生修復能力,在臨床試驗中展現出延長腎功能平臺期的潛力,為這一難題提供了新思路。干細胞療法不僅有望通過細胞替代來恢復受損組織的功能,還可能通過調節免疫系統、促進內源性修復機制等方式發揮更廣泛的作用。然而,干細胞療法能否真正實現腎病患者所期望的長期腎功能穩定?接下來,我們將通過一系列真實案例深入探討干細胞療法在維持改善腎病患者腎功能方面的實際效果及其對未來治療方向的影響。

干細胞療法能否長期穩定腎病腎功能?103例患者8年數據揭秘
一、干細胞穩定腎病患者腎功能的作用機制
干細胞療法在穩定腎病患者腎功能方面的作用機制是多方面的:
1.細胞替代作用:干細胞具有分化成多種類型細胞的能力。對于腎臟疾病,間充質干細胞(MSCs)等可以分化成為腎小球系膜細胞、內皮細胞、足細胞以及腎小管上皮細胞,這些細胞對于維持腎臟正常結構和功能至關重要。
2.旁分泌效應:干細胞不僅能夠直接替換受損細胞,還通過釋放一系列生物活性分子如生長因子、細胞因子和其他可溶性因子來促進局部環境的修復和再生。例如,干細胞釋放的某些活性因子可以刺激腎細胞分泌促紅素,有助于緩解患者的貧血狀況。
3.免疫調節:干細胞能夠抑制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這對于減輕炎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腎臟損傷尤為重要。比如,在狼瘡性腎炎中,干細胞移植可以幫助調整免疫系統的平衡,減少對腎臟組織的攻擊。
4.改善微循環與增加血管生成:干細胞還可以促進新血管的形成,改善腎臟局部血液循環,這對于恢復因缺血而受損的腎組織特別重要。
- 詳情請瀏覽:干細胞治療腎臟疾病的6大原理機制,您都了解嗎?
二、臨床研究中的長期療效證據
案例一:20例狼瘡性腎炎患者接受干細胞療法,8年隨訪揭示長期療效
2022年,我國南京軍醫院在國際期刊《狼瘡》上發表了一篇關于《自體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難治性狼瘡性腎炎的長期隨訪——20例患者系列研究》的臨床研究成果。
這項研究聚焦于使用自體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AHSCT)來治療那些對傳統療法反應不佳的難治性狼瘡性腎炎(LN)患者。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20位接受了自體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ASCT)治療的難治性狼瘡性腎炎患者進行了平均長達8年的隨訪。
臨床結果表明:
- 18例患者獲得完全緩解,1例患者獲得部分緩解,1例未緩解患者于12個月開始腹膜透析,1例患者在ASCT前接受短期腎臟替代治療,于移植后84個月開始血液透析。
- 9例患者在隨訪期間復發10次,3例患者接受了利妥昔單抗治療。2例患者完全緩解后在妊娠期間復發,嬰兒Apgar評分分別為9分和10分。 9例患者復發后均接受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療,并再次起效。
- 10年總生存率、10年無病生存率及10年腎臟生存率分別為100%、35%及90%。復發率為45%。并發癥包括細胞減少、感染、B型胰島素抵抗綜合征及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癥。
- 具體來說,這些患者的腎功能指標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這表明干細胞療法不僅能夠在短期內帶來積極的效果,而且這種改善是可以長期維持的。
- 此外,研究還指出,通過AHSCT治療后,多數患者的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活動指數下降,整體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綜上所述,這項研究表明,對于難治性狼瘡性腎炎患者,干細胞移植不僅能帶來長期穩定的腎功能改善效果,還能有效管理患者的系統性紅斑狼瘡癥狀,為這類患者提供了一個極具潛力的新治療選擇。
案例二:3年隨訪顯示個性化干預結合干細胞移植顯著改善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功能
2023年,河北三甲醫院發表了一篇關于《個性化干預配合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腎病的效果》的臨床研究成果。該院在2019年到2021年3年時間中進行治療隨訪了糖尿病腎病患者82例。

研究結果表明:
- 治療后,2組FPG水平明顯降低,且觀察組FPG水平較對照組明顯降低;
- 治療后,2組BUN、SCr水平明顯降低,觀察組BUN、SCr水平較對照組降低更明顯。
-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MDA、AOPPs顯著低于對照組,SOD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
- 干預后,觀察組生理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
結論::糖尿病腎病患者實施個性化干預配合干細胞移植治療,能夠長期穩定改善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腎功能。
案例三: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慢性腎病,長達五年的積極變化記錄
2024年,我國科研人員在期刊《疾病與健康研究最新更新》上發表了一篇關于《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慢性腎病(腎衰竭和多次發作的腎結石)》并且進行了長達5年隨訪的臨床病例報告。
這份報告特別關注了一位58歲男性慢性腎病患者的治療經歷,該患者有高血壓病史,并且存在雙下肢慢性點狀水腫的問題,自2013年以來每3-4個月會復發一次腎結石,伴有嚴重的左右兩側及背部交替痙攣,并向腹股溝和尿道放射的癥狀。

在治療前,患者的估計腎小球濾過率(eGFR)、血尿素氮(BUN)以及血清肌酐水平均顯示其腎功能處于下降狀態,提示可能存在慢性腎臟病(CKD)第3期的發展風險。
治療后在隨后長達五年的隨訪期內,患者的腎功能得到了顯著改善,具體表現為:
- 血清肌酐也從1.44mg/dL降低至0.88mg/dL,回到了更健康的水平。
- 腎結石未再復發;
- 雙下肢點狀水腫消失;
- 腎小球濾過率從最初的50mL/min(屬于中度CKD)恢復到了87mL/min,接近正常范圍;
- 血尿素氮從29.0mg/dL降至22.0mg/dL;
結果表明,間充質干細胞不僅能夠安全地應用于人體,而且能夠穩定慢性腎病患者的腎臟功能指標。
三、與傳統治療的對比:從 “對癥控制” 到 “根源修復”
傳統治療方法主要側重于控制癥狀,而干細胞療法則旨在針對疾病的根本發病機制進行干預。以IgA腎病為例,采用傳統治療方案的患者,其腎功能保持穩定的中位時間為3.5年;相比之下,接受干細胞治療的患者這一時間延長至6.1年。此外,干細胞治療不僅在延緩腎功能衰退方面表現出顯著優勢,患者的總體生活質量評分也提高了40%。
詳情請瀏覽:再生醫學vs藥理干預:干細胞與藥物在腎病治療中的療效對比
未來展望
優化治療方案:需明確最佳細胞劑量、輸注頻次。部分研究顯示,高劑量干細胞(≥1×107 cells/kg)延緩腎功能下降更優。這提示我們,在制定個性化治療計劃時,應考慮個體差異并精確調整干細胞劑量,以期達到最優治療效果。
療效異質性:盡管干細胞療法展現出巨大潛力,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獲得相同的積極反應。少數患者對干細胞治療的響應不佳,這可能與他們的基礎疾病狀況(例如晚期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或細胞活性損失有關。因此,理解這些變量如何影響治療效果對于提高整體療效至關重要。
聯合治療探索:干細胞與藥物(如 SGLT2 抑制劑)聯合應用或進一步延長腎功能穩定時間。如聯合達格列凈治療糖尿病腎病,腎功能穩定時間較單一治療延長 2.3 年。
結語
綜上所述,干細胞療法作為一種創新的治療策略,是可以長期維持腎病患者腎功能方面穩定的。然而,要實現這一療法的最大效益,還需要克服諸多技術和臨床實踐上的挑戰。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技術的進步,相信干細胞療法將在未來為更多的腎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選擇,并幫助他們實現腎功能的長期穩定。
參控資料:
Yang L, Ren G, Chen W, et al. Long-term follow-up of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refractory lupus nephritis—a series study of 20 patients. Lupus. 2022;31(13):1586-1594. doi:10.1177/09612033221126848
李西園,胡海燕,高大維.個性化干預配合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腎病的效果[J].河北醫藥,2023,45(01):105-107.
Wang, S. G. ., Wang, S. M. ., Hsu, M. C. ., & Wang, F. N. . (2024).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Renal Failure and Multiple Episodes of Nephrolithiasis): A Case Report. Recent Updates in Disease and Health Research Vol. 4, 19–25. https://doi.org/10.9734/bpi/rudhr/v4/7241B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