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在使用藥物和腎臟替代療法管理慢性腎臟病 (CKD) 方面取得了進展,但CKD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健康問題。腎臟的再生能力有限,通常無法有效防止纖維化的進展。不幸的是,目前可用的藥物無法阻止慢性腎病中的組織損傷。
因此,慢性腎臟病最終可能發展為終末期腎病,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已經做出很多努力來確定新療法以延緩CKD中的腎損傷。在這些努力中,間充質干細胞 (MSC) 因其潛在的治療效果而備受關注,這些細胞在幾年前就與腎臟疾病有關。間充質干細胞在治療慢性腎病方面的有效性,已在臨床前模型和系統評價數據中得到廣泛研究,表明結果很有希望。
間充質干細胞在治療慢性腎臟病中的應用

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慢性腎病的機制
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慢性腎病的潛力由多種機制介導,例如通過分泌調節性細胞因子的免疫調節作用、激活調節性免疫細胞,以及通過分泌抗凋亡、抗纖維化和上調腎細胞因子來增加細胞修復的能力。發育標記以及 (圖1)。據推測,MSCs的這些多重功能導致了各種腎臟疾病模型的多方面策略。

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慢性腎病的臨床試驗
在腎臟研究和臨床實踐一期中,Villanueva等人評估了注射自體脂肪組織來源的MSCs (AT-MSCs) 治療CKD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他們將AT-MSCs靜脈輸注給6名CKD患者,劑量為1×106/kg。該劑量是以前研究中最常用的劑量,并證明與不良事件無關。估計腎小球濾過率 (eGFR),通過腎臟疾病飲食改良法評估,公式為 20-40mL/min/1.73m2。
每位患者的CKD病因各不相同;
- 1) 局灶性和節段性腎小球硬化,
- 2) 免疫球蛋白A腎病,
- 3) 急性腎損傷后RIFLEL期,
- 4) 由干燥病引起的腎小管間質性慢性腎炎,
- 5) 腎發育不良,
- 6) 高血壓性腎小球硬化。在入組前和研究期間,所有患者均接受藥物治療,包括腎素-血管緊張素阻滯劑。
結果,在1年的隨訪期間,所有患者均未檢測到不良反應,并且在輸注間充質干細胞后估計腎小球濾過率有顯著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患者中檢測到尿蛋白排泄的顯著改善。
干細胞治療慢性腎病的臨床案例
2019年12月,一名50歲的男性在用阿奇霉素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現了持續的雙側腰部疼痛、不適和腹瀉。
他于2020年1月在美國就醫。實驗室分析顯示肌酐水平(6.2毫克/分升)、c反應蛋白(74毫克/升)和鉀(6.4毫摩爾/升)升高。進一步檢查包括腎活檢發現低IgA腎病。該患者進行了數輪血液透析和環孢霉素治療,以及肺水腫和高血壓危象的治療。穩定后,患者出院時肌酐水平為3.0 mg/dL。

2020年3月,患者前往巴拿馬干細胞研究所接受間充質干細胞(hUC-MSCs)治療。
該患者在3天內接受了總計1.2億個單位的間充質干細胞靜脈注射。在治療后一個月、兩個月和六個月對患者進行了隨訪。
患者對hUC-MSCs的輸注耐受性良好。在給藥期間或之后或任何隨訪中未報告任何不良事件。在1個月隨訪時,患者的血壓降至130/80 mmHg。他報告說感覺“好多了”。在2個月隨訪時,血液檢查顯示血紅蛋白為15.3 g/dL,HCT為44.4%,他的肌酐水平已經下降到1.03mg/dL。(肌酐正常????值:0.6 to 1.2mg/dL )????
在6個月隨訪時,患者顯示血壓讀數正常(120/80 mmHg)。肌酐水平保持在1.0毫克/分升?;颊邎蟾娣Q,由于血壓改善,他不再服用硝苯地平。
在使用hUC-MSC后的幾個月中,患者經歷了顯著且持續的改善。這種改善在hUC-MSC治療后的6個月隨訪中得以持續。
間充質干細胞的抗炎和自身免疫調節特性,起到改善了引發IgA腎病發作導致的異常免疫反應的作用。同時,?間充質干細胞的血管生成和再生特性,也對腎衰竭后的腎臟損傷起到再生修復的作用。
綜上所述,干細胞移植臨床試驗證實了干細胞治療慢性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過MSCs的干預調節可改善腎纖維化,提高腎功能,為慢性腎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新方法。
目前很少有臨床試驗調查間充質干細胞在治療各種類型慢性腎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治療潛力。大多數試驗都是I期或II期研究,在患者數量和研究設計方面都有局限性(表1)。

考慮到生產合格的間充質干細胞所需的復雜過程和昂貴的基礎設施,很難進行大規模、精心設計的臨床試驗。許多試驗,包括這項研究,一致表明間充質干細胞可能具有潛力,作為一種新的治療策略,與標準藥物療法相結合。間充質干細胞要成為慢性腎病患者廣泛接受的治療選擇,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慢性腎病需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應建立間充質干細胞的最佳劑量和輸注方法。與動物模型不同,人類應考慮采用非侵入性輸液方法。這就是為什么在以前的臨床試驗中最常使用外周靜脈注射的原因。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很大一部分輸注的 MSCs在體內循環過程中可能會在肺或脾臟中被去除。因此,如果輸注低劑量的MSCs,我們不能期望獲得足夠的治療效果,因為只有少量MSCs可以到達腎臟。同時,可以關聯高劑量的MSCs。在這方面,應根據輸注方法確定最佳細胞數范圍。
其次,輸注后維持間充質干細胞的治療潛力也是一個重要問題。由于低氧、炎癥和自由基等不良微環境,注射后MSC的有效性會降低。因此,在治療前提高MSCs的質量將是基于MSCs治療的創新策略。
第三,必須討論間充質干細胞的來源。MSC的生成有三種可用來源;脂肪組織、臍帶血細胞和骨髓。
結論
總之,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可能會阻止和延緩慢性腎病組織損傷的進展,并且已在臨床前研究中得到廣泛研究。如果能夠在大規模臨床試驗中評估這些有益效果,以及最佳細胞劑量和注射方法,間充質干細胞的來源能夠標準化,間充質干細胞將被接受為治療慢性腎病提供新療法。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