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紅斑狼瘡(SLE)俗稱?“紅斑狼瘡”?或?“系統狼瘡”?,是一種常見且可能致命的多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特征是自身耐受功能喪失和自身反應性淋巴細胞激活,導致炎癥和器官損傷,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和腎臟損傷。
據統計,全球每100000人中約有1-8.7例SLE患者,SLE主要影響年輕育齡女性,男女發病比例1:9。該疾病因其復雜性及其進展涉及因素種類繁多(包括遺傳、內源性和環境因素),已成為一種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疾病。

近幾十年來,SLE患者預后雖有所改善,但仍難以徹底改善病情,還會面臨病情復發、藥物毒性、反復感染以及持續炎癥等風險。因此,需探索更有效、毒性更低的治療方法,理想情況下能夠誘導完全緩解和自身耐受。
在此背景下,基于間充質干細胞(MSCs)細胞療法代表了一種有前景且安全的SLE治療策略。學者們發現,MSCs可抑制B細胞激活,防止CD4+T細胞分化為自身反應性T細胞,重編程具有抗炎作用的巨噬細胞,并抑制樹突狀細胞(DC),限制其作為抗原呈遞細胞活性。

此外,MSCs還可通過增強自身反應性細胞的無能過程來誘導特異性耐受,通過抑制抗原呈遞DC成熟、阻斷T細胞受體(TcR)通路和分泌抑制因子,增加細胞凋亡活性以消除它們,并激活調節性T細胞(Tregs)以增強其增殖和耐受性。
這一發現已在多項基礎研究和臨床試驗中得到證實,近期,有學者在《CYTOTHERAPY》發表了一項關于SLE的I-II期臨床試驗,試驗結果顯示,8名患者單次UC-MSCs治療后,7例臨床癥狀持續改善超過1年。

患者資料:該研究共納入8例(7例女性)SLE患者,平均年齡35歲,平均病程12年,研究者總體評價(PGA)為2分,SELENA-SEL疾病活動指數2000(SLEDAI-2K)評分為11.5,不列顛群島狼瘡評估組(BILAG)評分中達到A級有50%、B級38%、C級12%,國際狼瘡研究臨床協作組-美國風濕病學會(SLICC-ACR)評分為1.5。
方 法:獲得知情同意后,所有患者在3個月內至少接受2種以上免疫抑制療法,包括每日6毫克潑尼松,持續28天,并接受單次UC-MSCs輸注治療,劑量為2或4*106/kg(5例接受2*106/kg,3例接受4*106/kg)。

評 估:主要終點是UC-MSCs輸注后10天內治療相關嚴重不良事件(SAE,≥3級)發生率,次要終點是輸注后1個月及1年內每季度所有不良事件(AE)、臨床反應、健康相關生活質量(HrQol)和免疫反應。
結果:①安全性分析:輸注后10天內,2名患者出現了3例輸注相關的不良事件(AE),其中2例為1級,1例為2級。在12.4個月(最短9.6月,最長13月)隨訪其內,沒有發生治療相關SAE。

②臨床反應情況:UC-MSCs輸注后3個月,7名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改善(見表1),并且這種改善持續超過1年,其中2例患者在12個月時出現了顯著的臨床反應,1例患者在3個月時重新產生了供體特異性抗HLA抗體。
盡管循環T細胞、B細胞、NK細胞和單核細胞未被UC-MSCs改變,但第1個月時,CD24hi、CD38hi、過渡細胞和CD27pos、CD38neg/lo、CD24hi、記憶B細胞(即調節性B細胞亞群)頻率顯著且暫時增加。
總 結:上述試驗結果表明,單次UC-MSCs治療SLE是安全有效的,8名重度SLE患者經UC-MSCs治療后,7名患者表現出了1年以上的臨床改善,并且沒有出現嚴重不良事件。該研究雖取得積極結果,未來仍需進行更多安慰劑對照試驗,以驗證其臨床療效效性,并探討B細胞改造在臨床益處中的作用。
參考資料:
【1】Julia Barbado.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ay be able to induce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Biomedical Journal 47 (2024) 100724.
【2】D. Farge et al.ALLOGENEIC UMBILICAL-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MSC(UC) AS TREATMENT FOR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SAFETY AND EARLY CLINICAL/BIOLOGICAL RESULTS FROM A PHASE I-II PROOF-OF-CONCEPT CLINICAL STUDY.doi:10.1016/j.jcyt.2024.03.076.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