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神經由視網膜神經節細胞(RGC)軸突組成,視神經功能障礙和視力喪失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壓迫、缺血、炎癥、創傷以及遺傳性神經元疾病和線粒體疾病等。RGC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損失后不可逆。
在發現RGC死亡主要是由其微環境中神經營養因子減少引起后,人們提出通過外源性補充來提高RGC存活率,但由于血視網膜屏障和其它可能因素使這些營養因子難以充分到達視網膜,因此需要口服大劑量補充劑和局部使用眼藥水。
有學者嘗試通過這種方式,將神經營養因子直接注射到玻璃體中,結果證實這種方式有一定益處,特別是與緩釋制劑組合,但這種方法需要長時間頻繁注射,并且由于其費用高、不便和感染風險等因素,結果并不理想。
多項實驗研究表明,干細胞在視神經疾病中具有神經保護作用,將其注射到玻璃體內后,可通過分泌多種神經營養因子、基因修飾、免疫調節、分化為神經元等作用機制,顯著提高RGC存活率。
臨床前研究取得成功后,學者們進行了多項人體試驗。在一項關于視神經萎縮1/2期臨床試驗中,4例患者植入脂肪來源間充質干細胞(AD-MSCs)后6個月,視力提升了1倍以上,視野和多焦視網膜電圖(mfERG(視網膜功能評估))顯示明顯改善,脈絡膜厚度增加。
患者1:一名52歲男性,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接受了雙側全視網膜氬激光光凝術,在過去2年中一直患有進行性視力喪失,AD-MSCs治療前右眼視力10/200,左眼視力2英尺(約0.6米)處的手部運動(HM),雙眼視神經蒼白,視野檢查顯示雙眼中央島狀結構,左眼較小,mfERG顯示雙眼振幅降低,OCT和RNFL均顯示雙眼黃斑、脈絡膜和神經纖維層變薄。
患者左眼接受AD-MSCs治療,6個月后視力提高至2米處數手指(CF)水平,視野中央島狀結構擴大,如圖1所示,左眼mfERG顯示改善(圖2),脈絡膜厚度從273μm增加至318μm(圖3),黃斑厚度和RNFL沒有變化。



患者2:一名34歲女性,在飲用無品牌酒精后突發雙側視力喪失,甲醇中毒6個月后,她接受了全身和神經系統檢查,檢查結果均正常,但視力僅為光感,雙眼視神經萎縮,雙眼視野未見異常。
患者左眼接受AD-MSCs治療,6個月后視力增加到2英尺的HM,視野顯示中央小島,黃斑厚度、RNFL和FFA保持不變,mfERG顯示改善,脈絡膜厚度從223 μm增加到292μm。未經治療右眼沒有改善。
患者3:一名61歲男性,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接受了雙側全視網膜氬激光光凝術,一次飲用無品牌酒精后,出現雙側進行性視力障礙,AD-MSCs治療右眼1 m視力為HM,左眼視力為10/200,視野顯示雙側中央島,右眼較小,mfERG顯示雙眼振幅降低,OCT和RNFL均顯示雙眼黃斑和神經纖維層變薄。
患者左眼接受AD-MSCs治療,6個月后視力增加至2米處CF,視野顯示中央島擴大,黃斑厚度、RNFL和FFA保持不變,mfERG顯示改善,脈絡膜厚度從208 μm增加到270 μm。未經治療右眼沒有改善。
患者4:一名36歲女性,患有假性腦瘤,AD-MSCs治療前,雙眼視力為1 m處的HM,視盤蒼白,視野計顯示雙側中央島,左眼較小,mfERG顯示雙眼振幅降低,OCT和RNFL測量均顯示雙眼黃斑和神經纖維層變薄。

患者左眼接受干細胞治療,6個月后視力增加至2米處CF,視野中央島擴大,黃斑厚度、RNFL和FFA保持不變,mfERG顯示改善,脈絡膜厚度從261μm增加到290μm。未經治療右眼在所有檢查中保持不變。
4名患者在AD-MSC治療后,未出現并發癥,眼底熒光血管造影(FFA)檢查均未發現病變(圖5),未經治療的右眼在所有檢查中均出現惡化跡象。
總 結:上述試驗結果表明,基于干細胞的治療方案在目前沒有治愈性療法的視神經疾病中顯示出了有希望結果。相信在不久將來,干細胞療法會在退行性視網膜和視神經疾病的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
參考資料:
Ayse Oner et al.Six-month results of suprachoroidal 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optic atrophy: a phase 1/2 study.10.1007/s10792-019-01141-5.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