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約80萬頭頸癌患者中,高達70%-80%因放療導致口干癥,干細胞治療為這一難治性并發癥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口干癥是一種由唾液腺分泌減少導致的常見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口干癥的因素多樣,藥物副作用是常見病因,其次是放療和各種慢性自身免疫綜合征。在頭頸癌放療患者中,口干癥具有較高患病率,放射治療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會對唾液腺造成不可逆損傷,導致唾液分泌減少。
2年隨訪|干細胞治療口干癥效果顯著:唾液流速提升95%,癥狀持續減輕
近年進行的首項放射性口干癥長期臨床試驗顯示,脂肪干細胞(ASCs)治療2年后,患者非刺激全唾液流速增加95%,口干癥問卷總分顯著下降,為這一難治性疾病帶來了新的治療希望。

01 口干癥的臨床負擔與治療困境
口干癥不僅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導致咀嚼、吞咽和言語困難,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嚴重并發癥:
短期影響:口腔不適和灼痛感,味覺障礙,咀嚼和吞咽困難,言語障礙。
長期并發癥:齲齒發病率顯著增加,口腔感染風險升高,營養攝入障礙,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風險。
傳統治療方法包括唾液替代品、唾液刺激劑和藥物治療,但效果有限且往往伴有副作用,難以滿足臨床需求。

02 干細胞治療口干癥的理論基礎
動物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MSCs)具有修復輻射損傷組織的巨大潛力。其作用機制包括:
多向分化能力:分化為唾液腺上皮細胞,促進腺體結構修復和再生。
旁分泌效應:分泌多種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促進血管生成,改善局部微環境,調節免疫反應,減輕炎癥。
歸巢效應:定向遷移至損傷部位,整合到受損組織中促進修復。
03 研究設計與方法
患者篩選:共30例患者被納入該研究,并以1:1比例隨機分配至ASCs治療組或安慰劑組,患者平均年齡59.3歲,男性占比63%,女性占比37%,這些患者均有癌癥病史。
方 法:從患者脂肪抽吸物中提取出ASCs后,將其懸浮于等滲氯化鈉(0.9 mg/mL)和1%人血白蛋白(HA)中培養擴增約2周。安慰劑由等滲氯化鈉和1% HA組成。在超聲引導下,患者每個頜下腺分別注射1 mL的ASCs或安慰劑,治療完成后,患者需接受至少2年隨訪。
04 優異的安全性表現
長期隨訪結果顯示,干細胞治療安全性良好:
- 治療組和安慰劑組均未出現與治療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
- 無感染、口腔不適或持續疼痛等不良反應
- MRI掃描未觀察到唾液腺疾病結構變化
- 唾液腺體積無顯著差異
這些發現為ASCs治療放射性口干癥的臨床應用提供了重要的安全性證據。
05 唾液分泌功能顯著改善
非刺激全唾液流速:
- 治療組增加至0.20ml/min,相對于基線增長95%
- 安慰劑組為0.16ml/min,相對于基線僅增長33%
- 治療組相對增長軌跡顯著高于安慰劑組
刺激性全唾液流速:
- 治療組為1.13(±0.09)ml/min
- 安慰劑組為1.16(±0.09)ml/min
- 兩組分別增加了28%和27%
唾液流速的改善表明ASCs治療能夠有效促進唾液腺功能恢復,提高唾液分泌能力。

06 臨床癥狀明顯緩解
口干癥狀改善結果:(分數越高表示癥狀越重)在長期隨訪期間,患者報告的口干癥癥狀顯著減輕(圖2C),治療組和安慰劑組XQ總分從基線的51分和49分分別下降至35分和45.1分,組間相比有顯著差異。
視覺模擬量表(VAS)評估:此外,還觀察了視覺模擬量表(VAS)中涵蓋口渴水平項目,組間顯示出具有統計學上的差異,在治療組中,口渴水平為29,而安慰劑組為54,ASCs組治療效果明顯更佳。
癥狀的顯著減輕直接反映了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這對于長期遭受口干癥困擾的患者具有重要意義。
07 研究意義與臨床價值
這項研究具有重要的創新價值和臨床意義:
研究創新:首項ASCs治療人類放射誘導性唾液腺損傷的長期隨訪研究,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設計,證據等級高,隨訪時間長達2年,提供長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
臨床價值:證明腺體內注射自體ASCs的安全性,顯示唾液分泌功能的顯著改善,證實臨床癥狀的持續減輕,為放射性口干癥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總結
這項首次針對自體ASCs治療人類放射誘導性唾液腺損傷的長期隨訪研究表明,腺體內注射自體ASCs安全有效,能顯著提高非刺激性唾液流速(提升95%)并減輕口干癥狀。
隨著進一步研究的深入,干細胞治療有望成為放射性口干癥的重要治療選擇,特別是對于那些傳統治療效果有限的患者。該研究為再生醫學在放射損傷修復領域的應用提供了重要證據。
參考資料:
Charlotte Duch Lynggaard et al.Long-term Safety of Treatment with Autologo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Patients with Radiation-Induced Xerostomia: Primary Results of the MESRIX Phase I/II Randomized TrialClin Cancer Res 2022;28:2890–7.10.1158/1078-0432.CCR-21-4520.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