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65歲以上人群老年衰弱患病率高達25%,干細胞療法為這一老年綜合征提供了創新性治療選擇。
老年衰弱是老齡化過程中常見的老年綜合征,表現為多個系統生理儲備減少,導致人體對壓力源的脆弱性增加。其典型癥狀包括體重突然減輕、疲憊感、行走速度慢、握力低下和身體機能下降等,顯著增加住院、殘疾和死亡風險。

隨著全球老齡化進程加速,65歲以上人群的老年衰弱患病率已從3.9%大幅上升至25%,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挑戰。近年來研究發現,人體內源性干細胞的再生和分化能力隨年齡增長而下降,導致體內平衡受損和器官功能減退。因此,干細胞療法有望成為治療老年衰弱的新途徑。
Golpanian和Tompkins 等人分別進行了一項老年衰弱I期和II期臨床試驗,兩項試驗都使用人同種異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療法,術后均顯示出有益證據,即BM-MSCs療法改善了老年衰弱患者功能并減少全身性炎癥。
干細胞干預老年衰弱:15例患者經兩次輸注,生活質量、體能及炎癥指標均獲改善
基于現有證據, 有學者開展了一項關于老年衰弱患者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試驗結果顯示,15例患者經兩次UC-MSCs治療后,研究人員在改善生活質量、體能表現和減少慢性炎癥方面觀察到了積極改善效果。

01 老年衰弱的全球挑戰
老年衰弱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綜合征,其臨床特征包括:
- 體重無故突然減輕
- 自我報告疲憊感
- 行走速度明顯減慢
- 握力顯著降低
- 身體機能全面下降
這些癥狀不僅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更會增加住院率、致殘率和死亡率。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加劇,老年衰弱已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給醫療系統和社會經濟帶來沉重負擔。
02 干細胞治療的理論基礎
研究表明,人體內源性干細胞的再生和分化能力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下降:
- 內源性干細胞耗竭和損耗
- 導致體內平衡機制受損
- 器官功能逐步下降
- 全身性炎癥水平升高
基于這些發現,科學家提出干細胞療法可能成為老年衰弱的新型治療途徑。臨床前研究和早期臨床試驗已經顯示,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能夠改善老年衰弱患者的功能狀態并減少全身性炎癥。
03 研究設計與方法
這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共招募了30名受試者:
分組情況:
- 按1:1比例隨機分配至治療組或安慰劑組
- 治療組:15名患者(男性5名,女性10名),平均年齡67.27±5.23歲
- 安慰劑組:15名患者(男性7名,女性8名),平均年齡69.27±5.02歲
治療方法:
- 治療組在第1天和第30天接受兩次UC-MSCs輸注(1×10?/kg)
- 安慰劑組以相同程序接受等量0.9%生理鹽水
- 兩組均采用靜脈輸注方式
- 隨訪時間為6個月

04 優異的安全性表現
安全性結果:
- 6個月隨訪期間未觀察到嚴重不良事件
- 安慰劑組有2名患者出現背部疼痛和下肢水腫
- MSCs組有1名患者出現短暫頭暈癥狀
- 所有不良事件均為短暫出現,被認為與治療無關
優異的安全性特征為UC-MSCs治療老年衰弱的臨床應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05 生活質量顯著提升
身體成分評分(PCS)變化:與基線相比,MSCs組的PCS在1周后開始改善(+75.53 ± 23.02),并持續至1個月(+ 97.27 ± 23.02)和6個月(+ 96.41 ± 24.70)。MSCs組從基線到6個月的PCS變化顯著大于安慰劑組(圖3A)。
心理綜合評分(MCS)變化:在MSCs組中觀察到MCS有所增強,MCS從基線287.81±72.44顯著增加到6個月時的365.29±19.81,但與安慰劑組相比沒有統計學意義顯著差異(圖3B)。
生活質量(EQ-VAS)評分變化:EQ-VAS是個人感知生活質量指標。與安慰劑組相比,MSCs組在2個月隨訪時EQ-VAS評分明顯提高,并且這種改善一直持續到隨訪結束,與基線相比顯著改善,1個月時組平均值為79.67±10.77,6個月結束時為82.92±8.38(圖3C)。

06 睡眠質量明顯改善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變化:與安慰劑組相比,MSCs組在移植后1周PSQI評分明顯下降,表明患者睡眠質量得到改善,這種改善一直保持到第3個月,6個月時PSQI評分略有回升,但仍低于基線水平。安慰劑組沒有任何改善(圖3D)。
睡眠質量的改善對老年衰弱患者的整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07 身體功能全面增強
計時起立行走測試(TUG)改善:從初次就診到所有隨訪點,MSCs組均觀察到更大的TUG改善(圖4A)。
4米步行測試(4MWT)改善:6個月時,MSCs組患者的4MWT有顯著改善,表明行走能力得到增強(圖4B)。
握力測試改善:MSCs組握力顯著增加,反映上肢力量改善(圖4C)。
五次坐起測試(FTSST)結果:兩組患者未發現統計學顯著差異,但MSCs組在移植后1周FTSST時間略有下降并保持到隨訪結束(圖4D)。

08 炎癥指標顯著下降
研究表明,炎癥細胞因子的表達與老年衰弱密切相關:
炎癥指標改善:
- 連續監測了兩組患者血清中的促炎細胞因子
- 6個月時,MSCs組患者TNF-α和IL-17顯著下降
- 未觀察到IL-8和IFN-γ顯著下降
炎癥指標的改善為干細胞治療老年衰弱的作用機制提供了重要線索,表明UC-MSCs可能通過調節免疫系統和減少慢性炎癥來發揮治療作用。

09 研究意義與臨床價值
這項研究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治療創新:首次采用UC-MSCs治療老年衰弱的隨機雙盲對照試驗,證明多次輸注的治療策略的有效性,為老年衰弱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多重獲益:改善身體功能和體能表現,提高生活質量和睡眠質量,降低慢性炎癥水平,安全性良好,耐受性高。
機制探索:發現TNF-α和IL-17的顯著下降,為干細胞治療改善老年衰弱的作用機制研究提供方向。
總結
這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表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老年衰弱安全有效,能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體能表現和炎癥指標,且安全性良好。
隨著進一步研究的深入,干細胞治療有望成為老年衰弱綜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對于那些傳統干預效果有限的患者。該研究為再生醫學在老年健康領域的應用提供了重要證據。
參考文獻:
【1】Schulman IH, Balkan W, Hare JM.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for aging frailty. Front Nutr. 2018;5:108.
【2】Golpanian S, DiFede DL, Khan A, Schulman IH, Landin AM, Tompkins BA, et al. Allogeneic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 infusions for aging frailty.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17;72(11):1505–12.
【3】Tompkins BA, DiFede DL, Khan A, Landin AM, Schulman IH, Pujol MV, et al. Allogene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meliorate aging frailty: a phase II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17;72(11):1513–22.
【4】Yingqian Zhu et al.Safety and efcacy of umbilical cord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ging frailty: a phase I/II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 (2024) 15:122.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