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和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的發(fā)病率在現(xiàn)代社會逐漸增加,但仍然沒有足夠有效的治療方法。干細胞是可以復制(自我更新)和分化進入人體的細胞,在基礎研究中顯示出重要意義,同時醫(yī)生也將其用于臨床試驗以確定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現(xiàn)有臨床試驗主要針對中老年腦卒中或帕金森病患者(多為40-80歲),主要涉及經(jīng)靜脈和殼核注射間充質干細胞和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干細胞治療后患者的神經(jīng)和運動功能得到恢復,在3個月至5年的隨訪期間發(fā)現(xiàn)安全性良好。

近期,中國瀘州西南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澳門大學中華醫(yī)學研究院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在《Wiley Online Library》國際期刊雜志發(fā)表了一篇《干細胞治療腦卒中及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臨床試驗研究進展》的文章,文章回顧中風、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所有臨床試驗和最新進展,希望未來干細胞療法應用于臨床,達到有效治療率,造福患者。
本期重點回顧干細胞治療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的的臨床試驗研究進展。

簡介:干細胞是具有細胞增殖和潛能的細胞,在再生醫(yī)學中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這些細胞具有兩個特性,即通過多次細胞生長和細胞分裂循環(huán)自我更新的能力,同時保持未分化狀態(tài),以及在生命過程中分化為特殊細胞類型的能力。就效力而言,目前正在研究五種類型:全能或全能、多能、多能、寡能和單能細胞。
目前,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干細胞療法顯示出巨大的潛力。最近的研究發(fā)現(xiàn), BDNF修飾的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 (hUC-MSC) 衍生的多巴胺能樣神經(jīng)元的移植改善了帕金森病 (PD) 大鼠的阿撲嗎啡誘導的旋轉行為。
在此,我們就目前干細胞在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阿爾茨海默病[AD]、PD)中的臨床試驗進行綜述,介紹臨床試驗的進展,指導未來臨床研究和臨床的方向。以及尋找預防、治療或診斷疾病的改進方法。
文獻檢索:文章四部分的檢索情況如下,文獻檢索來源為PubMed,各篇文類型限定為“臨床試驗”(表1)。
表 1. 文獻檢索與選擇。

干細胞治療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的臨床試驗
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有很多,如亨廷頓舞蹈病、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運動神經(jīng)元病等。這里選取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這兩種疾病作為代表,對目前干細胞臨床試驗的應用進行討論和總結。
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的臨床試驗:有9篇與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相關的有效文章。我們閱讀文章并提取臨床試驗的階段、細胞干預、劑量、輸注部位、試驗數(shù)量(對照數(shù)量)、主要結果、安全性和年份作為下面的標題列表(表4)。
表4: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病 (PD) 的臨床試驗總結。
| 細胞 | 劑量 | 地點 | 試驗次數(shù)(對照) | 階段 | 主要成果 | 安全 | 年 |
|---|---|---|---|---|---|---|---|
| 同種異體人大 | 2× 106 | 殼核 | 8個 | / | 運動改善和中腦多巴胺能活動增加的趨勢(在 1 年的隨訪中)。觀察到 OFF 條件下 UPDRS III 的改善,以及增強的中腦多巴胺能神經(jīng)傳遞(在 4 年的隨訪中)。 | 安全的 | 2018 |
| 同種異體人大 | 3 × 10 7 | 單側紋狀體 | 21 | / | 癥狀好轉了。 | 安全的 | 2016 |
| 自體間充質干細胞 | 1.02 × 10 8 | 動脈內(顱內) | 5個 | 我 | 運動功能評定量表在所有六個月內都保持穩(wěn)定。 | 不確定 | 2016 |
| 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 | 6 × 10 7 | 側腦室 | 7 | / | 三名患者在統(tǒng)一 PD 評定量表 (UPDRS) 上表現(xiàn)出穩(wěn)步改善,并且發(fā)現(xiàn)癥狀有主觀改善。術后 12-36 個月內未發(fā)生嚴重不良事件。 | 安全的 | 2009年 |
| 自體SVF | 6 × 10 7 | 面部肌肉和鼻腔 | 2個 | / | 注射后運動和非運動癥狀的質量改善,PDQ-39 和 UPDRS 運動評分明顯降低(在 1 年和 5年隨訪時)。 | 不確定 | 2020 |
| 同種異體胚胎多巴胺細胞 | 未提及 | 殼核 | 34 (6) | / | 癥狀顯著改善(隨訪1-2年)。 | 不確定 | 2003年 |
| 同種異體人胚胎多巴胺神經(jīng)元 | 未提及 | 殼核 | 20 (20) | / | 人胚胎多巴胺神經(jīng)元移植在重度 PD 患者中存活下來,并在年輕患者(60 歲或以下)中產(chǎn)生一些臨床益處,但在老年患者中則不然。 | 不確定 | 2001年 |
| 同種異體 hRPE | 1 × 10 6 | 連合后殼核 | 12 | 一/二 | Scale-M 分數(shù)的改善峰值出現(xiàn)在 12 個月,然后在接下來的 24 個月內下降。手術耐受性良好(隨訪 12-36 個月)。 | 安全的 | 2012? |
| 具有超選擇性動脈導管插入術的自體干細胞 | / | 動脈內(顱內) | 50 | / | 統(tǒng)一 PD 評定量表的中位數(shù)改善 51.1%,大多數(shù)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得到改善。沒有發(fā)現(xiàn)腫瘤或中風的跡象(在 4-9 個月的隨訪中)。 | 安全的 | 2010 |
注:階段是指臨床試驗的階段。標題中的劑量是指細胞劑量。如果劑量僅以每千克細胞數(shù)(細胞/千克)表示,則每名患者的細胞劑量重新計算為60千克。安全性判斷標準為患者耐受性良好,隨訪期間無嚴重不良事件發(fā)生。
干細胞移植途徑及劑量:最常用的干預措施是NPC、MSCs和其他包括SVF、胚胎多巴胺細胞、hRPE和超選擇性動脈導管插入的干細胞,其中MSCs、SVF和超選擇性動脈導管插入干細胞可以通過自體移植給藥,而其他細胞通過同種異體移植給藥。移植細胞的劑量比較相近,從最少的1×106個細胞到最多的3×107個細胞,大部分集中在106個數(shù)量級,多為單次移植。
只有一項研究使用兩次單側紋狀體注射3×107NPC每一次間隔7-57個月,是所有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疾病中劑量最大、移植次數(shù)最多的一次,結果安全無明顯副作用。注射部位是殼核、紋狀體、側腦室、動脈內(顱內)、面部肌肉和鼻腔。
使用的量表包括PDQ-39、UPDRS、Hoehn-Yahr和Schwab-England、PSP、統(tǒng)一帕金森病評定量表和QOL。
干細胞移植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改善PD癥狀,或維持運動功能的穩(wěn)定。所有試驗均未發(fā)現(xiàn)嚴重不良事件或副作用,安全性良好,無腫瘤或中風跡象。人類神經(jīng)祖細胞移植后,7名患者中有6名在1年的隨訪中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運動改善和中腦多巴胺能活性增強的趨勢。在4年的隨訪中,發(fā)現(xiàn)未分化的NPCS可以使用立體定向方法安全地輸送到PD患者的殼核,并且中腦多巴胺能神經(jīng)傳遞得到增強。

進行了另外兩項間充質干細胞移植試驗,盡管一種途徑是動脈內移植,另一種是腦室內移植,但兩者均顯示面部表情、步態(tài)和凍結發(fā)作等癥狀都有顯著改善。50名患者的自體干細胞植入和超選擇性動脈導管插入術顯示統(tǒng)一PD評定量表的中位數(shù)改善51.1%,8名患者的左右基底神經(jīng)節(jié)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比率增加。

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人胚胎多巴胺能神經(jīng)元移植在重度PD患者中存活下來,并在較年輕(<60歲)患者中產(chǎn)生了一些臨床益處,但在較年長(>60歲)患者中則沒有,纖維生長和18F-氟多巴胺增加吸收年輕受試者的移植神經(jīng)元。然而,在改善的第一年之后,接受移植的患者中有15%經(jīng)歷了復發(fā)性肌張力障礙和運動障礙。
兩年后,作者進行了胚胎多巴胺細胞殼核移植的第二次臨床試驗,結果表明細胞移植治療組患者的癥狀明顯改善,但34名移植者中有4名在顯著臨床改善后出現(xiàn)繼發(fā)性運動障礙1-2年。我們需要警惕這個年齡界限與治療獲益之間的關系。在未來的試驗中,我們應該擴大樣本,仔細探索影響臨床療效的其他因素,以揚長避短,造福大眾。
截止2023年4月,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的最大臨床試驗注冊庫clinicaltrials.gov網(wǎng)站上注冊的有關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的臨床研究項目有29項。

其中在中國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試驗有七項。

表5:干細胞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試驗總結。
| 細胞 | 劑量 | 地點 | 試驗次數(shù)(對照) | 階段 | 主要成果 | 安全 | 年 |
|---|---|---|---|---|---|---|---|
| 自體 hUCB-MSC | 1 × 10 7 (6)/3 × 10 7 (3) | 側腦室 | 9 | Ⅰ/Ⅱa | 最常見的不良事件是發(fā)燒、頭痛、惡心和嘔吐,其中三項是嚴重的不良事件(隨訪 3 個月)。沒有發(fā)生進一步的嚴重不良事件(隨訪 36 個月)。 | 不安全 | 2021 |
| 腦脊液 | 600微克 | 未提及 | 5(3) | Ⅱa | 平均配對關聯(lián)學習顯著改善,腦脊液淀粉樣蛋白-β1-42 水平無顯著差異。 | 安全的 | 2012 |
目前,干細胞治療人類AD的臨床試驗數(shù)量較少,差距較大。
Hee Jin Kim在9名患有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氏癡呆癥的患者中進行了I期臨床試驗。給藥前4周,將Ommaya儲液器植入患者的右側腦室。六名患者接受了高劑量的hucB-Mscs(所有患者3.0× 107個細胞/2 mL,一式三份注射,間隔4周)。3個月的隨訪顯示,有3起被認為是研究產(chǎn)品引起的嚴重不良反應,其他不良反應如發(fā)熱、頭痛等均在36小時內得到解決。在進一步的36個月隨訪中,沒有觀察到進一步的嚴重不良事件。

Juan Sanchez-Ramos進行了一項雙盲、安慰劑對照、交叉設計,將G-CSF給予8名輕度至中度AD患者5天。沒有發(fā)現(xiàn)嚴重的不良事件,最常見的副作用是短暫的白細胞增加、肌痛和彌漫性疼痛。
結果表明,平均配對關聯(lián)學習顯著提高。在G-CSF治療和安慰劑治療2周之間,腦脊液淀粉樣蛋白-β1-42水平?jīng)]有顯著差異。此外,Maler發(fā)現(xiàn)早期阿爾茨海默氏癡呆與年齡、腦脊液β-淀粉樣蛋白 (Abeta) 1-42和Abeta42/40比率顯著相關,獲得的數(shù)據(jù)表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再生造血支持是AD早期不足。
截止2023年4月,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的最大臨床試驗注冊庫clinicaltrials.gov網(wǎng)站上注冊的有關干細胞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研究項目有21項。

其中在中國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試驗有3項。

總結與展望
現(xiàn)代社會神經(jīng)退行性的發(fā)病率逐漸升高,但臨床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大量的基礎研究和動物實驗表明,再生醫(yī)學在當前和未來的醫(yī)學治療中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通過使用動物模型,很難估計患者的哪些病理方面(時間、程度、年齡、并發(fā)癥等)可以從干細胞治療中獲益最多。因此,需要涉及大量患者或真實世界數(shù)據(jù)的臨床試驗來解決這個問題。
就目前的臨床試驗來看,幾乎所有用于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的干細胞療法都是安全的,沒有腫瘤形成和相關的重大不良事件。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有很多實驗結果,尤其是帕金森病,顯示出其治療的有效性。提示未來可以開展更多的干細胞臨床試驗,積極尋求潛在有效的干細胞療法。
參考文獻:
Yan, S-S, Campos de Souza, S, Xie, Z-D, Bao, Y-X. Research progress in clinical trials of stem cell therapy for stroke and neurodegenerative.diseases. ibrain. 2023; 1- 17. doi:10.1002/ibra.12095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yè)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fā)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y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yè)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lián)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