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能認為酒精是肝硬化的唯一的罪魁禍首,但許多因素都可能導致肝硬化或肝損傷。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器官,肩負著同樣重大的職責。肝臟的眾多功能中,最廣為人知的功能包括過濾血液、處理營養物質和儲存能量。
由于肝臟具有多種功能,因此很容易受到多方面攻擊。肝臟受損后可能會形成瘢痕(肝硬化),最終導致肝功能衰竭或癌癥。
雖然大多數人將肝損傷與酗酒聯系起來,但其他因素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本文,我們將探討可能導致肝臟受損的健康狀況、藥物和生活習慣,以及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保持這一重要器官的健康。

肝臟受損后會發生什么
肝損傷與許多疾病有關。例如,幾種肝炎(一種影響肝臟的感染)可導致肝損傷。其他疾病包括肝癌、威爾遜病和酒精引起的損傷。
由于肝臟參與多種身體功能,因此肝損傷的癥狀多種多樣。這些癥狀包括但不限于腹痛或腹脹、因黃疸而導致的眼睛或皮膚發黃,以及醫療保健提供者進行的肝功能檢查異常。
許多人一想到肝損傷,就會想到肝硬化。肝硬化是指肝臟結疤并降低肝功能。然而,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的最后階段。
9種可能導致肝硬化的因素,你都了解嗎?
多種健康狀況可直接導致或增加肝損傷的風險。這些健康狀況包括肥胖、肝炎、遺傳疾病和各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01.肥胖
紐約曼哈塞特諾斯韋爾健康中心肝病科主任醫學博士戴維伯恩斯坦表示,肥胖被認為是導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的原因之一,這種疾病影響了美國約 1 億人,“將很快成為美國肝移植的首要原因” 。
NAFLD是指肝細胞中儲存過多脂肪。雖然專家們還不清楚這種疾病的具體病因,但它也與代謝綜合征、高血壓、高甘油三酯水平和肥胖有關。
當肝細胞中含有過多脂肪時,就會發生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雖然40多歲和50多歲的人患NAFLD的風險更高,但肥胖的青少年也有可能患上NAFLD。
02.肝炎
慢性乙肝和丙肝是全世界大多數肝癌病例的病因。丙肝是美國最常見的肝癌病因,通過接觸受感染的血液傳播,這意味著您可以通過共用針頭、無保護的性行為(盡管這種情況不太常見)以及罕見的輸血而感染。用臟針頭紋身也會使您面臨風險。
慢性丙型肝炎感染通常可以通過藥物治愈,但快速診斷至關重要。這種疾病通常被稱為“沉默殺手”,因為許多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這種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它會導致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和死亡。“關鍵是及早發現并讓人們接受治療,”伯恩斯坦博士說。
乙肝也是通過血液傳播的,但在美國成年人中并不常見,因為已經有疫苗可用,而且建議大多數兒童接種。
03.遺傳疾病
遺傳因素也會影響肝臟的健康,多種遺傳因素都可能導致肝病。例如,遺傳性疾病血色素沉著癥會導致體內鐵沉積,從而引發肝硬化,并最終導致肝功能衰竭。
不太常見的是威爾遜氏病,它會導致體內銅積聚,不僅損害肝臟,還會損害大腦和其他器官。
幸運的是,這兩種疾病即使無法治愈,也是可以治療的。對于血色素沉著癥,通過定期排血可以降低體內的鐵含量。對于威爾遜氏病,某些稱為螯合劑的藥物可以去除銅。
您的醫療保健提供者可以在您的體檢過程中篩查與肝臟相關的遺傳疾病。這通常需要進行血液檢查。
04.自身免疫性疾病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會影響肝功能。當人體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肝臟時,就稱為自身免疫性肝炎。沒有人確切知道是什么原因導致身體自我攻擊,但遺傳因素可能起到一定作用。這種疾病通常影響出生時被指定為女性的人,在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中也更常見。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PBC) 是另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影響出生時被指定為女性的人。如果不治療,這兩種疾病都會導致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雖然自身免疫性肝炎或PBC無法治愈,但治療可以讓你保持健康。
影響肝臟健康的藥物
許多藥物都會影響肝臟健康。許多人都熟悉對乙酰氨基酚,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泰諾,這種藥物大劑量服用可能會有害。然而,泰諾可能隱藏在其他非處方藥和處方藥中。其他藥物也會影響肝臟健康。
05.對乙酰氨基酚
乙酰氨基酚在市場上以泰諾 (Tylenol) 的形式出售,并且也存在于維柯丁 (Vicodin) 或帕考西特 (Percocet) 等處方藥中,高劑量服用乙酰氨基酚可能會導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如果過量用藥立即治療,存活的幾率很高——但更好的方法是預防。切勿服用超過推薦劑量的對乙酰氨基酚(或任何藥物),并確保你服用的藥物中含有該成分的藥物不超過一種。
由于對乙酰氨基酚經常出現在非處方感冒和流感藥物中,因此務必記住檢查您正在服用的任何非處方藥的成分標簽。
內布拉斯加大學奧馬哈醫學中心內科教授丹尼爾·謝弗 (Daniel F.Schafer) 醫學博士表示:“數十種產品中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其中包括許多咳嗽和感冒配方。
06.其他藥物
除了對乙酰氨基酚,其他藥物也會損害肝臟。例如,長期使用合成代謝類固醇(一些運動員用來提高成績的雄性激素)與肝癌風險略高有關。非法藥物,包括海洛因和可卡因,以及解離性(迷幻)藥物,也會導致肝損傷。
出于多種原因,請避免濫用藥物——合法和非法藥物。如果您發現肝損傷癥狀(如黃疸、尿液呈深色或腹部疼痛),請與醫療保健提供者討論您可能正在服用的任何藥物。
可能損害肝臟的生活方式因素
雖然個人可能無法控制自己是否患有會增加肝損傷風險的疾病或是否需要服用藥物,但大多數人可以對生活習慣進行一定的控制。

07.抽煙
戒煙還有另一個原因:吸煙會增加罹患肝癌和肝硬化的風險。《斯堪的納維亞胃腸病學雜志》201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吸煙會增加罹患肝硬化的風險,且與飲酒無關。
煙草煙霧中的有毒化學物質會引起炎癥,最終導致肝硬化。吸煙還會促進細胞因子的產生,這些化學物質會引起更多的炎癥并損害肝細胞。另一個問題是:對于患有乙肝或丙肝的人來說,吸煙會增加患肝細胞癌的風險,這是最常見的肝癌類型。
08.酒精
雖然其他因素也起著一定作用,但酗酒仍然是導致肝硬化和隨后的肝病的主要原因。據估計,10%至15%的酗酒者會出現肝臟瘢痕。這意味著適量飲酒(或根本不喝酒)對保持肝臟健康大有裨益。如果您的肝臟已經受損,戒酒仍然很重要。
“沒有靈丹妙藥可以治愈肝硬化,”伯恩斯坦博士說。“治療方法就是戒酒。”
目前,CDC指南建議女性每天飲酒不超過一杯,男性不超過兩杯。注意飲酒量:一杯酒相當于12盎司啤酒或5盎司葡萄酒。
09蘇打水和含糖飲料
含糖汽水是眾所周知的導致體重增加的原因,因此它們也與肝損害有關也就不足為奇了。
《肝病學雜志》上發表的一項2015年研究發現,每天喝一杯或多杯含糖飲料的人脂肪肝指標比不喝任何含糖飲料或選擇低熱量飲料的人更高(盡管這并不意味著低熱量汽水是一種健康選擇)。肥胖或超重的人患脂肪肝的風險最高。
相關閱讀:了解更多關于肝硬化的新聞資訊!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
- MedlinePlus. Liver diseases.
- MedlinePlus. Liver disease.
- MedlinePlus. Cirrhosis.
- American Liver Foundati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 Holterman AXL, Guzman G, Fantuzzi G, et al.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severely obese adolescent and adult patients. Obesity (Silver Spring). 2013;21(3):591-597. doi: 10.1002/oby.20174
-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Liver cancer risk factors.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epatitis B.
- Weber SN, Lammert F. Genetics in liver diseases: From diagnostics to precise therapy: Genetics in Liver Diseases. Clinical Liver Disease. 2017;9(1):1-4. doi: 10.1002/cld.605
- MedlinePlus. Hemochromatosis.
- MedlinePlus. Wilson’s disease.
- MedlinePlus. Autoimmune hepatitis.
- American Liver Foundation.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 MedlinePlu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 Dam MK, Flensborg-Madsen T, Eliasen M, Becker U, Tolstrup JS. Smoking and risk of liver cirrhosi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Scand J Gastroenterol. 2013;48(5):585-591. doi: 10.3109/00365521.2013.777469
- MedlinePlus. Liver cancer –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American Liver Foundation. Alcohol-related liver disease.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Dietary guidelines for alcohol.
- Ma J, Fox CS, Jacques PF, et al.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diet soda, and fatty liver disease i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cohorts.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5;63(2):462-469. doi: 10.1016/j.jhep.2015.03.032
- Bray GA, Popkin BM. Calorie-sweetened beverages and fructose: what have we learned 10 years later: Beverages 10 years later. Pediatric Obesity. 2013;8(4):242-248. doi: 10.1111/j.2047-6310.2013.00171.x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杭吉干細胞科技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網站后臺下方留言獲取。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