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十七個世界孤獨癥日。
自閉癥,即孤獨癥譜系障礙(ASD),是一組以社交溝通障礙、興趣或活動范圍狹窄,以及重復刻板行為為主要特征的神經發育性障礙。
根據2019年出版的《中國自閉癥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Ⅲ》的數據統計,我國自閉癥患者超過1000萬,0到14歲的自閉癥兒童數量超過200萬,且呈上升趨勢,男女比例約為5:1。
世界自閉癥日|中國有1000萬自閉癥患者,干細胞能為他們做什么?

01干細胞治療自閉癥的機制
已有研究證實,自閉癥與炎癥以及免疫失調相關,包括大腦炎癥以及胃腸道的免疫失調。表現為自閉癥兒童血清中巨噬細胞衍生的炎癥趨化因子(MDC)水平升高,并且,嚴重自閉癥兒童的血清MDC水平顯著高于輕中度自閉癥患者。
目前ASD的早期干預以教育訓練為主,目的在于改善核心癥狀,促進智力發展,培養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質量。這些傳統的治療手段,僅能使極少數的患者回歸社會,大部分患者仍然處于生活難以自理的狀態。
因此,人們迫切需要找到一種可有效改善自閉癥癥狀的治療方法。干細胞療法,可能是目前治療孤獨癥的新選擇。
隨著對自閉癥發病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大腦發育不全、腦組織灌流不足、機體存在免疫功能的異常在自閉癥的發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這為干細胞臨床干預自閉癥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干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目前研究發現其具有免疫調節和改善腦內微循環的功能。干細胞可能通過以下機制發揮治療自閉癥的作用:
1)多項分化及旁分泌
將干細胞移植人體內,遷移至病損部位,并向神經元、 星形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分化,以達到激活和修復腦內受損的神經細胞,改善神經功能的目的。
2)調節腦內因子及遞質代謝
干細胞植入體內后,可分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胰島素樣生長因子l(IGF—1)、肝細胞生長因子(HGF)等多種細胞因子,調節腦內因子及遞質代謝,達到調節腦內血流及改善循環的作用。
自閉癥患兒腦內存在代謝產物的堆積和神經遞質的異常蓄積,干細胞植入體內后分泌的上述因子可調節腦內因子及遞質代謝,同時激活靜默的突觸連接, 從而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
3)調節免疫發揮抗炎效應
移植的干細胞能夠持續分泌白細胞介素一10,轉化生長因子一B等免疫抑制因子,并可通過抑制樹突狀細胞的成熟與抗原提呈能力達到非特異性調節免疫應答的作用,從而調節自閉癥患兒的免疫系統。
02干細胞治療自閉癥的臨床案例
臨床案例1:
2020年6月,發表在《干細胞轉化醫學》雜志上的研究顯示,對于4-9歲自閉癥譜系障礙患兒,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很好的神經炎癥調節能力,通過臨床I期實驗證實了50%的患兒接受靜脈注入人臍帶組織間充質干細胞后,自閉癥譜系障礙核心癥狀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臨床案例2:
2019年,國際權威期刊《干細胞轉化醫學》雜志發表了一項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兒童自閉癥的安全性和對細胞因子水平影響的研究論文。
該臨床研究共有20例自閉癥患者接受了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臨床治療,受試者每12周接受3600萬劑量的間充質干細胞靜脈注射,耗時9個月輸注4次,并在治療完成后的3個月和12個月進行隨訪。結果發現,8名患者的自閉癥狀類別都有所降低。研究人員表示,對于自閉癥譜系障礙患者來說,重復劑量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輸注給藥是安全且可耐受的,并且展現出潛在的治療效果。

臨床案例3:
山東省交通醫院康復醫學科等團隊對37例兒童孤獨癥患者非隨機分為臍血組(臍血單個核細胞加康復訓練治療)、混合組(臍血單個核細胞和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加康復訓練治療)和對照組(單純行康復訓練治療)。治療后第1、3、6個月根據兒童孤獨癥評定量表(CARS)和異常行為量表(ABC)評分,發現3組治療均有效,其療效比較:混合組優于臍血組,臍血組優于對照組。干細胞臨床干預后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

案例4:
來自《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報道了一項自閉癥的開放標簽臨床試驗,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采用自體干細胞進行臨床治療。研究人員選擇了30名年齡在3至7歲之間的兒童,他們被確認患有自閉癥,其CARS評分(評定ASD的水平)被列為“嚴重”類別。患者們一共接受了兩次移植,間隔6個月。

試驗結束后,研究人員對患者如社交交流、眼神接觸、表達情感等多方面員進行測試,都產生了較大的好轉。研究人員表示:“在經過干細胞移植后的18個月內,自閉癥受試者的社交,語言和日常技能有了顯著改善。相反,重復行為和多動癥明顯減少。
”臨床案例5:
在《ASIA-PACIFIC PSYCHIATRY》國際期刊上,也曾報道過一篇關于干細胞臨床治療兒童自閉癥的一項試驗,實驗結果體現出了干細胞良好的治療潛力。

在經患者及家人知情同意后,研究人員將共32名自閉癥患者(包括男性27例,女性5例),隨機分配到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在1個月內接受2次自體間充質干細胞鞘內注射,同時兩組均接受了自閉癥康復治療,包括感覺運動增強、聽覺訓練、職業治療、言語治療、音樂治療和鍛煉。此外,所有患者均接受利培酮治療。
在基線以及干預后6個月和12個月時,研究人員使用兒童自閉癥評定量表(CARS)、Gilliam自閉癥評定量表第二版(GARS-II)和臨床總體印象(CGI)對患者進行評估發現,在干預后12個月,兩組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49)。在第12個月時,干預組的CGI疾病嚴重程度評分與基線的平均差異顯著更高(P=0.004),這表明干預組的癥狀臨床改善程度更高。
臨床案例6:
42例自閉癥患者隨機分為臍血組、混合組和對照組,臍血組應用臍血單個核細胞治療;混合組應用臍血單個核細胞聯合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對照組行康復訓練治療。3組患者在治療前、首次治療后4周和4個月分別進行兒童自閉癥評定量表(CARS)和臨床總體印象量表(CGI)評估,并觀察有無不良反應發生。干細胞臨床干預后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

臍血組和干細胞混合組CARS評分在治療前、首次治療后4周、首次治療后4月之間比較均明顯降低,CGI量表發現干細胞混合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臍血組。
研究表明,應用臍血單個核細胞和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臨床治療自閉癥是安全的,療效顯著高于康復訓練治療,其中,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療效更優。
美國CNN電視臺曾報道過佛羅里達州的一個臍帶血干細胞緩解少年兒童自閉癥癥狀與行為的臨床試驗。現在,下圖中的格蕾絲看起來已經與普通的孩子無異,其他參與到該項臨床試驗中的兒童,70%癥狀都得到了良好改善。

不斷深入的科學研究向我們表明,隨著干細胞療法取得進展并通過監管部門審批進入臨床,未來更多的自閉癥兒童和家庭會通過干細胞療法感受到“地球的溫暖和愛”。希望有一天,我們觸目遠眺,都是孩子們甜甜的笑臉,這世界上也不再有“小孤星”。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及時跟本公眾號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杭吉干細胞科技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網站后臺下方留言獲取。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