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一些關于干細胞施用的報告證明它是改善缺血性中風患者神經功能的理想治療方法。然而,一些研究也顯示出令人失望的結果,一些研究報告稱,幾個不同參數之間沒有統計上顯著的改善。還出現了與安全和非科學方面(例如道德)相關的一些挑戰。
介紹:缺血性中風是中風的主要亞型,約占所有中風病例的70%(美國為85-87%),其余的是由腦內或蛛網膜下腔出血引起的。當由于血栓形成或栓塞導致腦血管突然失血,導致神經功能喪失時,就會發生缺血性中風。 除了對個人造成衰弱影響外,中風還對全世界的衛生資源造成重大的經濟負擔。盡管大多數中風患者在事件發生后的第一年都存活了下來,但超過10%的人經歷了長期殘疾。

由于這些殘疾,標準干預措施(包括靜脈溶栓和機械血管內血栓取出)已被證明可以改善結果,包括生存率和殘余殘疾。然而,效果是時間依賴性的,需要立即對缺血性中風患者進行治療,以防止出現更糟糕的結果。即使在專門的中風中心,也只有約10%的中風患者能夠立即接受中風血運重建治療。
靜脈注射重組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是目前唯一批準用于缺血性中風干預的物質,其療效時間窗很窄,僅為4.5小時,據報道只有高達5%的患者能夠接受這種治療。鑒于這些挑戰,進一步的研究、開發時間窗更寬且不太嚴格的新治療方法以及侵入性較小的方法對于改善缺血性中風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
最近,干細胞給藥的報道不斷出現,表明它是改善缺血性中風患者神經功能的理想治療方法。干細胞療法已被證明可以促進內源性神經保護和大腦修復過程,包括免疫調節、神經元、血管和神經膠質重塑。
為此我們進行了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以評估干細胞治療缺血性中風患者的臨床結果。
干細胞治療缺血性腦中風后進行24個月隨訪,來評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我們進行了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以評估干細胞治療對缺血性中風患者臨床結果的影響。根據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的首選報告項目(PRISMA)指南進行了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
對PubMed、Scopus和 Cochrane數據庫進行了徹底的文獻檢索。文章根據PRISMA協議進行系統篩選并進行全面審核。總共納入并審查了19篇有關缺血途徑干細胞治療的出版物。療效結果通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改良蘭金量表或巴塞爾指數來衡量。
結果
總共確定并篩選了173項研究。其中,31項研究進行了資格評估,19項研究納入定性審查,薈萃分析中納入了四項研究。[表格1]顯示了納入研究的摘要。

人口統計結果
該評價中的19項研究納入了800名患者,中位年齡為60.5歲(范圍30-85歲)。該研究中男性參與者占主導地位,其中236名參與者(62.26%)為男性,而女性為143名(37.73%)。
然后將患者分為兩組:實驗/治療組(379名患者)和未接受干細胞治療的對照組(421名患者)。19項不同的研究報告了467次不良事件。在這467起記錄的不良事件中,有103起 (27.18%) 是嚴重的。結果摘要顯示在表2。

干細胞治療缺血性中風與對照組結果比較
在本次綜述納入的所有19項研究中,有4項(21.05%)研究能夠納入通過NIHSS、mRS和BI測量的治療后 6、12和24個月神經學結果的定量分析,分別。在測量基線神經功能時,對接受干細胞治療和未接受干細胞治療的患者進行比較。
6個月結果
6個月NIHSS
在薈萃分析中納入的四項研究中,通過計算基線評分和治療后6個月評分之間的平均差值,有3項研究符合NIHSS評分改善分析的條件。進行評估是為了評估6個月后干細胞治療組和對照組的平均NIHSS評分的差異。結果顯示干細胞治療組呈良好趨勢。完整分析的結果(包括圖表)顯示在[圖4]。

6個月的mRS
在mRS評分改善的分析中,薈萃分析中包含的四分之三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數據,以便可以計算基線評分和治療后6個月評分之間的平均差異。該評估評估了觀察6個月后干細胞治療組和對照組mRS評分的平均差異。盡管不具有統計學顯著性,但兩組之間的差異表明接受干細胞治療的患者獲得了更有利的結果。如顯示在[圖5]。

干細胞治療組的平均差異在統計學上更大,盡管這一結果沒有統計學意義(MD = -0.27;95% CI -0.52–0.17;P = 0.33;I2=93%)。
6個月的BI
就治療后6個月BI評分的改善而言,薈萃分析中包含的四項研究中,三項研究提供了可提取的計算數據。該分析評估了干細胞治療組和對照組6個月后平均BI評分的差異。分析表明,接受干細胞治療的患者獲得了更有利的結果,[圖6]顯示了觀察6個月后BI差異的定量分析。

干細胞治療組的平均差異在統計學上更大,盡管這一結果沒有統計學意義(MD = -0.27;95% CI -0.52–0.17;P = 0.33;I 2 = 93%)。
12個月結果
12個月NIHSS
從納入薈萃分析的四項研究中,可以通過計算12個月基線和治療后之間的平均差異來分析兩項研究,以分析NIHSS評分的改善情況。這兩項研究的分析表明,與對照組相比,干細胞治療的結果更為有利(如第12個月的NIHSS評分所示),如[圖7]。

12個月的mRS
薈萃分析中包含的四項研究中有兩項能夠通過計算基線和治療后12個月mRS評分之間的平均差來分析以確定mRS評分的改善情況。從這兩項研究中,對干細胞治療組和對照組之間第12個月mRS評分平均差異的薈萃分析表明,接受干細胞治療的組在統計學上有更有利的趨勢。該結果顯示在[圖8]。

24個月結果
24個月NIHSS
通過計算基線評分和24個月治療后評分之間的平均差異,對薈萃分析中包含的四項研究中的兩項進行了關于NIHSS評分改善的評估。每項研究都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匯總分析表明結果在統計學上不顯著,與對照組相比,結果略微支持干細胞治療。分析的森林圖顯示在[圖9]。

24個月mRS
薈萃分析中四項研究中的兩項能夠分析基線和24個月治療后mRS評分之間的平均差異。獲得的分析結果表明,與未接受干細胞治療的患者相比,接受干細胞治療的患者具有更有利的結果。但統計分析證明,這一結果沒有統計學意義。分析圖如圖[圖10]。

24個月的BI
在薈萃分析中納入的所有四項研究中,通過計算基線和24個月治療后評分之間的平均差異,兩項研究能夠納入BI評分改善的薈萃分析中。經過24個月的觀察,這兩項研究的匯總分析顯示,各組之間的結果在統計學上無顯著差異。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接受干細胞治療的患者的結果稍好一些,盡管沒有達到顯著性。該分析的森林圖顯示在[圖11]。

討論
干細胞治療后的結果改善
通過將干細胞組與對照組進行比較,測量治療后6、12和24個月的結果改善情況。對NIHSS6個月改善的分析表明,干細胞組取得了良好的結果。
薈萃分析中包含的三項研究也顯示出干細胞組的良好結果。因此,與對照組相比,干細胞治療在6個月后可以顯示出神經功能缺陷的顯著改善,從而表明大腦中發生了顯著的神經組織修復,而大腦是干細胞治療的主要目標。
6個月結果
至于6個月后mRS分析的改善,趨勢也顯示出對干細胞組有利的結果。森林圖分析表明 Jaillard等人的研究。(2020)是三項研究中唯一一項表明對照組結果更有利的研究。這與之前的隨機對照試驗的結果一致,該隨機對照試驗也通過靜脈途徑應用了間充質干細胞(MSC)治療。然而,MSC給藥前的延遲可能是相關的,因為治療組1年時的BI評分有所改善,在另一項研究中,治療組在中風發作后36小時進行了細胞治療。
對6個月后BI評分改善的分析顯示,干細胞組的結果更為有利。
12個月結果
12個月的NIHSS結果分析顯示干細胞組取得了良好的結果。如前所述,本研究中使用BM-MNC細胞功效延遲的解釋被推測是因為它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接觸受損的神經元細胞(并對受損的神經元細胞產生治療作用)。
同樣,對12個月mRS評分的分析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干細胞組的結果在統計學上更顯著。兩項納入的研究都顯示了這些結果。Chen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mRS從基線到6個月(包括長達12個月)有顯著改善。與 NIHSS和其他神經學改善測試結果結合起來,這支持了本研究的結論,因為本研究提供了第一個明確的證據,表明自體干細胞的腦內植入可以對中風偏癱肢體的運動功能提供顯著的持續改善患者。
24個月結果
24個月NIHSS評分的結果分析顯示干細胞組的結果更有利。
24個月后對mRS評分改善的定量分析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干細胞組的結果更好。
不良事件
在本次審查選擇的研究中,總共報告了467起不良事件;其中103起不良事件為嚴重不良事件,占 27.18%。盡管存在這一限制,但大多數研究報告稱,干細胞療法作為中風病例的治療方法是安全的。此外,一些報告的不良事件與手術相關,而不是由于干細胞給藥本身所致。這一觀察結果與之前大多數研究的結果一致,其中大多數干細胞治療試驗除了對改善功能結果的影響外都是安全的。
結論
根據我們的審查,干細胞治療中風病例的結果比單獨標準保守治療更好,盡管我們的分析表明許多因素會影響結果,并且只有幾個月后才能看到顯著效果。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干細胞療法具有良好的療效,并且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相對較低。
然而,需要進行更大規模、更有針對性的研究來比較干細胞療法和傳統療法的結果,以加強我們的結論。此類研究需要比較干細胞給藥途徑、干細胞類型、中風發病到干預的時間以及干細胞劑量,因為之前沒有研究直接比較這些因素。
參考資料:
Andhika Tomy Permana1、Abdul Hafid Bajamal1、Muhammad Arifin Parenrengi1、Nur Setiawan Suroto1、Pudji Lestari2、Asra Al Fauzi1。干細胞治療缺血性中風的臨床結果和安全性: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2022 年 5 月 20 日;13:206
文章網址: Andhika Tomy Permana1、Abdul Hafid Bajamal1、Muhammad Arifin Parenrengi1、Nur Setiawan Suroto1、Pudji Lestari2、Asra Al Fauzi1。干細胞治療缺血性中風的臨床結果和安全性: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2022 年 5 月 20 日;13:206。可從:https://surgicalneurologyint.com/surgicalint-articles/clinical-outcome-and-safety-of-stem-cell-therapy-for-ischemic-中風-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