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是一種無法治愈的免疫介導性疾病,影響著世界上大約2%的人口。目前的治療方法,包括新出現的生物制劑,有一些局限性。在這里,我們報告了2例用臍帶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 (UC-MSCs) 治療的尋常型銀屑病。
在這2例中,兩名患者均保持無復發4或5年。
患者1:2009年7月7日,一位患銀屑病12年,初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Ⅳ期)的35歲男性來我院就診。進行了三個周期的標準淋巴瘤化療和2個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 (auto-HSCT)。首次移植前,體格檢查可見全身大量對稱分布的紅斑,并伴有銀色鱗屑(圖A.1)。兩種預處理方案均進行2次后斑塊分布明顯減少,但6周內出現新的皮損。且二次移植后患者反復感染,持續發熱38℃左右,血細胞計數不穩定(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細胞計數5.27×109/L,血紅蛋白107g/L , 血小板計數為55×109/L)。在患者的感染得到控制后,我們給了他一劑(1×106/kg)的UC-MSCs以支持植入。沒想到,他的皮損,以及植皮,一天天好轉。六個月后,患者淋巴瘤完全緩解,銀屑病明顯緩解(圖A.2)。皮膚在12個月內恢復正常(圖A.3)。現在患者已經被監測了將近5年。他的病情保持穩定,沒有復發淋巴瘤或牛皮癬。

( A ) 患者編號1: ( A1 ) PreUC-MSCs輸注:邊界清楚的紅斑,伴有粘附的銀色鱗屑,對稱分布于全身,主要包括前額、面部、上胸部、腹部、背部和腿部;( A2 )輸注UC-MSCs后六個月;( A3 )銀屑病的清除(開始輸注UC-MSC后12個月)。
( B ) 患者編號2:( B1 )第一次UC-MSCs輸注前:滴狀斑塊,廣泛分布有粘附的銀色鱗屑,主要分布在肘膝伸側、背部、腰骶部、臍周;( B2) 第三次輸注UC-MSCs后,患者皮膚變得光滑,沒有任何活動性病變(色素沉著是由于既往的類固醇藥物)。UC-MSCs=臍帶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
患者2:26歲女性,8歲時確診為尋常型銀屑病,2011年10月來我院就診,自述患銀屑病后,每到秋冬季節癥狀加重。雖然外用類固醇藥物可以暫時緩解癥狀,但銀屑病每年都會復發。患者入院后體格檢查示:橙紅色斑塊被銀色鱗屑覆蓋,分布于全身(圖B.1)。
最初,我們連續3周給她輸注了3次UC-MSC(每次1×106/Kg)。漸漸地,她的整個身體表面變得光滑(圖B.2)。三個月后,我們又給她輸注了2次UC-MSC作為鞏固療法。牛皮癬已經4年沒有復發了。
間充質干細胞是異質細胞,可以分化成多種類型的細胞并分泌細胞因子。我們基于兩個原因給了第一位患者間充質干細胞:一個是間充質干細胞可以支持造血功能,二是間充質干細胞已被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盡管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可能在第一位患者的銀屑病緩解中發揮了作用,但仍有復發的風險。接受自體HSCT和UC-MSCs輸注的患者在近5年后沒有出現銀屑病復發的癥狀。此外,間充質干細胞在安全性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銀屑病主要是以下4個方面:向皮損的遷移、免疫調節、自身免疫的限制和局部旁分泌作用。然而,需要更多的案例來確定間充質干細胞的療效及其輸注劑量、方法和輸送時間。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