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 年本)》。鼓勵新藥開發與產業化、基因治療和細胞治療!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產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綜合實力、創新力和競爭力邁上新臺階,形成了規模優勢、體系優勢和部分領域領先優勢,有力支撐了國家經濟社會建設和我國大國地位。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面臨深刻調整,我國產業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
國家發改委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 年本)》。鼓勵新藥開發與產業化、基因治療和細胞治療!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中央財經委第一次會議部署,適應產業發展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根據《國務院關于發布實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的決定》(國發〔2005〕40 號),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相關部門共同修訂形成《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 年本)》(以下簡稱《目錄(2024 年本)》)。
《目錄(2024 年本)》由鼓勵、限制和淘汰三類目錄組成。鼓勵類主要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的技術、裝備及產品;限制類主要是工藝技術落后,不符合行業準入條件和有關規定,不利于安全生產,不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督促改造和禁止新建的生產能力、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淘汰類主要是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安全生產隱患嚴重,阻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淘汰的落后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鼓勵類、限制類和淘汰類之外的,且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3和政策規定的屬于允許類。
《目錄(2024年本)》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加快構建具有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要求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政策導向是:
一是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持續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推動質量提升和品牌建設,不斷引領產業向中高端躍升。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加快推廣應用智能制造新技術,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轉變。鼓勵綠色技術創新和綠色環保產業發展,推進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和綠色轉型,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
二是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提高先進產能比例,有效擴大優質供給。依法依規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大力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構建產業發展新引擎。扎實推進農業現代化,鞏固和提高糧食、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加快發展物聯網,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三是在關系安全發展的領域加快補齊短板。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積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增強產業體系抗沖擊能力,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四是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新路徑。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現代物流、法律服務等服務業,加快推進服務業數字化。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托育、文化、旅游、體育、家政等服務業,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
請有關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加快制訂和修訂財稅、信貸、土地、進出口、市場監管等相關政策,進一步完善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體系。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結合本地區產業發展實際,制訂具體措施,合理引導投資方向,鼓勵和支持發展先進生產能力,依法依規限制和淘汰落后生產能力,防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切實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在《目錄(2024 年本)》中,在第十三條醫藥部分,指出要推動醫藥核心技術突破和應用、新藥開發與產業化(包括基因治療和細胞治療藥物等)、生物醫藥配套產業等,有望進一步推動行業發展。
十三、醫藥
1.醫藥核心技術突破與應用:膜分離、新型結晶、手性合成、酶促合成、連續反應等原料藥先進制造和綠色低碳技術,新型藥物制劑技術、新型生物給藥方式和遞送技術,大規模高效細胞培養和純化、藥用多肽和核酸合成技術,抗體偶聯、載體病毒制備等技術,采用現代生物技術改造升級
2.新藥開發與產業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和改良型新藥、兒童藥、短缺藥、罕見病用藥,重大疾病防治疫苗、新型抗體藥物、重組蛋白質藥物、核酸藥物、生物酶制劑、基因治療和細胞治療藥物
3.生物醫藥配套產業:化學成分限定細胞培養基,新型純化填料和過濾膜材料,高端藥用輔料,疫苗新佐劑的開發和生產,特殊功能性材料等新型藥用包裝材料與技術,即混即用、智能包裝等新型包裝系統及給藥裝置的開發和生產;高端化、智能化制藥設備,新型制劑生產設備,大規模生物反應器及附屬系統,蛋白質高效分離和純化設備,藥品連續化生產設備;實驗動物標準化養殖及動物實驗服務
4.高端醫療器械創新發展:新型基因、蛋白和細胞診斷設備,新型醫用診斷設備和試劑,高性能醫學影像設備,高端放射治療設備,急危重癥生命支持設備,人工智能輔助醫療設備,移動與遠程診療設備,高端康復輔助器具,高端植入介入產品,手術機器人等高端外科設備及耗材,生物醫用材料、增材制造技術開發與應用
5.中醫藥傳承創新:中藥鑒定技術傳承與創新,中藥飲片炮制技術傳承與創新,中藥創新藥和改良型新藥、古代經典名方復方制劑、民族藥的開發和生產,中藥高效提取、全過程質量控制和信息追溯等新技術、新設備的開發與應用


《目錄(2024 年本)》關于醫藥部分的內容 | 圖片來源:《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 年本)》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