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和目的
干細胞療法是一種再生醫學方式,有可能通過促進組織再生或調節炎癥反應來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調查干細胞療法在兒科疾病中的功效和安全性的臨床試驗數量的增加導致了該領域的進步。目前,多種來源和類型的干細胞已被用于治療兒科疾病。本綜述旨在向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通報干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試驗。我們討論不同類型的干細胞和針對脊髓損傷的廣泛干細胞治療的試驗,重點關注該領域的結果和進展。
方法
于2022年10月28日使用以下醫學主題標題 (MeSH) 術語“干細胞”或“干細胞療法”以及年齡過濾器<18歲對 PubMed和ClinicalTrials.gov數據庫進行了檢索。我們的搜索僅限于2000年至2022年期間出版的出版物。
脊髓損傷(SCI)
SCI的原因與TBI類似,其中創傷性損傷是最常見的形式。導致癱瘓和許多其他使人衰弱的系統功能障礙(例如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和循環系統)的神經損傷負擔增加了對SCI細胞治療研究的關注。與TBI類似,SCI的特點是急性損傷,隨后是繼發性損傷和神經炎癥的復雜級聯反應。研究干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實驗研究和臨床試驗主要集中于使用自體骨髓干細胞、MSC、間充質基質細胞衍生的EV和人類神經細胞。SCI臨床試驗主要針對美國脊柱損傷協會 (ASIA) A級運動和感覺功能完全喪失損傷以下的成年人群或B級運動完全喪失的成年人群。

骨髓基質細胞
各個研究小組對自體BMMNC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進行了研究。
2012年,一個研究小組評估了患有無法治愈的神經系統疾病和損傷(包括SCI)的兒科患者接受BMNCS治療后神經系統的改善情況。自體BMMNC肌內或鞘內注射。在15個月的隨訪中,參與本研究的所有4例SCI病例的肌肉力量和膀胱收縮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2020年,開展了一項針對亞急性和慢性SCI患者的開放標簽研究。該研究包括11名18歲以下的兒童患者。BMMNC通過腰椎穿刺給藥,約9個月后對患者進行隨訪。患者在平衡、軀干穩定性、上肢功能、活動能力、感覺和腸/膀胱功能方面表現出癥狀改善。研究發現,早期干預、多劑量BMMNC和年輕患者與更好的治療結果相關。

間充質干細胞
間充質干細胞作為脊髓損傷的潛在療法已被廣泛研究。MSC移植治療SCI的臨床試驗也顯示出可喜的結果。總的來說,動物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可以改善脊髓損傷后的功能恢復并減少炎癥和組織損傷。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大鼠SCI模型中輸注人臍帶 (hUC) 衍生的MSC可以改善運動功能,并導致劑量依賴性脊髓損傷減少。
2021年發表的一項1/2期臨床試驗表明,每月進行同種異體hUC-MSC蛛網膜下腔移植可顯著且穩定地改善針刺、輕觸、運動和括約肌評分。總體而言,現有證據表明間充質干細胞作為脊髓損傷的治療方法具有廣闊的前景。然而,還需要針對兒科的進一步研究和臨床試驗。
最近,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MSC衍生的EV在SCI中的治療功效。在動物模型中,給予EV可減少炎癥反應,顯著改善運動恢復和機械敏感性閾值。此外,骨髓MSC衍生的外泌體抑制A1神經毒性星形膠質細胞活化和小膠質細胞中一氧化氮的釋放。發現治療組的動物神經膠質疤痕形成和神經元凋亡減少。
神經干細胞
使用來自嗅粘膜的神經干細胞和嗅鞘細胞的干細胞療法已在動物模型和人體臨床試驗中進行了研究。自體嗅粘膜移植被認為是實用且相對安全的,盡管它們與外科手術的不良反應有關。
人體臨床試驗顯示出有希望的結果;在一項研究中,所有7名參與者的ASIA運動評分均有所改善,其中6名參與者在自體移植后ASIA感覺神經評分有所改善。
在另一項臨床試驗中,20名參與者中有11名的ASIA評分有所改善,所有測試參與者(13名參與者)的脊髓損傷步行指數和功能獨立測量都有改善。由于兒科SCI患者不是這些臨床研究的重點,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該人群的治療效果和潛在的不良反應。
參考資料:El Sayed R, Shankar KM, Mankame AR, Cox CS Jr. Innovations in cell therapy in pediatric diseases: a narrative review. Transl Pediatr. 2023 Jun 30;12(6):1239-1257. doi: 10.21037/tp-23-92. Epub 2023 Jun 9. PMID: 37427072; PMCID: PMC10326759.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