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損傷(AKI)是一種腎功能在短期內(通常在48小時內)迅速減退的臨床病癥,常見病因包括急性腎小管壞死或急性間質性腎炎。
其診斷標準為:血清肌酐水平在短期內顯著上升(絕對值增加≥26.4μmol/L或≥0.3mg/dl,或較基線值升高超過50%,即達到基線1.5倍),或持續6小時以上尿量少于0.5ml/(kg·h)。
據統計,約5%的住院患者會發生急性腎損傷,而在重癥監護室(ICU)中,這一比例可高達30%。AKI患者易出現高鉀血癥和代謝性酸中毒等嚴重并發癥,甚至威脅生命。盡管血液透析等技術的進步顯著改善了AKI患者的預后,但目前臨床上仍缺乏能夠有效減輕腎損傷或促進腎臟組織修復的治療方法。
在這一背景下,干細胞療法逐漸成為AKI治療研究的新方向。

干細胞療法為AKI提供新希望
近年來,國內干細胞領域研究進展顯著。目前,干細胞療法已在多種疾病治療研究中廣泛開展,并顯示出良好的應用效果,其中,間充質干細胞(MSC)被廣泛應用于急性腎損傷的治療研究。
大量實驗研究表明,在AKI發生時引入外源性MSCs,能夠有助于改善腎小球、腎小管及腎間質結構,加速損傷組織的功能恢復。MSCs促進AKI修復的可能機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①外源性MSCs向腎臟歸巢:當機體出現組織損傷,受損組織表達和釋放多種趨化因子,這些因子與MSC表達的趨化因子受體相互作用,通過有絲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徑、PI3K/AKT、Jak/STAT和MAPK等信號通路調控MSCs向損傷的腎臟部位歸巢。
②旁分泌或內分泌:MSCs可通過旁分泌或內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如肝細胞生長因子、表皮生長因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胰島素樣生長因子-l、骨形態發生蛋白-7以及白介素-10等)來修復受損腎臟,這種修復機制主要依賴損傷后健存的腎小管上皮細胞增殖來實現。這些細胞因子通過參與血管新生、免疫調節和細胞凋亡等過程,改善腎臟修復的微環境。
③釋放微泡:MSCs條件培養基含有微泡,MSCs釋放的微泡被募集到組織損傷部位,向損傷后殘存的腎小管上皮細胞和內皮細胞等靶細胞轉移表面受體、蛋白、生物活性脂類、mRNA和microRNA,刺激腎小管上皮細胞增殖和抗凋亡。
臨床研究支持MSCs治療AK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2021年3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在行業期刊《中華醫學信息導報》上發表了一篇關于’干細胞治療急性腎損傷的研究新進展‘的研究成果。[1]

文章介紹了,研究人員在2008年開展了間充質干細胞用于急性腎損傷的Ⅰ期臨床研究,評價MSC在心臟直視手術后急性腎損傷患者中應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對16例急性腎損傷高危患者,使用干細胞移植。經過6個月的隨訪,腎功能顯著改善,沒有觀察到嚴重不良反應。說明干細胞是一種安全的干預方法。
隨后在2017年開展的干細胞用于急性腎損傷的Ⅱ期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觀察干細胞加速急性腎損傷患者腎功能恢復的療效。156例急性腎損傷患者接受干細胞調理,結果發現干細胞安全、患者耐受性良好。
結語
綜上所述,干細胞療法可以幫助修復、減輕AKI的臨床癥狀,抑制病情進展。目前已有許多學者開展了相關的研究,隨著MSC移植的安全性、有效性進一步提高,將給AKI的臨床治療帶來新的希望。
參考資料:
[1]干細胞治療急性腎損傷的研究新進展,蔡廣研,中國醫學報,?2021年3月27日,第 36卷,?第 06期,?第 21?–?21頁,國際標準時間:?10008039,DOI?:?10.3760/cma.j.issn.1000-8039.2021.06.131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