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治療腎病是一種頗具潛力的新興療法,不過它的效果究竟什么時候顯現、治療周期怎么安排,其實和患者本身的病情、所用干細胞的類型,以及具體的治療方式都有很大關系。
為了幫大家更清晰地了解這個過程,我們參考了目前已有的臨床研究和一些實際案例,把干細胞治療腎病的大致時間線和可能影響效果的關鍵因素梳理了一下,希望能為醫生和患者在制定治療計劃時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也更方便推進個體化的治療安排。

干細胞治療腎病時間表:從短期緩解到長期修復,一文看懂
一、治療全流程時間框架
干細胞治療腎病得一步一步來,整個過程的時長會根據病情和具體療法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成這幾個階段:
評估階段(1-2周):這時候要做全面檢查,看看腎功能怎么樣(比如查肌酐、尿蛋白這些指標),確定腎病到了哪個階段,有沒有其他并發癥,判斷到底適不適合做干細胞治療。一般來說,早期腎病(肌酐正常或者只是輕度升高)治療效果會更好。
干細胞提取與培養(3-4周):從患者自己的骨髓或者脂肪組織里提取干細胞后,送到實驗室培養,直到數量夠治療用為止。
干細胞回輸(1天):通過靜脈輸液或者靶向注射的方式把干細胞送回體內,整個過程大概需要幾個小時。
觀察與早期改善期(1-4周):這段時間主要監測身體有沒有免疫反應,有些患者在3周內就能看到肌酐下降、尿蛋白減少的好變化。
功能恢復期(1-3個月):這是腎功能改善的關鍵時期,部分患者的肌酐、尿素氮會慢慢穩定下來,貧血的情況也能得到緩解。
療效鞏固期(3-6個月):腎臟結構開始修復,有些患者能減少透析次數;這時候得復查eGFR、尿蛋白等指標,看看恢復情況。
二、短期效果時間窗(1-4周)
往期我國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針對慢性腎臟疾病(CKD)的干細胞治療臨床研究,旨在評估治療后2周內患者的腎功能改善情況。
研究團隊一共納入了61位慢性腎病患者,分別采用全身和局部兩種干細胞注射方式。通過對他們治療前后采集的血液和尿液樣本進行比對,發現干細胞確實在多個維度上對腎功能產生了積極影響。

關鍵指標變化:
1.血漿指標改善:治療后,β2-微球蛋白(β2-MG)平均下降了約51.6%,肌酐(Scr)降低了31.7%,尿酸(UA)也減少了34.6%。這些都說明腎小球的濾過功能有所提升,身體排出代謝廢物的能力變強了。
2.尿液指標:尿蛋白減少了15.7%,白蛋白排泄下降了20%,這意味著腎小球的結構受損情況有所緩解。同時,尿中β2-MG、IgG和白蛋白的排泄量也都下降了,說明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正在恢復。
3.臨床意義:簡單來說,這種干細胞治療不像傳統藥物那樣只針對某一個環節,它是多靶點同時作用,不僅提升了濾過功能,還改善了腎小管和排毒機制,整體上對腎功能形成了比較系統的保護。
總的來看,這項研究結果給人不少信心,干細胞療法可能并不是“遙不可及的未來”,而是可以在短期內實實在在改善慢性腎病患者腎功能的一個新選擇。當然,這只是研究初步階段的數據,后續還需要更多人群、更長時間的隨訪來驗證效果。
三、中期效果時間窗(1-3個月)
2022年,巴拿馬干細胞研究所在國際期刊《Am J Transl Res》上發表了一篇關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急性腎衰竭后免疫球蛋白A腎病的病例報告》的研究成果。
病例報告中,一名50歲的急性腎衰竭男性被診斷患有IgA腎病,肌酐水平升高(3.0毫克/分升)并伴有高血壓。該患者在3天內接受了總計1.2億個單位的間充質干細胞靜脈注射。在治療后一個月、兩個月和六個月對患者進行了隨訪。患者對hUC-MSCs的輸注耐受性良好。在給藥期間或之后或任何隨訪中未報告任何不良事件。

1個月時,患者的血壓已經降到了130/80 mmHg,而且他說自己感覺“輕松多了”。
2個月后檢查發現,血紅蛋白升到15.3 g/dL,血細胞比容是44.4%(見表2),而最關鍵的肌酐水平已經回到了正常范圍,降到了1.03 mg/dL(正常值在0.6–1.2之間)。(見圖2)
到了6個月,他的血壓穩定在120/80 mmHg,肌酐保持在1.0 mg/dL,并且他自己表示因為血壓控制得很好,已經不再需要服用原來的降壓藥硝苯地平了。


從這個病例來看,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的治療不僅安全性高,而且在短時間內就展現出不錯的療效。像肌酐下降、血壓控制、紅細胞指標提升這些改善,可能是通過抑制炎癥、修復腎小管損傷,以及改善血管功能等多個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
四、長期效果時間窗(3-6個月及以后)
2024年,我國科研團隊在國際期刊《疾病與健康研究最新更新》上發表了一項關于間充質干細胞(MSCs)治療慢性腎病的真實案例。這項研究持續跟蹤了長達5年,關注的是一位患有腎衰和反復腎結石的患者,主要想看看干細胞治療到底能不能帶來長期穩定的效果。

治療前,這位患者的腎功能指標都不太理想:eGFR(腎小球濾過率)偏低、肌酐和尿素氮數值偏高,已經接近慢性腎病第3期的邊緣,說明腎臟正在慢慢惡化。
在接受了干細胞治療之后,研究團隊持續觀察了他整整五年,結果令人振奮——血清肌酐降到了0.88 mg/dL,恢復到了正常范圍;eGFR從50升到87 mL/min,接近健康水平;尿素氮也穩定在了22 mg/dL。同時,原本困擾多年的腎結石沒有再發作,雙腿浮腫也消退了,連腰背疼痛都一并改善了。
這項研究的意義不只是治療效果好,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干細胞療法在慢性腎病上的長期安全性和穩定性的數據支撐。可以說,這給慢性腎病患者帶來了一種新的可能——或許在未來,我們可以在病情發展成晚期之前,通過干細胞來穩定甚至逆轉腎功能的下滑。
五、影響療程的關鍵因素
不過話說回來,干細胞治療腎病的改善效果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按一個時間表來的,療效好不好、療程長不長,是多種因素一起作用的結果。下面咱們就詳細說說這些關鍵因素和它們是怎么影響治療的:
疾病類型與分期?
要是處于早期腎病(也就是腎炎反應期),肌酐指標正常,這時候修復起來最快;可到了晚期腎衰竭,就需要配合透析一起治療,療程得延長到6個月以上才行。?
干細胞類型?
現在用得最多的是間充質干細胞(MSC),它的抗炎效果很明顯,而且臍帶來源的比從患者自己身上取的效果更好;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的再生潛力雖然強,但目前還在臨床試驗階段,沒廣泛用到臨床上。?
患者個體差異?
免疫系統比較活躍的患者,比如得了狼瘡性腎炎的,治療時得搭配免疫抑制劑;要是有糖尿病、高血壓這些基礎病,就得先把血糖、血壓控制好,不然會影響腎臟的修復效果。?
治療方案?
早期腎病一般用低劑量干細胞,打一次就行;晚期腎衰竭就得用高劑量,還得多次治療。另外,干細胞要是和SGLT2抑制劑這類藥物,或者和透析聯合使用,能讓療效更好。
總的來說,干細胞治療腎病的療效時間表得根據病情是早期還是晚期、用的是哪種干細胞、患者自身免疫和基礎病情況,還有具體治療方案來靈活調整。比如早期腎病患者可能3個月內就能明顯好轉,而晚期腎衰竭患者就需要長期調理。以后通過NGAL、KIM-1這些生物標志物給患者精準分型,說不定能讓個體化治療更有效。
結語
干細胞治療腎病并沒有固定的時間表,具體效果什么時候顯現,還得看患者自身的情況、選擇的干細胞類型,以及治療目標設定得有多清晰。有些人可能在幾周內感覺癥狀有所緩解,有些則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看到腎功能的改善。
這個過程不像吃藥立竿見影,它更像是一場需要醫生精細管理、患者耐心配合的“慢修復”。從目前的研究來看,雖然干細胞療法還在不斷摸索中,但不少結果已經讓人看到希望。隨著技術和認知的不斷推進,將來我們有望實現更精準、更有效率的腎病再生治療方式。
相關閱讀:
參考資料:
Riordan NH, Ambrozic RA, Paz-Rodríguez J. Case report: effect of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after acute renal failure. Am J Transl Res. 2022 Jul 15;14(7):4855-4859. PMID: 35958462; PMCID: PMC9360881.
Wang, S. G. ., Wang, S. M. ., Hsu, M. C. ., & Wang, F. N. . (2024).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Renal Failure and Multiple Episodes of Nephrolithiasis): A Case Report. Recent Updates in Disease and Health Research Vol. 4, 19–25. https://doi.org/10.9734/bpi/rudhr/v4/7241B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