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這門博大精深的學科中,如何幫助身體從疾病中恢復,一直是大眾和醫生關注的焦點。有人在生病后恢復得很快,有人則遲遲好不了,背后的原因其實跟器官的“自我修復能力”有很大關系。 拿肝臟來說,它幾乎是人體里最能“打持久戰”的器官之一。
年輕人的肝臟哪怕損傷掉七成,只要條件允許,差不多三四周內就能靠自身細胞的再生能力慢慢長回來,把解毒和代謝的功能再度扛起來。 但腎臟的邏輯不一樣。它不像肝臟那樣靠“再生”,更多是靠“儲備”——一個健康成年人大約有200萬個腎單位(也就是腎小球),平常只用其中大約80萬個就夠維持身體運作,剩下的則作為備用資源,隨時待命。
不過話說回來,再龐大的儲備總有一天也會用光。很多慢性腎病就是在這個悄無聲息的“消耗戰”中,慢慢惡化到不可逆的階段。

一直以來,治療腎病的方法基本都離不開藥物、飲食控制或者手術干預。它們雖然在控制病情、延緩惡化方面有一定作用,但面對已經受損的腎組織,能做的卻非常有限。腎臟這種器官,一旦“傷筋動骨”,想靠傳統手段修復回來,真的不容易。它也不像手機那樣,換塊電池就能滿血復活。一旦核心結構出了問題,保守治療往往只能盡量拖延,而不是根治。
不過,這幾年隨著再生醫學的發展,一種叫“干細胞修復”的新路子正在悄悄嶄露頭角。起初它聽起來還有點像未來科技,甚至有人覺得是噱頭。但現在,它已經不是只存在于論文或實驗室里的理論,而是開始走進臨床研究階段,逐漸成為不少腎病患者寄予厚望的治療新方向。
那么,干細胞修復腎臟到底有沒有戲?它能不能真正填補傳統治療的空白?離大規模普及到底還有多遠?接下來的內容,我們會從多個角度,帶你看清這項技術目前究竟走到了哪一步,以及它可能帶來的改變。
干細胞修復腎臟臨床了嗎?距離大規模應用還需要多長時間?
一、當前臨床應用狀態:處于臨床試驗階段,尚未大規模普及
案例1:間充質干細胞在修復腎臟損傷的治療應用
2010年7月,國際期刊《The Journal of Urology》上發表了一篇關于《間充質干細胞在修復腎臟損傷的治療應用》的臨床研究成果。

研究指出,間充質干細胞的主要作用機制并不是通過直接替代受損細胞,而是通過旁分泌/內分泌效應——即分泌細胞因子、生長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質,調控局部微環境、抑制炎癥反應并促進組織修復。這一間接修復模式成為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潛力的關鍵支撐。
此外實驗證據表明,在急性和慢性腎損傷期間注射外源性間充質干細胞可改善腎小管、腎小球和間質腎區的功能和結構恢復,為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案例2:胚胎干細胞對腎臟損傷恢復的作用
2021年7月,行業期刊《干細胞研究與治療》上發表了一篇關于《胚胎干細胞來源的細胞外囊泡促進腎臟損傷的恢復》的研究成果。本次研究評估了胚胎干細胞來源的細胞外囊泡(ESC-EVs)對腎臟生理性修復和病理性修復的影響,并探究了其潛在機制。

研究人員在實驗中發現,一種名為ESC-EVs(胚胎干細胞來源的細胞外囊泡)的物質,在修復腎臟損傷方面表現出了很強的潛力。它們的作用路徑大致有三條:
- 首先是加速組織修復:它能促進腎小管上皮細胞增殖,還能誘導新血管生成,幫助修復因為缺血再灌注導致的 DNA 損傷。?
- 其次是抑制纖維化進程:對于腎臟纖維化這個病理發展過程,它能起到有效的阻斷作用。?
- 再者是靶向激活修復細胞:通過激活 Sox9 + 祖細胞,讓身體自身的修復能力得到增強。
研究表明,ESC-EVs 能顯著促進急性腎損傷(AKI)后的生理性修復,同時抑制病理性修復,這樣受損腎臟的結構和功能就能慢慢恢復。這種方法有望成為胚胎干細胞在臨床上應用的一種新型治療策略。
案例3:復合材料結合干細胞促進腎臟修復再生研究
2024年4月,陸軍軍醫大學細胞生物學教研室牽頭在國際期刊《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上發表了一篇關于《復合材料結合干細胞促進腎臟修復再生》的研究成果。

研究發現,把復合材料和干細胞結合起來用,在腎臟疾病治療里顯露出顯著的治療潛力:
1.技術結合突破:復合材料搭配干細胞一起用,在腎病治療和腎臟組織再生方面有了不少進展。現在干細胞治療、體外循環這些療法越來越成熟,材料用于組織再生的研究也做得更深入了。
2.供體短缺解決方案:類器官和組織工程腎臟的研究開發,說不定能解決腎移植時供體不足的難題。用復合材料和干細胞來構建類器官,對弄明白腎病發病機制、推動治療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3.多層面再生策略:要實現腎臟修復,得從分子到器官多個層面來設計方案。復合材料得優化力學環境、調整拓撲結構,這樣才能更好地支撐干細胞發揮作用;干細胞方面則要深入研究再生機制,結合材料科學找到關鍵的治療靶點。
總的來說,復合材料和干細胞的結合給腎病治療帶來了重要突破。通過構建仿生環境、激活修復機制,還有推動組織工程腎臟發展,有望拿出能替代透析和移植的新治療方案。這種策略不僅能幫慢性腎病患者緩解供體短缺的麻煩,還能通過材料科學、免疫學等多學科技術融合,讓再生醫學從基礎研究更快地用到臨床治療中。
案例4:自體腎前體細胞對腎臟的修復再生作用
2025年5月,上海吉銳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自體腎前體細胞回輸制劑(REGEND003)的新藥注冊臨床試驗
I/II期申請,已順利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受理號:CXSL2500196),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腎臟疾病(CKD)。

它的思路和傳統治療完全不同——不是用藥物去抑制癥狀,而是直接用細胞來“修復”受損的腎臟。治療過程中,醫生會先從患者尿液中無創提取帶有再生能力的 SOX9+CD73+ 腎前體細胞,然后在實驗室里讓這些細胞充分增殖,最后再將它們回輸到腎臟受損區域。
這些細胞進入體內后,會通過兩條途徑發揮作用:一方面,它們能分化成新的腎小管和腎小球細胞,直接補充缺失的功能細胞;另一方面,還會分泌多種生物活性因子,為周圍受損的細胞提供修復信號。兩種機制協同作用,就像同時修補“硬件”和優化“軟件”,從而幫助腎臟結構恢復,功能也隨之改善。
二、制約臨床應用的關鍵因素
盡管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干細胞修復腎臟技術距離大規模臨床應用仍面臨諸多挑戰:
1.技術瓶頸:干細胞的定向分化和精準歸巢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在復雜的人體環境中,如何確保干細胞準確遷移到受損腎臟部位,并分化為所需的腎臟細胞,仍是科研人員亟待攻克的難題。
2.成本與標準化:干細胞的制備、儲存和運輸過程復雜,導致治療成本居高不下,普通患者難以承受。同時,行業缺乏統一的干細胞制備和治療標準,不同機構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這也制約了干細胞修復腎臟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目標人群:終末期腎病需替代治療(如透析或移植)的患者
結合生物支架、類器官技術,實現復雜腎單位(如腎小球濾過結構)的再生 。
三、實現全面臨床應用的時間預測:分階段推進
干細胞療法想要真正進入日常醫療,不會是一蹴而就的事。根據目前的研究進度和各國政策趨勢,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階段推進。
第一階段(2025–2028年):針對特定病種先行
一些病情相對單一、可控性強的適應癥,比如急性腎損傷、IgA腎病,有望最先通過美國FDA或歐洲EMA的有條件批準。日本的動作也很快,預計2026年就能批準第一款自體腎前體細胞產品。國內如果III期臨床試驗順利,有可能會提前2到3年,把干細胞療法真正用到臨床上。
第二階段(2030–2035年):擴大到更多慢性腎病類型
到這個階段,干細胞療法可能覆蓋一半左右的慢性腎病患者。通用型干細胞藥物,比如間充質干細胞衍生療法,或許會變得更常見,治療價格也可能降到10–15萬元一療程,大約相當于現在做透析三年的花費。并且,基因編輯技術這一類生物技術也會更成熟,有望解決異體干細胞的免疫排斥問題,讓治療更安全。
長期愿景(2040年以后):全腎功能重建
到那個時候,科學家們的目標將不僅僅是“修復”受損部分,而是嘗試讓整個腎臟功能得到重建。這也是干細胞治療在腎臟病領域的終極方向。
結語
干細胞修復腎臟這事兒,早就不是實驗室里光說不練的理論了,現在正一步步往臨床實際治療上靠。但要說真能走進大多數腎病患者的日常治療方案里,估計還得再等個五到十年。?
你看現在,不光技術在一點點進步,新的治療藥物在研發,全球好多地方也在同步做臨床試驗,治療的成本也在慢慢往下降,這些都在推著這項療法離咱們越來越近。等將來科學上的突破更扎實,政策上也能跟上支持,說不定干細胞真能成不少慢性腎病患者眼里的“重啟鍵”,給他們的治療帶來新希望呢。
相關閱讀:
參考資料:
Hiroshi Asanuma, Daniel R. Meldrum, Kirstan K. Meldrum,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o Repair Kidney Injury,The Journal of Urology,Volume 184, Issue 1,2010,Pages 26-33,ISSN 0022-5347,https://doi.org/10.1016/j.juro.2010.03.050.
Yu, L., Liu, S., Wang, C. et al. Embryonic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kidney injury. Stem Cell Res Ther 12, 379 (2021). https://doi.org/10.1186/s13287-021-02460-0
Hao Tian, Liulin Wu, Haoxiang Qin, Xiaochen Li, Xingli Zhao, Wenyan Zhao, Fangchao Xue, Shanlan Zhao, Lang Li, Wen Zeng,Composite materials combined with stem cells promote kidney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Volume 275,2024,111278,ISSN 1359-8368,https://doi.org/10.1016/j.compositesb.2024.111278.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