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與干細胞治療相關的研究和開發,通常被稱為再生醫學,一直由政府主導。國家計劃于2002年啟動,自2011年起加速支持向臨床試驗過渡。在臨床前研究預算中最初接受的18個項目中,目前已有15個項目開始臨床試驗。
日本已將干細胞納入醫保范疇,你還在質疑嗎?
日本認為再生醫療產品具有生物特性,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活”細胞,其在活性成分與發揮作用方式上,與傳統藥物存在一定的差異,故專門建立了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約束,并使其覆蓋健康保險范圍。
干細胞是什么?
干細胞是一種具有自我復制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可以參與細胞替代和組織再生。主要來源于臍帶血、胚胎、骨髓、脂肪、外周血等,根據細胞來源不同,干細胞可以分為胚胎干細胞、誘導多能干細胞和成體干細胞。干細胞在人體中一直存在,不過分化能力會隨年齡增大而減弱。
干細胞有什么用?
1、美容抗衰
為何說“人體始于細胞,終于細胞”?人體是由受精卵發育而成,受精卵本身就屬于干細胞的一種;同時,細胞也是構成機體的基本機構和功能單位,隨著年齡增長,細胞衰退進程加快,當衰退大于再生長能力時,機體就會出現衰老表現;但如果能通過補充外源性干細胞,及時替換掉老化或損傷的細胞,從理論上講,將會延緩甚至阻斷組織衰老進程,最終達到美容抗衰的目的。
研究顯示,干細胞療法可用于減輕面部皺紋、淡化色斑、對抗光老化、改善脫發等一系列衰老表現。
2、治療慢性病
如果把人體比作房子,人體的組織器官相當于房子的鋼筋墻磚結構,維持著人體的正常運轉。對于一些難治性的慢性疾病,現有的治療手段僅能對癥治療,只是表面上的“縫縫補補”,無法根治疾病。
近年隨著再生醫學的不斷發展,科研人員希望利用干細胞的歸巢屬性、自我更新及修復能力,配合現有的治療手段,輔助治療某些臨床難以治愈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腦卒中、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帕金森病、脊髓損傷、系統性紅斑狼瘡等,以改善癥狀、延緩病情繼續進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3、提高免疫力、改善亞健康狀態
我們都知道人體的免疫力與抗病能力密切相關,而免疫系統的功能與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緊密相連,構成生理代謝的指揮中心——“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復雜性疾病,可能都與改系統功能紊亂有關。
干細胞在內分泌系統疾病的修復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很多人群(如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年老體弱者),僅靠體內的干細胞,無法完成免疫調節與修復工作,此時需要通過靜脈回輸等形式,補充外源性干細胞,以提高機體免疫力,調節血脂與血糖、改善亞健康狀態;同時,提高機體對各類脂蛋白的代謝功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
日本干細胞的發展歷程
1999年
日本政府將再生醫療發展列入“千年項目”。

2000年
2000年12月,將再生醫療寫入《生物技術戰略大綱》。
2003年
2003年,正式啟動再生醫學項目。
2012年
2012年,山中伸彌教授因在誘導多功能干細胞研究方面的成就,獲得諾貝爾獎,iPSCs細胞的建立是日本生物技術時代的劃時代成就。
2013年
2013年日本先后頒布了《促進再生醫療安全并迅速推進法》、《再生醫療安全確保法》和《醫藥品和醫療器械質量、有效性及安全性確保法》,大大縮短了再生醫療產品的審批時間,使日本成為最早將干細胞等再生醫療技術用于臨床的國家。
2014年
2014年,《再生醫學安全法》(2013年11月27日第85號法)開始實施。
2015年
成立日本醫學研究開發機構(AMED),作為在促進醫學領域的研究開發和向商業化過渡方面發揮核心作用的總部。臨床導向研究開發預算由 AMED 分配并負責協調已批準的研究項目,以使其順利執行。
2019年
2019年5月,對于脊髓損傷患者,大多因意外事故等受傷而導致身體四肢無法移動。札幌醫科大學經日本衛生主管部門批準的使用患者自體間充質干細胞進行治療的方法將開始使用日本公共醫療保險。
2020年
截止2020年6月,日本厚生勞動省共收到臨床研究計劃120項,治療方案3920項。內容包括脂肪間充質干細胞、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等多個領域。

近年來,日本對于干細胞的研究開發也一直處于世界前沿。在臨床前研究預算中最初接受的18個項目中,目前已有15個項目開始臨床試驗。

干細胞治療流程
目前日本采用較多的是自體脂肪干細胞,脂肪干細胞具有來源充足、取材便利、取材微創、體外增殖快速、傳代穩定、不易衰老等特性,被廣泛用干基礎及臨床研究。

以采集自體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為例,簡單介紹一下干細胞治療的具體流程,以供大家參考。
第一步,確認適應證
在治療前,醫生會仔細詢問患者的既往病史、現病史和個人史,并向患者解釋治療的特點和預期效果。此外,醫生還會進行術前相關檢查,如病毒十項等,以確保患者適合進行細胞療法治療。
第二步,采取脂肪組織
在局部麻醉后,醫生會在患者的臍周或臀部等脂肪積聚部位切開一個約5毫米的小口,然后取出2~3顆米粒大小的脂肪顆粒。這個手術是微創操作,手術時間較短(大約10分鐘),術后疤痕不明顯。
第三步,采血
在采集脂肪組織的同一天,醫生還會采集患者少量的血液,用于干細胞的培養。
第四步,培養干細胞
收集到的組織后,醫生會進行為期4~6周的細胞培養,不過具體的培養時間會因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完成培養后,醫生會通知患者回輸的日期。為確保治療效果,一旦回輸日期確定,通常不建議更改。
第五步,回輸干細胞
醫生會再次與患者進行面診,然后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靜脈滴注、局部注射、蛛網膜下腔注射等方式進行干細胞的回輸。通常需要輸注40~60分鐘左右,具體時間會因回輸方式和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
近年來,中國在干細胞與再生醫學技術的許多研發方向上也已經占據了國際領先地位,每年發表的高水平論文和公開的專利數量均位居國際前列,隨著生命科學的加速研發,21世紀有望成為“生物技術時代”。
免責說明:內容來源于公眾號:國際干細胞研究,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