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療法具有組織再生和免疫反應改變的潛力,使其成為治療風濕病的有希望的選擇。
目錄
- 什么是風濕病
- 什么是干細胞療法?
- 干細胞治療在風濕病中起什么作用?
介紹
干細胞療法是現代醫學最有趣的領域之一。干細胞未分化,因此分裂時間較長,可以分化成多種細胞類型。干細胞與其他類型的細胞不同。這些不同特性的生物學基礎及其在細胞療法中的潛在用途引起了科學界的濃厚興趣。干細胞發育成體內任何細胞類型的能力是無與倫比的。例如,靜脈注射的干細胞可以定位和修復全身受損的組織。本文討論了干細胞在風濕病中的作用。
干細胞治療在風濕病中的作用

什么是風濕病
風濕免疫性疾病是現代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國內許多醫院在“風濕科”后加上“免疫”二字,稱為“風濕免疫科”,以示與免疫相關。
風濕病并不是某種特定的疾病,而是一類疾病,它實質是一組與免疫相關的、以非組織特異性炎癥為特征的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銀屑病、類風濕性關節炎),也包含退行性病變(如骨關節炎),某些潛在的理化因素(如痛風)刺激導致的炎癥性病變,疾病主要損害結締組織,因此又稱結締組織病。
風濕病發病多較隱蔽而緩慢,病程較長,且大多具有遺傳傾向。
風濕病分類有如下三類:
彌漫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原發性干燥綜合征(pSS), 系統性硬化癥(SSc),多發性肌炎(PM),皮肌炎(DM),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血管炎。
以關節炎為主的:如類風濕性關節炎( RA),斯惕爾病又分為幼年型和成人型,強直性脊柱炎(AS),銀屑病關節炎。
與感染相關的:如風濕熱,萊姆病,賴特綜合征,反應性關節炎。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風濕性疾病的患者約2億人。隨著風濕病就診率的逐年增高,臨床上面臨的問題也愈加顯著。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風濕”似乎就是刮風下雨天的時候,身體產生了不適。
引發風濕的原因:
1、病毒因素:病毒感染是常見的風濕的病因。相關研究表明,類風濕因子高是由于eb病毒感染所致。在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現持續高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體。
2、遺傳因素:有些風濕患者是具有家族史的
3、細菌因素:細菌感染在生活中是經常發生的,如果不進行及時有效治療那么是很容易導致風濕發病的。研究證明刺激機體產生抗體,發生免疫病理損傷而致病,細菌可能與風濕的病因有關。
風濕病的癥狀:
風濕病大多數起病比較隱匿,所以早期癥狀一般不典型,也可能會出現非特異性的癥狀,比如有可能出現全身乏力,容易困倦,或者食欲下降、發燒也有可能會出現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不適等癥狀。
隨著時間的延長,病情逐漸進展,也可能會出現體重下降以及一些典型的表現,比如可能會出現各種皮疹,以及關節的腫脹或者疼痛、僵硬,甚至也可能出現血尿、蛋白尿和心慌、心律失常以及精神障礙、性格改變,甚至出現癲癇發作,以及各種急腹癥的癥狀等等。
傳統的風濕性疾病治療藥物只緩解癥狀,治標不治本,或者存在起效慢、藥物副作用大等缺點。治療風濕性疾病不僅僅是緩解患者的疼痛,更重要的目標是要調節自身免疫系統,從而預防關節的損傷和變形,要達到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就是干細胞移植。
什么是干細胞療法?
干細胞療法是一種尖端的治療策略,利用干細胞獨特的能力(如自我更新和分化)來修復人體受損的細胞和組織,或用全新的、功能齊全的健康細胞替換這些細胞。自體(也稱為自我對自我療法,使用患者的細胞)和同種異體來源(使用來自健康供體的細胞)都可以用作細胞療法的干細胞來源。
間充質干細胞(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MSC) 治療風濕性疾病是最持續有效和最徹底的方法,可改善患者體內的治療環境、調節免疫功能,激活受損及休眠的細胞。
間充質干細胞數量多、活力強,療效顯著,可以擴增和傳代,同時又沒有配型、排斥等問題,干細胞可誘導分化成滑膜細胞,修復受損的滑膜細胞組織,讓關節再次輕松活動起來。
干細胞除了具有可分化為骨及軟骨的能力外,還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抗纖維化及促進血管形成的作用,可以通過分泌多種細胞因子來抑制炎癥的發生及進展,從而為治療風濕性疾病帶來了新的希望。
干細胞治療在風濕病中起什么作用?
干細胞可能能夠修復受損組織,以減輕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不適感并改善其活動能力。間充質干細胞可以減輕炎癥。對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個體,干細胞可能能夠控制或平息失衡的免疫系統。根據數據,間充質干細胞可以免疫抑制免疫系統的反應。它們可以抑制體外針對同種抗原(具有遺傳變異的抗原)和有絲分裂原(誘導細胞分裂的物質)產生的細胞毒性T細胞。
風濕性疾病進行干細胞治療后,絕大部分的患者達到了關節結構、軀體功能和臨床癥狀“三重緩解”。
患者在注射后飲食、睡眠、體力、疲勞等方面均有明顯改善,多關節疼痛、腫脹、壓痛明顯緩解,疼痛、腫脹的關節數減少,關節活動度增加等,且均無不適應癥狀。
干細胞療法 (SCT) 已成功用于自身免疫性風濕病 (ARD) 患者。
系統性紅斑狼瘡 (SLE)
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里,傳統的SLE療法,尤其是皮質類固醇和免疫抑制藥物,顯著提高了生存率,減緩了晚期多器官衰竭的進展。但每種藥物都有很大的毒性和廣泛的副作用。這些副作用包括類固醇引起的血脂異常和骨質疏松癥、胃腸道不適和肝功能障礙、高血壓和腎毒性。此外,感染是皮質類固醇和免疫抑制療法副作用的主要風險。在過去的20年里,全球有超過2,000人接受了HSCT,大約500人接受了間充質干細胞治療 (MSCT)。
干細胞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試驗
2019年,國家科技部將“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頒給在應用間充質干細胞治療SLE領域有杰出貢獻的以孫凌云教授為首的學術團隊,將干細胞療法拉入大眾視野。
2022年,由國內風濕免疫學科領域眾多專家共同完成的《異體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專家共識》讓間充質干細胞應用于SLE有“識”可依。
該共識明確指出:目前全球已經有1500多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接受了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大大提高了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療效,改善了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生存質量和預后。(相關鏈接:2022年最新 | 異體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專家共識來了)

目前,在Clinical Trials.gov上注冊的干細胞治療SLE的研究項目達33項,其中含國內研究4項。
此外,目前有十多項臨床試驗評估SCT作為SLE的治療方法。盡管SCT前景光明,但仍存在一些限制。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的主要障礙是疾病復發風險高以及預處理療法(化療/單克隆抗體療法/放療)引起的顯著副作用。
系統性硬化癥
盡管早期診斷和適當的治療改進,系統性硬化癥 (SSc) 也叫硬皮癥患者的預后仍然很差,死亡率很高。大量病例報告顯示,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和MSCT對SSc患者具有有益的治療效果,且沒有任何直接毒性或嚴重感染。然而,青少年SSc的結果似乎比成人SSc更好。
干細胞治療系統性硬化癥的臨床案例
2018年,SCOT研究中心在《新英格蘭》雜志上報道了干細胞治療嚴重硬皮病的臨床結果。試驗中招募75名患者,隨機分組,在美國和加拿大的26個臨床機構中進行。治療組接受清髓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病人長期受益,整體生存率顯著提高。相比于非清髓移植導致的副作用事件和死亡事件,清髓的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降低了毒副作用。

2018年5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系統性硬化癥被收錄其中,這篇文章最初發表在Clin Rev Allergy Immunol. 2022 Jan 15. doi: 10.1007/s12016-021-08892-z.Online ahead of print,作者Xiufen Zhuang等來自江蘇大學附屬醫院腫瘤科。

類風濕關節炎 (RA)
盡管采用了強化的抗風濕藥物 (DMARD) 方法和有效的生物藥物,許多RA患者仍會經歷嚴重、使人衰弱且難治的病情。除了生物治療外,淋巴消融方案聯合SCT已被用于治療對其有抵抗力的RA。
干細胞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案例
韓國首爾市政府首爾國立大學Boramae醫療中心的Kichul Shin研究者使用臍帶血來源的MSCs對RA患者進行了治療,在單次輸注及輸注臍帶血MSCs后四周內,均沒有報告嚴重不良和劑量限制性毒性。
根據首個面向RA患者1a期臨床研究評估了單次靜脈輸注臍帶血MSCs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反映了臍帶血MSCs治療RA具有一定有效性,靜脈輸注臍帶血MSCs可能會為RA患者一種治療方案的選擇。

干燥綜合征
口干癥、干燥性角結膜炎和全身癥狀是干燥綜合征患者經常出現的特征,干燥綜合征是最常見的慢性、緩慢進展的ARD。干燥綜合征通常影響外分泌腺。
最近的臨床數據證明了MSCT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大多數患者在接受MSCT后,疾病活動性和器官功能均有顯著改善,唾液流速也長期保持上升。
系統性血管炎
相關疾病原發性系統性血管炎、白塞氏病、復發性多軟骨炎等均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損害嚴重,常進展為致命性疾病。隨著早期診斷和理想的標準治療的建立,預后已大大改善,可治愈。
干細胞治療系統性血管炎的臨床案例
近日,干細胞治療血管炎患者使患者能夠下床走路的消息,再一次證明了干細胞療法對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手到擒來。
根據媒體報道,67歲的系統性血管炎患者王先生今年4月因雙足趾皮膚開始發黑,繼而出現壞死、潰瘍而住院治療,準備再次進行截肢。入院后,王先生在血液科專家團隊的介紹下選擇了通過自身干細胞進行治療,最終恢復至能夠下床走路。
干細胞治療避免了患者截肢的痛苦,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幼年特發性關節炎 (JIA)
兒童中最常見的ARD是JIA。盡管有創新的治療方案, JIA的預后仍然不容樂觀,尤其是對于全身性和多關節發病的兒童。但對于難治性JIA,造血干細胞移植顯著提高了生活質量。
然而,正如預期的那樣,已經受傷的關節狀況保持不變。如果在DMARD治療之前和任何不可逆的嚴重關節惡化之前進行治療,造血干細胞移植很可能會逆轉原本可能出現的永久性缺陷。因此,謹慎選擇可能從造血干細胞移植中受益的患者至關重要。
結論
干細胞療法有望徹底改變風濕病的治療方法,其潛力十分巨大。干細胞已證明具有修復受損組織、控制免疫反應甚至減緩疾病進展的能力。盡管該學科仍在發展,但早期研究和臨床調查已顯示出積極成果。
干細胞療法是傳統療法的潛在補充或替代,為改善風濕病患者的治療結果開辟了新的可能性。然而,需要進行更多的調查、更大規模的研究和廣泛的隨訪,以確定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理想方法。研究人員、醫生和監管機構之間的合作對于最大限度地發揮干細胞療法治療風濕病的益處至關重要。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及時跟本公眾號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