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什么是抑郁癥?
- 抑郁癥的癥狀和類型是什么樣的?
- 患上抑郁癥的原因
- 如何診斷抑郁癥?
- 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原理和機制
- 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植入方式
- 干細胞治療抑郁癥臨床案例
- 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臨床研究進展
- 治療抑郁癥的輔助療法
- 討論
抑郁癥,一種常見的情緒障礙,影響著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質量。它不僅帶來情緒上的極度低落,還可能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和社交能力減退。盡管現有的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對許多患者有效,但對一部分患者來說效果有限。近年來,干細胞治療作為一種新興的治療手段,為抑郁癥的治療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希望。
本文詳細介紹了什么是抑郁癥,抑郁癥的癥狀類型是什么樣的?以及干細胞療法在抑郁癥中的原理機制、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臨床案例及治療方法。
探索抑郁癥的新療法:干細胞治療抑郁癥臨床進展

什么是抑郁癥?
抑郁癥,又稱抑郁障礙,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長期抑郁、缺乏快樂或對任務缺乏興趣。
抑郁狀態不同于正常的情緒波動或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感覺。它會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與朋友、家人和社區的關系。它可能源于或加劇工作和課堂上的問題。任何人都可能患上抑郁癥。經歷過暴力、重大損失或其他壓力情況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癥。與男性相比,女性患抑郁癥的幾率更高。
- 詳情請瀏覽(什么是抑郁癥?你真的了解嗎?)
抑郁癥的癥狀和類型是什么樣的?
抑郁癥的癥狀
主要癥狀是:
這些癥狀必須持續出現至少兩周才能診斷出患有抑郁癥。
- 情緒低落和悲傷,持續存在并滲透到所有其他情緒狀態中。
- 對以前感興趣的活動失去興趣。
- 容易疲勞、精力不濟、持續疲倦。
次要癥狀有:
這些癥狀用于將抑郁癥量化為輕度、中度或重度。
- 注意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無法集中精力完成日常任務。
- 自信心和自尊心下降。
- 覺得未來是黑暗且黯淡的。
- 感覺自己一文不值,失去了所有希望。
- 有充滿愧疚的想法。
- 有死亡和自殺的想法。
- 睡眠周期紊亂,例如入睡困難、維持睡眠困難或比正常起床時間提前幾小時起床。
- 失去符合社會要求的情緒反應。
- 體重快速下降或增加。
- 性欲減退。
- 早晨癥狀惡化。
- 活動水平降低。
- 詳情請瀏覽(揭秘抑郁癥癥狀,了解并如何戰勝它)
抑郁癥的類型
DSM-5有一個名為“抑郁癥”的類別,其中包括具有抑郁癥主要特征的多種病癥。您也可能將抑郁癥作為另一種心理健康狀況或生活事件的一部分。以下是一些需要了解的抑郁癥類型。
- 重度抑郁癥:重度抑郁癥基本上是臨床抑郁癥。它也被稱為“單相情感障礙”。其癥狀與上面提到的一些癥狀相同。它是最嚴重的抑郁癥類型。它以發作的形式發生,在人的一生中可能發作一次、兩次或多次。據信它會影響40至45歲以下的人。它的嚴重程度足以完全擾亂和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和日常活動。
- 心境惡劣障礙:這是一種不太嚴重的抑郁癥,但癥狀長期而慢性。雖然病情較輕,但仍會妨礙患者充分享受生活。它使人感覺不好,無法充分發揮潛能。
- 躁郁癥:雙相情感障礙又稱為躁狂抑郁癥。躁狂期(情緒高漲)和抑郁期交替出現。躁狂周期上升時,患者會感到精力充沛、話多。這可能會增加他們的性活動,而睡眠時間很少或沒有。在這個階段,患者可能會覺得自己擁有超能力,可以做任何事情,這可能會帶來尷尬和無法充分發揮工作潛力。
- 季節性情感障礙(SAD):季節性情感障礙 (SAD) 是一種抑郁癥,與天氣和天氣變化、季節變化或一年中的季節變化、以及日照亮度和持續時間直接相關。這種抑郁癥通常通過人工光療和一些藥物治療。對于這種類型的抑郁癥,接觸明亮的陽光或人工燈光可以有效治愈抑郁情緒。
- 產后抑郁癥:最常見的是,新媽媽會患上產后抑郁癥。必須以同樣的方式進行治療,即咨詢和抗抑郁藥物。受抑郁癥影響的新媽媽表現出食欲不振、難以與孩子建立聯系、易怒和頻繁驚恐發作等特征。受產后抑郁癥影響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再次患上抑郁癥的可能性很高。
患上抑郁癥的原因
抑郁癥的病因并不單一。相反,它是由社會、生物和心理因素以及不良生活事件(如喪親、創傷和失業)相互作用引起的。
您的身體健康也會導致抑郁。癌癥、慢性疼痛和藥物濫用等健康狀況可能會影響抑郁癥。患抑郁癥的危險因素包括:
- 當前(或歷史)飲食失調
- 缺乏社會支持
- 社會經濟地位低
- 個人或家族抑郁史
- 嚴重或慢性疾病
- 生活壓力事件
- 維生素D缺乏癥
- 詳情請瀏覽(誘發抑郁癥的8大因素你知道嗎?)
如何診斷抑郁癥?

抑郁癥的診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臨床癥狀評估: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癥狀進行評估,包括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和食欲變化等。
- 病史收集:醫生會詳細了解患者的現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以及個人生活事件等。
- 體格檢查:進行全身體格檢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導致抑郁癥狀的軀體疾病。
- 實驗室檢測:可能包括血液檢測,如全血細胞計數、甲狀腺功能檢測等,以確保沒有其他疾病影響。
- 心理評估:心理健康專家會進行心理評估,可能包括讓患者填寫問卷,以幫助評估癥狀的嚴重程度。
- 使用診斷標準:醫生可能會參考《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中的診斷標準來確診抑郁癥。
- 排除其他疾病: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導致類似癥狀的疾病,如甲狀腺疾病、維生素缺乏、藥物副作用等。
- 精神檢查:進行全面的精神檢查,包括意識、定向力、注意力、思維能力、記憶力、感覺、知覺、智力及自知力的情況。
- 評估工具:使用標準化評估工具,如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貝克抑郁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問卷等,來評估患者抑郁癥狀的嚴重性。
- 輔助檢查:必要時進行腦電圖、頭顱影像學檢查等輔助檢查,以排除其他神經系統疾病。
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原理和機制
- 神經再生與修復:抑郁癥可能與大腦中特定區域的神經元損傷或減少有關。干細胞具有分化為神經元的能力,能夠促進受損神經細胞的修復和再生,改善神經功能。
- 免疫調節作用:抑郁癥與慢性炎癥反應有關,炎癥因子如白細胞介素-1β (IL-1β)、白細胞介素-6 (IL-6) 和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 在抑郁癥患者中顯著升高。干細胞能夠通過其“旁分泌作用”降低這些促炎因子的水平,發揮抑制炎癥與神經保護的作用,從而起到抗抑郁的效果。
- 改善神經傳遞:抑郁癥的發生與神經遞質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水平異常有關。干細胞可能通過促進這些神經遞質的合成和釋放,改善神經傳遞功能。
- 情緒與干細胞關聯:情緒低落可導致血清素下降,引起干細胞功能受損,影響損傷細胞修復和血細胞再生,從而影響身體免疫功能。
- 調節小膠質細胞活性:小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主要免疫細胞,與抑郁癥的發病機制有關。干細胞可能通過調節小膠質細胞的活性,促進其向神經保護型的M2表型轉變,從而發揮抗炎和神經保護作用。
- 干細胞外泌體的作用:干細胞釋放的外泌體含有多種生物活性分子,能夠促進受損神經細胞的修復,并抑制腦部炎癥,改善神經功能。
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植入方式
干細胞植入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
- 靜脈給藥
- 鞘內(腰椎穿刺)
- 肌肉注射
- 動脈內
- 皮下
- 解放血管成形術
- 中風手術治療
干細胞治療抑郁癥臨床案例
2014年干細胞治療抑郁癥臨床案例
2014年7月《中國科學報》報道: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楊默課題組發現,影響人類情緒和抑郁癥的血清素與骨髓干細胞的生長分化及移植有密切關系。
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干細胞》雜志上。課題組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影響人類情緒與抑郁癥的血清素與骨髓干細胞的生長分化及移植有密切關系。情緒低落可導致血清素下降,引起干細胞功能受損,影響損傷細胞修復和血細胞再生,從而影響身體免疫功能。
專家認為,上述成果為抑郁癥患者造血功能下降和免疫功能受損提供了科學依據,并為治療抑郁癥、焦慮癥導致的免疫力下降提供新的靶點。
2016年干細胞治療抑郁癥臨床案例
2016年《實驗生物學與醫學通報》上的一項研究,通過對16位復發難治性抑郁癥患者進行臍帶血干細胞治療后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在治療一個半月內,患者抑郁程度下降,且Beck評分結果在中度抑郁范圍的最低水平。
該項臨床試驗研究對象為25-60歲的難治性抑郁癥女性患者,符合重度抑郁癥臨床標準的復發性抑郁綜合征,且抗抑郁藥物治療6個月后無反應。
研究將對象分為兩組,治療組13人,對照組3人。治療組每隔一周應用一次濃縮臍帶血細胞,共4次,單次細胞劑量是2.5 x 108。對照組則輸注經過相同處理和冷凍的外周血白細胞,兩組都同時接受標準的抗抑郁藥物治療。

治療結果顯示:抑郁癥的情感減退雖然并沒有被完全逆轉和緩解,但患者病情有所改善,表現為出現樂觀態度,及更生動的面部表情。
治療組與對照組在HDRS-17評分上無顯著差異,盡管在治療中有小幅度波動,但治療組始終保持在中度抑郁范圍,而對照組則在6周時就回到了初始水平。

研究也證實了干細胞可以通過釋放神經營養因子發揮其旁分泌作用,通過代謝和心理刺激作用在臨床上表現出來,促進患者對基礎神經藥物的反應,同時干細胞具有多向分化和再生功能,可以有效修復受抑制的神經細胞,激發它們活力。
2020年干細胞治療抑郁癥臨床案例
2020年,在《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刊登的《干細胞在治療抑郁癥中的作用》一文表明:干細胞移植的干預方式在腦疾病中有潛在的抗抑郁作用。

研究者認為:已發現患有嚴重抑郁患者的海馬體較小,且抑郁癥患者的某些腦區神經細胞總體積較正常人減少。而干細胞可誘導分化為宿主所需的細胞,因此利用干細胞的可塑性誘導新細胞生成,再運輸至細胞死亡或喪生其生理功能的特定區域以逆轉這一狀態,可從根本上改善疾病的進展。
2022年干細胞治療抑郁癥臨床案例
波蘭科學院于2022年在《Cells》上發表了一篇關于“抗抑郁藥和間充質干細胞促進成人海馬神經發生”的綜述。

本文綜述著重于在抗抑郁藥和間充質干細胞(MSCs)的控制下,神經發生和Wnt信號通路之間的可能相互作用,以克服年齡、疾病或環境因素(如壓力)引起的衰弱癥狀。它還將解決當前阻礙將研究從動物模型直接外推到人類應用的一些限制,以及與MSCs及其細胞產品作為潛在治療解決方案相關的技術挑戰。
2023年干細胞治療抑郁癥臨床案例
2023年,韓國嶺南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在國際期刊《Pharmaceutics》中發表了一篇關于多種干細胞類型在治療重度抑郁癥方面的作用機制的綜述。

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和神經干細胞可能通過產生更多具有增加的皮層連接的神經元來減輕抑郁癥。
2023年干細胞治療抑郁癥臨床案例
2023年11月16日,中山大學項鵬及張小然共同通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題為“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lleviate depressive and anxiety-like behaviors via a lung vagal-to-brain axis in male mice”的研究論文,證明間充質干細胞可以緩解抑郁和焦慮樣行為。

從機制上講,外周給MSCs激活了肺迷走神經感覺神經元,這些神經元投射到孤束核,誘導DRN釋放5-HT。此外,間充質干細胞分泌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通過原肌球蛋白受體激酶B (TrkB)激活肺感覺神經元,吸入TrkB激動劑也在雄性小鼠中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本研究揭示了外周MSCs在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中的作用,并證明了抑郁癥潛在的”肺迷走神經-腦軸”策略。
干細胞治療抑郁癥的臨床研究進展
截止2024年7月5日,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最大臨床試驗注冊庫clinicaltrials.gov網站上注冊的有關干細胞治療抑郁癥臨床研究項目有14項。其中已完成的有10項。

截止2024年7月5日,國內中國知網cnki.net網站上已經有8個干細胞治療卵巢早衰的相關文章。

治療抑郁癥的輔助療法
- 心理治療:包括認知行為治療(CBT)、人際心理治療(IPT)、精神動力學治療和婚姻及家庭治療等。這些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患者處理內心沖突、改善人際關系和社交技能,以及提高對治療的依從性。
- 物理治療:如電休克治療(MECT)、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和光照治療,這些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大腦,改善抑郁癥狀。
- 運動療法: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夠減輕壓力和提升心情。
- 動物輔助治療:與動物接觸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緒和社交能力。
- 針灸治療:作為中醫的一種手段,針灸治療在一些研究中顯示出對抑郁癥的療效。
- 患者教育: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教育,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疾病和治療方法。
- 支持性心理治療:通過傾聽、解釋、指導、鼓勵和安慰等方式,幫助患者正確認識和對待疾病
討論
面臨的挑戰與未來展望
- 干細胞的選擇和來源:選擇最合適的干細胞類型和來源對于治療效果至關重要。
- 治療的安全性:確保干細胞治療不引起不良反應,如腫瘤形成或免疫排斥。
- 療效評估:開發敏感的生物標志物和臨床評估工具,準確評估干細胞治療的效果。
結論
干細胞治療為抑郁癥患者提供了一種潛在的新治療策略。雖然目前仍處于研究和開發階段,但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期待干細胞治療能夠為抑郁癥患者帶來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