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Pediatric Rheumatology》(《兒科風濕病學》)期刊報道了一項引人關注的臨床案例:3名患有難治性風濕病的兒童在接受干細胞治療后,病情顯著改善,全部成功實現免疫抑制藥物的減量甚至停用。患兒家庭反饋稱,孩子的癥狀明顯緩解,生活質量大幅提升,其中兩位家長認為孩子已達到“臨床痊愈”。這一案例為兒童難治性風濕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什么是兒童風濕病?
兒童風濕病(Pediatric Rheumatic Disease, PRD)是一類起源于兒童期、可能持續至成年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為免疫系統異常激活,引發多器官或關節的慢性炎癥。常見癥狀包括關節腫痛、疲勞、皮疹及活動障礙等,病情往往呈“緩解-復發”交替進程,嚴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與日常生活。
近年來,雖已有生物制劑和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物(DMARDs)應用于臨床,仍有部分患兒屬于“難治性”病例,常規治療效果不佳,尤其是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和幼年特發性關節炎(JIA)等患者。

干細胞治療風濕病:從理論到臨床案例
間充質干細胞(MSCs)具有顯著的免疫調節與抗炎特性,可通過抑制異常T細胞和B細胞活化、調節炎癥因子釋放等機制,潛在地緩解風濕病的進展。以下3個真實案例展示了MSCs在兒童難治性風濕病治療中的初步應用效果。
案例一:9歲女性患兒,先后被診斷為特發性鞏膜炎、多發性肌炎和SLE
案例1:一名9歲女孩被診斷為特發性鞏膜炎,三年后,又患上了多發性肌炎并伴有嚴重關節炎,在9個月內,她出現了顴骨皮疹、盤狀皮疹以及持續的白細胞減少和淋巴細胞減少,被確診為SLE,使用抗風濕藥和生物制劑治療48個月,但療效有限。

隨后她父母通過互聯網找到了一家生物公司,在那里她進行了抽脂術以收集脂肪組織并制備MSCs,分別接受了1次鼻內注射(100*106細胞,約1.8*106/kg),1次淋巴結注射(100*106細胞,約1.8*106/kg),3次靜脈輸液(379*106、256*106、234*106細胞)。
第一次移植后:她出現短暫關節痛、顴骨皮疹和鞏膜炎復發,2個月內自然恢復,沒有關節炎,SLEDAI-2K評分(治療前SLEDAI-2K評分為6)為0。
第二次移植后:她出現短暫性鞏膜炎,但情況良好,1個月后,SLEDAI-2 K評分為0。除此之外,她沒有因移植而產生其它輕微或嚴重不良影響,身體狀況良好,沒有出現光過敏、皮疹、僵硬或關節疼痛。
術后2年:她的臨床狀況保持穩定,患者總體評估(PGA)從8/10下降至1/10,醫生總體評估從7/10下降至2/10。抗核抗體(ANA)從1:640下降至1:80-160。目前,她僅對報告的鞏膜炎進行間歇性局部眼用潑尼松龍治療。
案例二:15歲女性MCTD患者,伴多發性肌炎和髖部缺血性壞死
案例2:一名女孩在15歲時被診斷MCTD,接受了多種DMARD和生物制劑治療,治療三年后,出現了明顯的疼痛和虛弱,后因多發性肌炎入院并接受治療,磁共振成像(MRI)顯示臀肌、腿筋、股四頭肌(包括股直肌)內的肌肉水腫加劇(圖1),雙髖骨缺血性壞死,但股骨頭未塌陷。
由于髖部疼痛導致生活質量不佳,她接受了MSCs治療(MSCs取自剖腹產后的沃頓氏膠)。在第0、2、6個月進行3次髖部注射(1.1 * 106/kg),在第2和第6個月同時靜脈輸注MSCs(60 *106細胞;1.2*106/kg),此后,所有常規免疫治療均已停止。

治療后患者報告髖關節注射部位疲勞和局部疼痛3天,但沒有任何輕微或嚴重不良反應,PGA從7/10下降為2/10。
移植后1個月:她的肌炎和關節炎得到了緩解,但仍有輕度白細胞減少癥,SLEDAI-2 K評分(治療前SLEDAI-2K評分為9)為1,ANA和RNP仍保持高滴度陽性,并從之前的退學狀態恢復到全日制學習和舞蹈。
移植后3個月:她的血清學保持不變,紅細胞沉降率恢復正常,預定的雙側髖關節置換手術已被取消。
移植后2年:患者和家人拒絕接受常規藥物治療,但她有疾病活動加重的跡象,皮膚增厚,Rodnan皮膚評分為10.5,這個家庭計劃再次接受MSCs移植。
案例三:18歲女性JIA患者,多年多關節腫痛及影像學活動性滑膜炎
案例3:一名18歲女性,在11歲時出現右膝關節炎,并進展為雙側膝關節、左肘和頸椎關節炎,她的關節炎與ESR升高相關,在初步診斷治療后3年短暫緩解,肘部常規MRI顯示活動性滑膜炎和新的糜爛,升級到另一種生物療法后,她出現了嚴重局部疼痛。

在16歲時,家人帶她接受了3次靜脈臍帶MSCs移植,細胞來源于供體人臍帶組織來源的MSCs(120*106細胞,約1.8*106/kg),移植前醫生指示停用風濕藥,沒有報告其它輕微或嚴重不良反應。
移植后5個月:她的左肘MRI顯示糜爛變化持續進展,ESR恢復正常。由于持續肘部關節炎,在初次移植一年后,她再次進行第二次MSCs靜脈移植(120.6*106細胞;1.9*106 /kg)治療。
再次移植后3個月:隨訪顯示MRI顯示肘部攣縮和關節炎沒有改善,但糜爛也沒有惡化。在接下來一個月,對她肘關節進行了關節內類固醇注射,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家人決定停止所有常規免疫抑制治療,并開始進行整體健康管理。此時她的PGA為1/10,家人對她目前的狀況感到滿意。
總結與展望
這三例患兒在接受干細胞治療后,不僅癥狀得到顯著控制,還實現了免疫抑制藥物的減停,提高了生活質量。盡管目前報道結果積極,但仍需注意,該治療方式仍處于臨床探索階段,缺乏大規模對照試驗支持。
未來需進一步規范干細胞治療的細胞來源、給藥途徑、劑量與次數,并開展嚴謹的臨床試驗,才能為其在兒童風濕病中的應用提供更可靠的依據。
參考資料:
Stephen C. Wong, Leah C. Medrano, Alice D. Hoftman, Olcay Y. Jones and Deborah K. McCurdy.Uncharted waters: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eatment for pediatric refractory rheumatic diseases; a single center case series. 10.1186/s12969-021-00575-5.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