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在全球范圍內大規模傳播,世界各地患者的增多,有部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即使經過治療也會出現后遺癥,例如出現腦霧、呼吸困難和胸痛等癥狀。根據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發表的一篇文章,87.4%的新冠患者被確認至少有一種后遺效應,其中有許多癥狀表現為疲勞(53.1%)、呼吸困難(43.3%)和胸痛(21.7%)。
為應對日本國內受新冠后遺癥的影響,日本早在2020年12月就已宣布開始針對新冠后遺癥的成人群體,合法開展使用自體脂肪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新冠后遺癥的計劃。?

干細胞療法讓新冠后遺癥修復成為可能
針對新冠病毒對患者多臟器的傷害,全球醫療專家團隊一直在努力探索更有效的康復方式,而有帶著“修復”“再生”光環的干細胞為人類修復新冠患者臟器損傷創造了可能。
近期,美國報道了一項納入24例危重型COVID-19相關ARDS患者的隨機、對照、雙盲研究,臍帶充質干細胞輸注能顯著改善患者存活率并縮短治療時間。目前,國內外已完成多項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新冠的臨床研究,超過10項研究結果已發表。

如圖所示,1a-1b:細胞輸注后,炎癥指標改善,復查胸部CT提示雙肺病灶較前吸收,呼吸道癥狀改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連續2次陰性,治愈出院。圖2a-2b:2次干細胞輸注后炎癥指標改善,復查時氧合指數升高至301 mmHg,胸部CT提示雙肺病灶較前吸收,患者呼吸道癥狀改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連續2次陰性,治愈出院。
干細胞療法治療新冠后遺癥,國內進展如何
2022年2月,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感染病診療與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院士團隊公布了使用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新冠重癥患者隨訪1年的結果,文章發表在《柳葉刀》子刊EBioMedicine。?

本次研究共有100名患者接受了隨訪。王福生院士及其團隊每隔3個月隨訪患者1次,為期1年,以評估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新冠肺炎重癥患者的長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結果顯示: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給藥對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病變和癥狀的恢復具有長期益處,且患者癥狀更輕和生活質量更好,睡眠困難、日常活動和數字評定量表評分均得到顯著改善。
與安慰劑組相比,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組全肺病變體積改善了10.8%,并且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組在每一個隨訪節點都顯示出固體組分病變體積比例減少。此外,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組有17.9%的患者在12個月時CT圖像變為正常,而安慰劑組沒有。
每次隨訪時發現,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組的相關癥狀發生率均低于安慰劑組,中和抗體均為陽性,中位抑制率分別為61.6%和67.6%。兩組術后1年隨訪不良事件及12個月腫瘤標志物比較無顯著性差異。目前的研究表明,在12個月的隨訪中,CT圖像所發現的肺部病變只有在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的患者中才能完全解決。
目前關于干細胞治療新冠的初期數據主要集中在間充質干細胞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以間充質干細胞為主的細胞療法,在許多感染性疾病中發揮重要免疫調節作用。先進的干細胞技術為新冠后遺癥人群帶去了希望,為人類攻克更多疑難疾病創造了可能。
撰文|喬維鈞
排版|木子久
End
參考資料:[1]https://www.einpresswire.com/article/532284733/adult-stem-cell-therapy-for-covid-19-sequelae-begins-in-japan-for-the-first-time-in-the-world[2]When stem cells meet COVID-19: recent advances, challeng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3]https://mp.weixin.qq.com/s/Mk0ufS8wGaXUewUX4ZvWJA[4]https://mp.weixin.qq.com/s/X62iHIVng1C18UfBTvH87A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