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雙相情感障礙的精神病特征
- 例子
- 接受診斷
- 治療
- 并發癥
- 支持
精神病是患有各種精神健康障礙的人可能會經歷的一種癥狀,包括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精神病存在一定范圍,可能包括偏執、妄想以及視覺或聽覺幻覺。略多于一半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會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刻出現精神病癥狀。1
本文將討論雙相情感障礙的精神病特征以及如何接受診斷和治療。
精神病可能是雙相情感障礙的癥狀嗎?

雙相情感障礙的精神病特征
雙相情感障礙的精神病特征是妄想、幻覺和/或偏執。2
該人可能已經失去了與現實的部分或全部聯系,并且難以區分什么是真實的,什么是非真實的。3
癥狀開始
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可以在任何時候出現精神病癥狀,但通常是在躁狂或抑郁發作的范圍內。
行為的改變通常可能先于精神病。這些行為變化(也稱為警告信號)可包括:3
- 難以清晰、邏輯地思考
- 多疑
- 偏執的想法
- 花更多時間獨處
- 自我護理或衛生能力下降
- 睡眠變化
- 強烈的感受或想法
- 缺乏感情
- 溝通困難
- 雜亂的思緒
與雙相II型障礙患者相比,精神病癥狀在I型雙相障礙患者中更為常見。2躁狂期間的精神病癥狀也比抑郁發作時更常見。2
癥狀持續時間
精神病發作的持續時間因人而異。這將取決于他們是否接受過治療以及在尋求治療之前癥狀出現了多長時間。4
精神病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它始于前驅期,通常包括上述行為變化以及人進入或脫離現實的能力的波動。第二階段為急性期。這是當人經歷精神病的各個方面時,例如妄想、幻覺和思維混亂。
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階段是恢復。在康復過程中,患者仍然可能有輕微或不明顯的精神病癥狀。4
雙相情感障礙行為的例子
患有躁郁癥的人會表現出與現實脫節的行為。
他們可能會偏執地認為有人試圖傷害他們,或者電視上的人正在發送特殊信息。或者他們可能會產生幻覺,看到或聽到其他人看不到或聽到的東西。3
其他躁郁癥行為可能包括無意義或不符合當時情況的言論。3
除了典型的雙相情感障礙行為之外,某人還可能有:
- 焦慮
- 動力下降
- 運作不良
根據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數據,患有精神病的人可能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行事,并可能傷害自己或他人。這可能是偶然的——比如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可以飛而從建筑物上摔下來——也可能是故意的——比如在抑郁時自殺。3
精神病性抑郁癥與雙相情感障礙
精神病性抑郁癥是重度抑郁癥的一種亞型,患者會出現精神病癥狀。5
雙相情感障礙是指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人也會經歷精神病。2
這兩種情況相似,兩者都涉及精神病癥狀。然而,根本條件是不同的。
接受雙相精神病診斷
要在雙相情感障礙發作期間獲得精神病診斷,患者必須與醫療保健提供者合作。提供者將進行身體檢查,并可能要求進行醫學檢查以排除其他情況。6
然后,醫療保健提供者可以進行心理健康評估,并查看該人的健康史、家族史、最近的創傷和藥物使用情況。6最終診斷將根據精神健康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 (DSM-5-TR) 標準進行。
經歷雙相精神病可能會令人恐懼和困惑。然而,認可將為成功控制癥狀并讓人們過上盡可能充實和富有成效的生活的治療打開大門。
精神病與躁郁癥發作有何不同?
當觀察精神病與躁狂癥時,很難看出區別。精神病是一些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可能會出現的癥狀。它會引起幻覺和妄想。
雙相躁狂是雙相情感障礙的一部分。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有兩種不同的情緒發作:躁狂和抑郁發作。躁狂發作的特點是感到精力充沛、語速快、有很多想法、對愉快活動的需求增加以及感覺自己很重要或強大。6
如何治療雙相情感障礙
治療具有精神病特征的雙相情感障礙不同于治療無精神病的雙相情感障礙。
當某人開始出現精神病特征時,他們可能需要額外的藥物和不同的治療方法。用于治療精神病的藥物稱為抗精神病藥。抗精神病藥物有多種類型,其副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醫療保健提供者可以幫助確定哪種藥物可能最有效且副作用最少或最不強烈。3
抗精神病藥物可以幫助某些癥狀在幾分鐘到幾天內消失。然而,某些癥狀(例如妄想)可能需要幾周時間才能緩解。7
未控制的雙相情感障礙的并發癥
精神病的任何方面都應盡快治療。那些不尋求治療的人可能會經歷疾病的進展,有時甚至會出現嚴重的后果,包括對大腦的長期影響。不受控制的精神病會影響一個人生活的許多領域——社會、職業、個人和關系。
它可能導致一個人失業、出現財務問題、無家可歸等等。
未經治療的雙相情感障礙也會增加自殘和自殺的風險。自殘的風險最高是當一個人正在經歷第一次精神病發作并且尚未接受治療時。患有精神病的人自殺的風險非常高。五分之一的精神病患者會嘗試自殺。8
概括
精神病是一種與多種心理健康狀況相關的癥狀。可能發生精神病的病癥之一是雙相情感障礙。當某人患有精神病時,他們可能會出現幻覺、妄想和/或偏執。它與較高的住院率、自殘率和自殺率有關。
藥物治療和理療可以緩解癥狀,而且這些干預措施越早進行,更快康復的機會就越大。8
參考資料:
- Burton CZ, Ryan KA, Kamali M, et al. Psychosis in bipolar disorder: Does it represent a more “severe” illness? Bipolar Disorders. 2018;20(1):18-26. doi:10.1111/bdi.12527
- Chakrabarti S, Singh N. Psychotic symptoms in bipolar disorder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illness: A systematic review. WJP. 2022;12(9):1204-1232. doi:10.5498/wjp.v12.i9.1204
-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Understanding psychosis.
- Yale School of Medicine. What is psychosis.
- Dubovsky SL, Ghosh BM, Serotte JC, Cranwell V. Psychotic depression: diagnosi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sychother Psychosom. 2021;90(3):160-177. doi:10.1159/000511348
-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Bipolar disorder.
-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Mental health medications.
- NHS Inform. Psychosis.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杭吉干細胞科技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網站后臺下方留言獲取。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