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的愁云依然在籠罩著世界,幾經變異的病毒仍在肆虐我國。目前較為流行的奧密克戎毒株雖致病性、重癥率降低,但傳染性非常強,全國各個省份將陸續抵達感染高峰。
三年抗疫之路,科學家們仍不斷探索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藥物和方法。而我們今天要提到的是當前最具前景的新興療法之一——干細胞療法!
后疫情時代,干細胞療法在新冠病毒感染中如何發揮作用?
此前,干細胞就被報道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纖維化等肺部疾病中具有巨大作用,所以在病毒爆發后,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開始嘗試在新冠患者中使用干細胞療法,干細胞以其卓越的抑制炎癥及免疫調節的功能在新冠病毒感染中發揮重要作用。

全球最大的臨床試驗注冊網站clinicaltrials.gov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球共有145項干細胞治療新冠病毒的臨床研究,其中,美國共登記29項,穩居世界第一,我國以16項相關研究位列第2。
在我國,王福生院士團隊領銜的一項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COVID-19重癥患者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在對重癥患者隨訪一年后,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可減少COVID-19重癥患者的死亡率,并對其肺部的恢復具有長期益處,文章發表于權威雜志《柳葉刀》子刊。
下面我們將一起來看看干細胞在新冠病毒感染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吧!
免疫調節
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于2021年初發表的一項重要研究中指出,在新冠危重病人中可見細胞因子風暴的發生。
>何為“細胞因子風暴”?——細胞因子風暴是機體受到感染、藥物、疾病后引起體液中細胞因子迅速大量產生的現象,一旦發生可能引起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干細胞可以抑制細胞因子風暴。干細胞可通過誘導T細胞凋亡、分泌外泌體及細胞因子,動員免疫細胞,抑制免疫細胞過度激活等三種主要方式來協調免疫調節功能,從而抑制細胞因子風暴,恢復免疫微環境穩態,最終促進新冠患者的免疫系統恢復。
炎癥緩解
炎癥與新冠病毒感染有密不可分的聯系。
>在新冠病毒感染的部分患者中,鼻塞、流涕、咽痛、嗅覺味覺減退或喪失、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等為主要表現。《美國醫學會神經病學雜志》的一項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導致人嗅覺味覺喪失的原因很可能是人體免疫系統對病毒做出炎癥反應的附帶效果。《科學·轉化醫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新冠導致T細胞介導的炎癥反應將在新冠病毒消失后仍存在于嗅上皮細胞中,損傷嗅覺神經細胞,導致長期嗅覺喪失。此外,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大腦可能被誘發炎癥反應。
干細胞已被證明在減少體內炎癥細胞因子方面發揮一定作用。干細胞擁有“歸巢”的功能,其進入人體后會遷移至損傷組織部位,抑制促炎性細胞因子的釋放,維持受損細胞的存活,調節炎癥因子水平,并發揮其促進血管再生的作用。這將有助于緩解炎癥反應,改善肺功能,提高重癥患者的生存率。
器官修復
新冠病毒可能會加速器官衰老。
>有患者表示,新冠康復后,可能仍會持續出現胸痛心悸、肌肉萎縮、容易疲憊等癥狀,被稱為“長新冠”。一位44歲的BBC記者甚至自述感染新冠16個月后“像一個80多歲的老人”。那么感染新冠真的會讓人變老嗎?2022年4月19日發表在頂級期刊《自然·通訊》上我國科學家的一篇研究給出了肯定答案,新冠病毒或許能夠直接損傷免疫細胞,促進免疫衰老。2022年10月18日,據ABC7報道,經過兩年半多的新冠研究,科學家們證實,感染新冠后的人體器官會衰老3-4年。2022年12月14日,頂級期刊《自然》刊載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新冠病毒除會影響人體呼吸道外,還會入侵大腦、心臟、小腸、腎上腺、淋巴結等多處器官長達數月。
在機體損傷或衰老等條件刺激下,干細胞被損傷因子激活 ,分化產生功能細胞,以替換損傷或衰老的細胞,進而使機體組織器官的再生和衰老維持一個動態平衡。以肺臟為例,移植的干細胞進入人體后,可分化成肺泡屏障細胞,成功修復破損的肺泡屏障細胞,從而避免受到免疫細胞的浸潤,完成肺泡組織結構的修復和再生。隨著研究深入,針對新冠病毒可能導致多器官損傷,干細胞的修復與再生功能將為患者帶來更多福祉。
國家聲音
2020年2月1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表示,王福生院士、周琪院士、劉中民教授團隊均已入駐武漢,開展干細胞技術在新冠重癥患者救治方面的臨床研究。
“結果顯示,干細胞治療安全、有效,能夠使重癥、危重癥患者呼吸困難迅速得到緩解或者停止加重,在臨床表現、呼吸功能、影像檢查等方面均實現好轉,一般8~10天可以達到救治水平。另外,干細胞對于肺纖維化進程的阻斷以及促進肺部損傷修復的作用,顯示其對于防止肺纖維化、改善患者遠期預后具有獨特的優勢。
目前,新冠病毒依然在快速傳播,干細胞有望逐漸發展為新的治療藥物或方法,在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療發揮更多積極的作用!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