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干細胞療法在銀屑病治療領域展現出了顯著成效,特別是在調節免疫反應、修復受損皮膚組織以及減輕炎癥反應等方面表現尤為突出,成為銀屑病治療研究的重要方向。2024年見證了多項關鍵性研究的發布和臨床試驗的深入推進,這些進展為銀屑病患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治療希望。隨著2024年的即將落幕,讓我們一起回顧這一年里干細胞治療銀屑病所取得的最新臨床進展,全面了解這一領域的前沿動態。
銀屑病(Psoriasis),俗稱“牛皮癬”,是一種由遺傳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引發的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其特征在于皮膚上出現覆蓋有銀白色鱗屑的紅色斑塊,這些病變可以是局部性的也可以廣泛分布于全身。作為一種系統性疾病,銀屑病不僅限于皮膚表現,它還關聯著一系列的并發癥,對患者的全身健康構成威脅。
研究指出,銀屑病患者體內可能存在內分泌失調現象,并且某些不良生活習慣可能加劇病情的發展。這類患者更容易患上代謝綜合征,其中包括: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癥以及高血壓等病癥。這些問題不僅顯著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在極端情況下可能會縮短患者的預期壽命。
- 詳情請瀏覽:銀屑病的體征和癥狀是什么?及其治療方法

目前針對銀屑病的治療,通常會采用局部和口服藥物進行治療。包括針對輕度病癥的局部藥物(皮質類固醇、維生素D3類似物、地蒽酚、他扎羅汀等)、針對中度病癥的紫外線療法,以及全身藥物(如甲氨蝶呤、口服維甲酸、環孢菌素等)和更嚴重病癥的生物制劑。盡管這些常規療法可有效控制癥狀,但銀屑病尚無永久治愈方法。
近年來,隨著再生醫學的發展,干細胞治療銀屑病作為一種新興的治療方法,利用干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潛能,為銀屑病患者提供新的修復策略。接下來我將帶您了解2024年干細胞治療銀屑病的最新研究進展:
2024年干細胞治療銀屑病的最新研究進展盤點
2024年2月1日,全球干細胞治療與研究研究所發表了一篇關于《干細胞分泌組介導的頭皮牛皮癬緩解:病例報告》的臨床研究成果。

在此,我們描述了一個使用培養基中分泌的間充質干細胞分子治療頭皮銀屑病患者的病例報告。
患者是一名32歲的男性患者,患有頭皮銀屑病約3年,患者頭皮后部和發際處有銀白色的鱗屑。鱗居區域內外可見大量斑塊。皮膚干燥,患者在受影響區域有嚴重的瘙癢感。(見圖1)
患者曾接受過類固醇軟膏和藥物治療。但由于傳統的治療干預措施未能產生足夠的治療反應患者愿意嘗試其他可用的臨床干預措施。

- 研究結果表明在隨訪期間,患者未報告任何不良事件。
- 在檢查受影響的疾病區域時,發現銀屑病鱗屑和斑塊減少。
- 在連續4周的應用后,我們觀察到銀屑病斑塊顯著減少,銀屑病鱗屑完全消失,皮膚顏色恢復正常。(見圖2)
- 在治療和隨訪過程中,患者未接受任何其他藥物治療。
- 患者已三年未出現相關癥狀,生活質量得到改善。

綜上所述,我們報告了一名患者皮膚銀屑病癥狀的完全逆轉。該患者具有典型的皮膚銀眉病癥狀,被建議使用干細胞培養基。在應用4周內,局部應用培養基導致頭皮區域的鱗眉清除和斑塊消除。皮膚顏色恢復正常,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改善。并且在隨訪的三年里都沒有出現過復發癥狀。
2024年3月30日 ,臺灣新北市干細胞生命科學公司在國際期刊《醫學與醫學科學新視野》上發表了一篇關于《同種異體牙齦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斑塊性銀屑病成功案例》的研究成果。

本文報告了一例19歲男性病例,該男性患有嚴重斑塊性銀屑病5年,對多種局部和全身療法均無效,接受同種異體人牙齦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牙齦結締組織活檢取自健康成年供體。輸注5次后完全消退,無不良反應。患者隨訪三年,一直無病。
2024年6月23日,由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科牽頭的《干細胞在銀屑病研究領域和臨床試驗的專家共識》在國際雜志《Aging and disease》在線發表。

文章中明確了銀屑病治療常用的干細胞種類,主要包括間充質干細胞,特別是人臍帶來源間充質干細胞和自體脂肪間充質干細胞。這些細胞因其良好的免疫調節特性、易于獲取以及較低的免疫排斥風險而被選為銀屑病治療的理想候選者。(見圖3)
對于銀屑病患者,建議采用靜脈注射或局部注射的方式進行干細胞移植,并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調整劑量。例如,考慮到性別差異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女性患者在接受相同劑量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后往往能獲得更好的療效。
此外,還強調了治療前Treg細胞水平作為預測因子的重要性,低水平的Treg細胞可能預示著更佳的治療反應。

為了確保干細胞產品的高質量,文章詳細規定了從采集到最終使用的全過程,包括:
- 使用符合良好生產規范(GMP)標準的設施進行細胞培養;
- 建立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設立獨立的質量管理部門來監督整個流程;
- 定期培訓相關人員以確保他們掌握最新的專業知識和技術;
- 并且采取嚴格的安全防護措施以防止交叉污染和其他潛在風險。
文章還提出了一個全面的評估體系,用于監測和評估干細胞治療銀屑病的效果。這一體系涵蓋了短期和長期兩個方面,既關注于短期內皮損面積減少、癥狀緩解等直觀變化,也重視長期隨訪期間是否出現復發或其他不良事件。通過這樣的方式,希望能夠幫助醫生更好地理解每位患者的具體需求,從而制定出最適合他們的個性化治療方案。
2024年8月20日,中醫藥大學廣州第二臨床學院在期刊《Arch Dermatol Res》上發表了一篇關于《脂肪間充質干細胞 (AD-MSC) 治療銀屑病的獨特適應性免疫受體特征》的文章。

在目前的研究中,我們在單組臨床研究中利用脂肪間充質干細胞 (AD-MSCs) 治療中度/重度銀屑病病例。
- 這種AD-MSC治療已被證明在臨床上是安全有效的。
- 有趣的是,在短期 (2周) 和長期 (12周) 內,AD-MSC治療后出現了適應組改善的趨勢,包括多樣性增加、uCDR3升高和大克隆減少。
- 總之,同種異體AD-MSC治療在治療銀屑病方面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有效改善銀屑病患者受損的適應性免疫系統。
2024年8月30日,印度尼西亞干細胞與癌癥研究中心牽頭在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ell and Biomedical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關于《分泌組衍生的華通氏膠間充質干細胞在尋常型銀屑病中的治療潛力》的臨床案例研究。

在本報告中,討論了關于一名47歲銀屑病男性患者的研究結果,該患者的銀屑病面積嚴重程度指數 (PASI) 評分為10.8,接受華通氏膠質間充質干細胞衍生的分泌體 (S-MSC) 治療。
- 值得注意的是,僅在一周的治療期內就記錄到癥狀完全消退。
- 患者在1次輸注和隨后4次肌肉注射S-MSC后,PASI從10.8降至3.2。MSC分泌的生物活性因子、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很可能是在炎癥調節和皮膚組織再生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主要分子。
- 注射后患者也未出現嚴重不良事件。
本報告證明了使用S-MSCs治療銀屑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可以作為一種克服細胞療法局限性的替代方法。
2024年9月15日,伊朗德黑蘭醫科大學在國際期刊《生命科學》上發表了一篇關于《脂肪組織來源的外泌體治療輕度至中度斑塊狀銀屑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一項臨床研究。

這項研究評估了自體脂肪間充質干細胞衍生的外泌體治療牛皮癬(一種慢性免疫相關皮膚和關節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共納入了12名斑塊性銀屑病,分為三組,并接受單劑量外泌體治療。
- 本研究發現,接受200μg劑量治療的患者的紅斑和硬結顯著減少。
- 接受100和200μg劑量治療的患者的鱗屑厚度顯著減少。
- 接受100和200μg劑量治療的患者的IHC評估顯示,患者組織樣本中IL17和CD3的存在減少,而 FOXP3的存在顯著增加。
- 檢測炎癥因子的表達也顯示,200μg劑量可降低IL17、IFNγ、IL23和TNFα的表達,并增加抗炎因子IL10的表達。
本節中描述的MSC和MSC-Exo在治療銀屑病患者中的治療特性的臨床研究數據總結在圖4中。

研究表明,200μg劑量對患者來說是最佳劑量,但需要更多的患者群體才能獲得更可靠的結果。此外,更高的劑量或以特定間隔多次注射可以更好改善患者癥狀。
干細胞治療銀屑病的作用機制
- 免疫調節:干細胞能夠通過直接接觸或分泌可溶性因子如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前列腺素E2(PGE2)、肝細胞生長因子(HGF)等,來抑制T細胞的增殖及活化,減少促炎細胞因子如TNF-α、IFN-γ、IL-6、IL-17A等的產生,從而減輕皮膚中的炎癥反應。
- 促進組織修復:干細胞還具有向受損組織遷移的能力,并能夠在局部微環境中分化為特定類型的細胞,如角質形成細胞,以幫助修復受損的表皮層。此外,干細胞還能分泌多種生長因子和細胞外基質成分,支持新血管生成,加速傷口愈合過程。
- 重建皮膚免疫微環境:銀屑病患者的皮膚存在一個失衡的免疫微環境,表現為過度活躍的免疫細胞和異常表達的細胞因子。干細胞可以通過改變這種微環境,恢復正常的免疫功能。
- 低免疫原性和高耐受性:與傳統移植不同,干細胞表現出較低的免疫原性,這意味著它們不容易引發宿主的排斥反應。因此,即使是從異體來源獲得的干細胞也可以安全地應用于患者體內,而不會引起嚴重的免疫反應。
- 基因表達調控:研究表明,銀屑病患者皮損部位的干細胞在基因表達、DNA甲基化、細胞因子分泌及功能等方面均存在異常。通過引入健康的干細胞,有可能糾正這些異常,恢復正常細胞行為,改善病理狀況。
- 細胞間相互作用:除了上述機制外,干細胞還可以與其他類型的細胞發生復雜的相互作用,包括但不限于誘導細胞周期停滯、直接細胞間接觸以及分泌可溶性介質等,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抑制不必要的免疫應答并促進組織修復。
結論
2024年的研究進展表明,干細胞療法在銀屑病治療領域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它不僅提供了傳統藥物難以企及的療效,而且開啟了個性化醫療的新篇章。
盡管取得了顯著成就,但要使干細胞療法真正成為常規治療手段,仍需克服許多挑戰,包括進一步優化治療策略、降低治療成本以及加強公眾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未來,隨著更多高質量臨床數據的支持和技術手段的進步,相信干細胞療法將在銀屑病治療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更多患者帶來治愈的希望。
相關閱讀:想要了解更多關于干細胞治療銀屑病的新聞資訊請點擊這里!
[1]Mahmood A, Somani N, Patel D, Mishra R, Srivastsva A. Stem cell secretome-mediated alleviation of scalp psoriasis: A case report. Arch Stem Cell Ther. 2024;5(1):1-4.
[2]Kuang, Y.-H., Zhu, W., Lin, G., Cheng, L.-M., Qin, Q., Huang, Z.-J., Shi, Y.-L., Zhang, C.-L., Xu, J.-H., Yan, K.-X., Lv, C.-Z., Li, W., Han, Q., Stambler, I. , Lim, LW , Chakrabarti, S., Ulfhake, B., Min, K.-J., Ellison-Hughes, G., … Chen, X. (2024)。干細胞在銀屑病研究和臨床試驗中的應用專家共識。衰老與疾病。https ://doi.org/10.14336/AD.2024.0012
[3]Wang, S. G., Hsu, N. C., Wang, S. M., & Wang, F. N. (2024). A Case Study on The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Plaque Psoriasis with Allogeneic Gingiv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New Visions in Medicine and Medical Science Vol. 3, 177–183. https://doi.org/10.9734/bpi/nvmms/v3/7104B
[4]Tang, L., Yao, D., He, Z. et al. Distinct adaptive immune receptor feature of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MSCs) treatment of psoriasis. Arch Dermatol Res 316, 542 (2024). https://doi.org/10.1007/s00403-024-03296-3
[5]Azzahara, S. Y., Agustina, R., & Prawitasari, S. (2024).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Secretome-Derived Wharton’s Jelly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Psoriasis Vulgaris: A Case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ell and Biomedical Science, 2(5), 160-166. https://doi.org/10.59278/cbs.v2i5.37
[6]Mohammad Ali Mohseni Meybodi, Mohammad Ali Nilforoushzadeh, Nooshin KhandanDezfully, Parvin Mansouri,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dipose tissue-derived exosomes in treating mild to moderate plaque psoriasis: A clinical study,Life Sciences,Volume 353,2024,122915,ISSN 0024-3205,https://doi.org/10.1016/j.lfs.2024.122915.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杭吉干細胞科技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網站后臺下方留言獲取。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