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7日,廣東兩家三甲醫院聯合在行業期刊《?干細胞研究與治療》上發表了一篇關于《間充質干細胞在糖尿病腎病中的應用》的薈萃分析。

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它不僅能夠有效降低血糖并改善腎功能,還能顯著減少腎臟纖維化,為糖尿病腎病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可能是糖尿病腎病的潛在治療方法。
什么是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DKD)是由高血糖、高血壓、脂質代謝紊亂等因素導致全身代謝異常,從而引發的慢性腎臟疾病,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也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變表現之一。大約40%的糖尿病患者都存在該癥狀,DKD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風險增加。血糖異常狀態導致氧化應激并誘導炎癥介質的釋放,導致糖尿病患者腎小球病變。

目前的證據表明,阻止DKD進展非常困難。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量等是評估DKD相關腎臟損害的重要指標。
雖然藥物治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和保護腎臟功能,但長期使用這些藥物可能會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如低血壓、高鉀血癥、腎功能進一步下降等,并且傳統藥物治療往往只能控制癥狀,而不能根本治愈糖尿病腎病,許多患者的病情仍會逐漸惡化。臨床上迫切需要找到一種治療DKD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間充質干細胞(MSCs)因其強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而受到廣泛關注,已被廣泛應用于全身或局部治療多種疾病(包括糖尿病腎病)。作為一種特殊的成體干細胞,MSCs可以從骨髓、脂肪組織、臍帶血乃至乳牙等多種來源中分離獲得。這類細胞不僅具備自我復制的能力,還能夠在適當條件下分化為不同類型的細胞,參與組織再生與修復過程,同時在炎癥疾病的治療、預防移植排斥反應等方面也展現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數據支持MSCs可能對糖尿病并發癥產生積極影響。為此,我們進行了這項系統綜述及薈萃分析,旨在全面評估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對糖尿病腎病療效的影響,從而為未來臨床實踐提供科學依據。
三甲醫院證明:干細胞能夠有效降低糖尿病腎病患者血糖并改善腎功能
該研究旨在系統評價MSCs移植對DKD患者的療效及其安全性,通過綜合分析已有的臨床試驗數據,探索MSCs治療DKD的有效性和潛在機制,為未來臨床應用提供理論支持和技術指導。
方法:我們在Embase、Cochrane Library、ISI Web of Science、PubMed和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 (NLM) 數據庫中搜索了截至2020年1月的原始論文,這些論文評估了MSC給藥對DKD動物模型或患者的影響,不受語言限制。
數據提取:歸納納入研究的主要特征,由兩位作者使用標準化數據表獨立提取數據。從文章中提取不良事件和生化指標數據,例如血糖、CCr、SCr、BUN、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量、尿蛋白/肌酐、腎臟重量、體重、腎臟重量/體重比值。
結果
總共納入了29篇出版物中的33項研究。
01.血糖評估
- 除兩項研究外,其余所有研究均報告了MSC治療后葡萄糖水平的變化情況。具體而言,16項研究在實驗結束時測量了一次葡萄糖濃度;另有七項研究則在多個時間點進行了血糖監測,以更全面地評估治療效果。(見圖1)
- 納入5項研究、7項研究、5項研究、12項研究、17項研究、7項研究和2項研究,分別評估治療對1周、2周、3周、1個月、2個月、3個月和6個月血糖水平的影響,所有研究均顯示MSC治療組具有非常顯著的降血糖作用。(見圖1)

02.血清肌酐評估
- 分別有4項、2項和5項研究評估了1個月、2個月和3個月時的血清肌酐(SCr)。所有研究均顯示MSC治療組的肌酐值顯著降低。(見圖2)

03.血尿素氮評估
在5個不同的時間點對血尿素氮(BUN)進行評估,每個時間點使用的調查研究都相對較少。
- 2周(包括2項研究)、3周(包括2項研究)、1個月(包括2項研究)、2個月(包括3項研究)和3個月(包括4項研究)時,MSC治療組的BUN降低。(見圖3)
- 但3周或1個月時無統計學意義。

04.肌酐清除率評估
- 匯總六項研究的數據以評估MSC治療后2個月的肌酸清除率 (CCr) ;與DKD組相比,MSC治療組的CCr顯著降低。(見圖4)

05.血液胰島素水平評估
- 兩項研究評估了胰島素血癥。MSC治療后3個月胰島素水平升高,但意義不顯著。
06.尿蛋白評估
對于MSC治療的效果,在不同時間點上的尿白蛋白排泄量變化顯示:
- 雖然1個月時的兩項研究未發現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但在2個月時的七項研究表明,MSC治療組的尿白蛋白排泄量明顯低于DKD對照組。總體而言,MSCs能夠有效降低尿白蛋白排泄量。
- 關于微量白蛋白尿,第3周和第3個月各有兩項研究符合標準。結果顯示,在3個月的時間點上,MSC治療組的微量白蛋白尿有所減少。綜合分析表明,相較于DKD組,MSC治療組的微量白蛋白尿顯著更低。
- 針對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在治療后1個月(六項研究)和2個月(十項研究)的時間點上,MSC治療組的比值均顯著低于未經治療的DKD組。整體分析也證實了這一趨勢,即MSC治療可以顯著降低UACR。
- 至于尿蛋白/肌酐比率(UPCR),在治療后2周的時間點上,基于兩項研究的數據,并未觀察到各組間有顯著性差異。然而,隨著時間延長至更后期的時間點,如上述提到的1個月和2個月,MSC治療顯示出積極的影響。
07.腎臟重量評估
腎臟重量和腎臟重量/體重比用于評估腎臟肥大。
- 1個月時,MSC組和未治療的DKD組之間的腎臟重量無顯著差異。
- 2個月時MSC治療組的腎臟重量/體重比顯著下降。
- 而3個月時兩組間無顯著差異。
08.腎纖維化的評估
納入的四項研究評估了MSC治療后2個月的腎小球硬化百分比,未發現顯著差異。
- 根據1個月(包括2項研究)和2個月(包括3項研究)的聚合酶鏈式反應 (PCR) 檢測以及2個月(包括2項研究)的蛋白質印跡 (WB) 檢測,MSC治療組的TGF-顯著降低。
- 通過免疫組織化學 (IHC) 和PCR檢測膠原蛋白I (Col-I)。根據2個月時的PCR(包括3項研究),MSC治療組的Col-I顯著降低。
- 納入的三項研究通過IHC評估了MSC治療后2個月的纖連蛋白 (FN),發現MSC治療組的纖連蛋白 (FN) 出現統計學上顯著下降。
- 兩項研究在MSC治療后1個月通過WB評估了α-平滑肌肌動蛋白(α-SMA),3項研究在2個月通過PCR量化了其表達。MSC治療組的α-SMA表達的兩項測量值均顯著降低。
- MSC治療后1個月(包括2項研究)用WB對E-鈣粘蛋白進行量化;治療與E-鈣粘蛋白沉積顯著減少相關。
09.炎癥介質的評估
- MSC治療后2個月(包括2項研究)通過IHC檢測到單核細胞趨化因子蛋白-1 (MCP-1),兩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 MSC治療后2周(包括3項研究)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ELISA) 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1個月(包括2項研究)用PCR檢測,結果均顯示MSC治療組腫瘤壞死因子-α下降具有統計學意義。
- 研究發現MSC治療對TNF-α表達有總體影響。
結果與展望
綜上所述,本次薈萃分析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支持MSCs作為DKD的一種新型治療手段。它不僅能夠有效降低血糖并改善腎功能,還能顯著減少腎臟纖維化,為DKD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然而,盡管初步結果令人鼓舞,但仍需進一步開展更大規模、更長時間跨度的臨床試驗來驗證MSCs治療DKD的效果,并深入探討其具體的作用機制。此外,考慮到個體差異等因素的影響,個性化醫療方案的設計也將成為未來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
展望未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技術的進步,干細胞療法極有可能成為DKD治療領域的一個重要突破點。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通過持續的努力和探索,干細胞技術將為糖尿病腎病患者帶來更加光明的治愈前景,實現從緩解癥狀到根治疾病的轉變。這一愿景不僅反映了當前科學界對于干細胞治療潛力的高度期待,也體現了醫學進步為人類健康帶來的無限可能。
相關閱讀:想要了解更多關于干細胞治療糖尿病腎病的新聞資訊請點擊這里!
參考資料:
Lin, W., Li, HY., Yang, Q.?et al.?Administr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Stem Cell Res Ther?12, 43 (2021). https://doi.org/10.1186/s13287-020-02108-5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