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約100萬人死于慢性腎臟病(CKD),而這一數字仍在快速增長。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CKD患病率已超過9%,且因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流行,這一數字預計在2040年躍升為第五大死因。面對這一危機,傳統治療手段(如透析、腎移植)因高成本、資源短缺及并發癥問題,難以滿足患者需求。
在此背景下,干細胞治療成為腎病領域的“破局者”。通過再生醫學手段修復受損腎組織、抑制炎癥反應,干細胞療法在臨床試驗中展現出令人振奮的短期療效。
接下來本文將聚焦于干細胞治療腎病患者的短期療效(治療后1-6個月內),結合臨床研究與機制解析,探討其科學性、有效性及應用前景。

腎病治療新方向:干細胞療法的短期效果與未來潛力
一、干細胞療法的科學機制與臨床表現
干細胞通過以下機制在短期內改善腎病患者癥狀:
1. 抗炎與免疫調節:干細胞通過分泌抗炎因子(如IL-10、TGF-β)抑制腎臟炎癥反應,減少腎小管間質纖維化。
2. 腎臟細胞修復與再生:干細胞分化為腎小管上皮細胞或內皮細胞,修復受損的腎小球和腎小管。
3. 血管新生與血流改善:通過分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和肝細胞生長因子(HGF),干細胞促進腎臟微血管再生,改善缺血區域的血流灌注。
- 詳情請瀏覽:干細胞治療腎臟疾病的6大原理機制,您都了解嗎?
臨床表現的短期改善
- 腎功能指標改善: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下降,尿蛋白排泄減少。
- 癥狀緩解:水腫減輕、夜尿次數減少、尿量恢復至正常范圍。
- 并發癥改善:高血壓控制更穩定,貧血程度減輕(血紅蛋白水平上升)。
- 生活質量提升:疲勞感緩解,日常活動耐力增強,需透析頻率降低。
二、短期療效數據與臨床試驗進展
多項臨床研究顯示,干細胞治療腎病在短期內對患者的腎功能、相關癥狀并發癥以及日常生活質量有顯著改善。
案例1:干細胞療法在2周內通過多靶點修復機制顯著改善了慢性腎病患者的腎功能
我國研究人員曾開展過一項干細胞治療慢性腎病的臨床研究。對61例慢性腎病患者采用全身和局部干細胞移植,根據患者血漿與尿樣檢測數據(見圖1),干細胞治療后腎功能改善體現在以下關鍵指標:

1.血漿指標:β2-微球蛋白(β2-MG)下降51.6%、肌酐(Scr)降低31.7%、尿酸(UA)減少34.6%,表明腎小球濾過率(GFR)提升,毒素排泄能力增強;
2.尿液指標:尿蛋白排泄減少15.7%、白蛋白排泄率下降20%,提示腎小球基底膜損傷減輕;尿β2-MG、IgG和白蛋白(Alb)排泄量均減少,反映腎小管重吸收功能修復。
3.臨床意義:多靶點修復(腎小球濾過、腎小管重吸收、代謝廢物排泄)驗證了干細胞對慢性腎臟病的干預效果,為腎功能保護提供有效治療策略。
綜上所述,干細胞治療在兩周內通過多靶點修復機制顯著改善了慢性腎臟病(CKD)患者的腎功能。關鍵指標(如β2-MG、肌酐、尿酸、尿蛋白等)的顯著下降表明,干細胞能夠同時修復腎小球濾過功能和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延緩腎臟損傷進程。患者代謝廢物排泄能力恢復、蛋白尿減少以及肌酐水平接近正常范圍,為慢性腎臟病的臨床干預提供了明確的療效證據。
案例2:干細胞治療2個月讓急性腎衰竭患者肌酐恢復正常
2019年12月,一名50歲的急性腎衰竭男性在用阿奇霉素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現了持續的雙側腰部疼痛、不適和腹瀉。他于2020年1月在美國就醫。實驗室分析顯示肌酐水平(6.2mg/dL)、c反應蛋白(74mg/L)和鉀(6.4mmol/L)升高。進一步檢查包括腎活檢發現低IgA腎病。該患者進行了數輪血液透析和環孢霉素治療,以及肺水腫和高血壓危象的治療。穩定后,患者出院時肌酐水平為3.0mg/dL。
2020年3月,患者前往巴拿馬接受間充質干細胞(hUC-MSCs)治療。由于在體檢時,觀察到患者的血壓為160/90mmHg(重復后為150/110mmHg),脈搏為90bpm,因此他同時服用阿達拉?(硝苯地平)治療高血壓。

該患者在3天內接受了總計1.2億個單位的間充質干細胞靜脈注射。在治療后一個月、兩個月和六個月對患者進行了隨訪。患者對hUC-MSCs的輸注耐受性良好。在給藥期間或之后或任何隨訪中未報告任何不良事件。
在1個月隨訪時,患者的血壓降至130/80mmHg。他報告說感覺“好多了”。
在2個月隨訪時,血液檢查顯示血紅蛋白為15.3g/dL,HCT為44.4%(表2),他的肌酐水平已經下降到1.03mg/dL(圖2)。(肌酐正常????值:0.6 to 1.2 mg/dL)????
在6個月隨訪時,患者顯示血壓讀數正常(120/80mmHg)。肌酐水平保持在1.0mg/dL。患者報告稱,由于血壓改善,他不再服用硝苯地平。


綜上所述,本案例表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靜脈輸注治療腎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短期療效。患者在治療后1個月內血壓顯著下降,2個月時腎功能指標(肌酐、血紅蛋白)恢復正常,6個月時維持穩定并成功停用降壓藥物,提示干細胞通過抗炎、修復腎小管及改善血管功能等機制,短期內逆轉了腎損傷進程,為慢性腎病的臨床干預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同時降低了心血管并發癥風險,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潛力。
案例3: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短期降血糖效果
2021年,汕大二附院聯合花都區人民醫院在行業期刊《干細胞研究與治療》上發表了一篇關于《間充質干細胞在糖尿病腎病中的應用》的薈萃分析,總共納入了29篇出版物中的33項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
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組在第1周、第2周、第3周、第1個月、第2個月、第3個月和第6個月均表現出顯著的降血糖效果,總體降血糖效果顯著。(見圖3)
分析了對血清肌酐 (SCr) 和血尿素氮 (BUN) 的總體影響,表明MSC降低了SCr和BUN,減輕了腎功能損傷。
此外,MSC治療減少了尿白蛋白的排泄。對纖維化指標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MSC治療組的轉化生長因子-β、膠原蛋白 I、纖連蛋白和α-平滑肌肌動蛋白顯著降低。

綜上所述,本研究為MSC治療糖尿病腎病提供了有力的臨床和機制證據,其多靶點修復作用(降糖、保護腎功能、抑制纖維化)為該疾病的治療開辟了新路徑,具有顯著的臨床轉化價值,在1周到6個月均表現出顯著的降血糖效果,并且減輕了患者腎功能損傷。
三、短期安全性評估
2021年,中國山東省人民醫院在期刊《Pak J Pharm Sci》上發表了一篇關于《間充質干細胞在中國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 中國山東省的一項初步研究》的臨床研究案例。

本研究旨在評估間充質干細胞 (MSC) 與乙酰半胱氨酸 (NACys) 在中國慢性腎功能衰竭 (CRF) 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共納入了200例患者。研究未報告嚴重不良反應,僅少數病例出現短暫發熱或局部不適,癥狀24小時后就自動消退了。
當前挑戰與未來展望
技術限制:干細胞的體外擴增、定向分化及功能維持技術尚未完全成熟,部分研究顯示其分化為腎實質細胞的效率有限,難以完全恢復腎功能。
個體差異:患者個體差異顯著,合并癥(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可能削弱療效。例如,糖尿病患者的代謝紊亂可能干擾干細胞的免疫調節功能。
未來研究需聚焦于技術突破與臨床轉化的協同推進。技術優化方向包括:
- 開發更高效的干細胞培養體系,提升其向腎小管上皮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的定向分化效率;
- 結合基因編輯技術(如CRISPR),增強干細胞的抗纖維化與抗炎功能,同時降低免疫排斥風險;
- 探索新型遞送方式(如納米載體、基因工程改造的干細胞),精準靶向腎臟損傷區域。
結語
干細胞治療在腎病的短期干預中表現出快速抗炎、抗纖維化和修復損傷的特性,能有效改善腎功能指標并提升患者生活質量。隨著技術標準化和更大規模臨床試驗的推進,干細胞療法有望成為早期腎病管理的重要選擇,為延緩疾病進展提供新策略。
相關閱讀:干細胞療法能否為腎病帶來長期改善?718例患者揭示真相
參考資料:
Riordan NH, Ambrozic RA, Paz-Rodríguez J. Case report: effect of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after acute renal failure. Am J Transl Res. 2022 Jul 15;14(7):4855-4859. PMID: 35958462; PMCID: PMC9360881.
Lin, W., Li, HY., Yang, Q.?et al.?Administr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Stem Cell Res Ther?12, 43 (2021). https://doi.org/10.1186/s13287-020-02108-5
Shao Z, Meng X, Meng 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A pilot study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Pak J Pharm Sci. 2021 May;34(3(Special)):1227-1231. PMID: 34602393.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系我。
掃碼添加微信